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說 釣
吳敏樹
余村居無事,喜釣游。約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當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後出門,而望見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約絲,持籃而往。至平塘岸,擇水草空處投食其中,餌釣而下之,蹲而視其浮子,思其動而掣之,則得大魚焉。無何,浮子寂然,則徐牽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於岸,游目而視之,其寂然者如故。蓋逾時始得一動,動而掣之則無有。余曰:“是小魚之竊食者也,魚將至矣。”又逾時動者稍異,掣之得鯽,長可四五寸許。余曰:“魚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間乃一得,率如前之魚,無有大者。日方午,腹飢思食甚,余忍而不歸以釣。見村人之田者,皆畢食以出,乃收竿持魚以歸。歸而妻子勞問有魚乎,余示以藍而一相笑也。乃飯後仍出,更詣別塘求釣處,逮暮乃歸,其得魚與午前比。或一日得魚稍大者某所,必數數往焉,“卒未嘗多得,且或無一得者。余疑鈞之不善,問之常釣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觀矣。吾嘗試求科第官祿於時矣,與吾之此釣有以異乎哉?其始之就試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視焉者也;其數試而不 遇也,是久未得魚者也;其幸而獲於學官、鄉舉也,是得魚之小者也;若其進於禮部,吏於天官,是得魚之大,吾方數數釣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後有得焉,勞神僥倖之門,忍苦風塵之路,終身無滿意時,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歸來而博妻孥之一笑,豈可得耶?夫釣,適事也,隱者之所游也,其趣或類於求得。終焉少繫於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將唯魚之求,而無他釣焉,其可哉?
作者簡介
吳敏樹(1805-1873),字本深,號南屏,湖南巴陵(今岳陽)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官瀏陽縣學訓導。後辭官,專治古文。少時師法歸有光,後深受桐城派的影響,但反對"私立門戶",不以桐城派自居。主張為文要有自己的風格。散文文辭清麗,意境幽深,尤擅長山水遊記和寓言小品。著有《柈湖文集》 、 《柈湖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