簡介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譯文:
世人都稱道孟嘗君能夠招攬士人,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於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狠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裡能夠說得上得到了賢士?不是這樣的話,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士”,(齊國)應當可以依靠國力成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主旨:(翻案)說明孟嘗君不能得士。
文體:形式為套用文(序跋類里的跋,書跋);內容為論說文。
結構分析:
(一)自“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至“以脫於虎豹之秦”
記敘世人皆稱孟嘗君能得士。(起)
(二)自“嗟乎!”至“豈足以言得士”
說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承)
(三)自“不然”至“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
說明孟嘗君如能得士,便不需雞鳴狗盜之力。(轉)
(四)自“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至“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說明孟嘗君不能得士的理由(在雞鳴狗盜出其門)。(合
內容
戰國時期,齊威王的少子田嬰隨父駕前任職,經常帶兵出征。齊宣王九年(公元前312年)田嬰被任命為相國;齊泯王三年(公元前299年)封於薛地。田嬰去世後,他的兒子田文繼承其父的封爵,仍居薛邑,稱薛公號孟嘗君。
孟嘗君以“好客養士”而聞名天下。他善於用人,廣招天下賢士,寧肯毀家產也要厚待賓客。因此,各地誌士賢人紛紛前來相投,門下食客多達3000餘人。孟嘗君名聲佳譽天下,列為戰國埋藏著名的四君子(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之一,被齊泯王任為相國。孟嘗君對門客不分出身貴賤,不厚此薄彼,一視同仁,門客均感恩戴德,忠於職守。因此不少歷史典故至今廣為傳頌。一次,孟嘗君的門客馮諼自告奮勇到薛地收取債息。馮諼到達薛地後,知道百姓連年受災,莊稼欠收,民不聊生。他把一些無力償還地租的債戶的所有債券全部焚燒,並對老百姓講這是薛公的旨意,百姓聞言伏首叩謝。馮諼回到孟嘗君那裡去復命,並說給主人買回“義”。孟嘗君聽了詳細情況後,罷免了他相國之職,孟嘗君便回到封地薛國。百姓聞之扶老攜幼於路邊跪拜相迎,爭獻美食佳釀,這時孟嘗君才恍然大悟,對馮諼說,當年你焚券市義,今日所見功德無量。
在薛期間,馮諼對孟嘗君進諫,人若立於不敗之地應效狡兔有三窟。今君有薛地為一窟,我再為您營造二窟,保後世平安。於是馮諼去魏國、秦國遊說,說服魏昭王、秦穆王均拜孟嘗君為相國,以重金相聘。馮諼又去齊國向齊王陳述利害,使齊泯王親自驅車來薛地向孟嘗君道歉,請回齊都,重封相位。
至今,兩千多年過去了,孟嘗君的故事仍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