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詠菊》【年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詠菊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作品注釋
⑴無賴:無聊賴,無法可想。詩魔:佛教把人們有所欲求的念頭都說成是魔,宣揚修心養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閒吟》詩說:“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唯有詩魔降未得,每逢風月一閒吟。”後遂以詩魔來說詩歌創作衝動所帶來的不得安寧的心情。昏曉侵:從早到晚地侵擾。⑵欹:這裡通作“倚”。沉音:心裡默默地在念。
⑶毫端:筆端。蘊秀:藏著靈秀。“毫端蘊秀”是心頭蘊秀的修辭說法。臨霜寫:對菊吟詠的修辭說法。臨,即臨摹、臨帖之“臨”。霜,非指白紙,乃指代菊,前已屢見。寫,描繪。這裡說吟詠。
⑷口角噙香:噙,含著。香,修辭上兼因菊、人和詩句三者而言。
⑸素怨:即秋怨,與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這 里不作平素解,卻兼有貞白、高潔的含義。“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懷。
⑹一從:自從。陶令: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曾做過八十多天彭澤縣令,所以稱陶令。他喜歡菊,詩文中常寫到。評章:鑑賞,議論。亦借說吟詠,如:評章風月。
⑺高風:高尚的品格。在這裡並指陶與菊。自陶潛後,歷來文人詠菊,或以“隱逸”為比,或以“君子”相稱,或贊其不畏風霜,或嘆其孤高自芳,而且總要提到陶淵明。
作品簡析
此詩為曹雪芹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中海棠詩社菊花詩中的一首,為林黛玉所作。此詩被評為菊花詩狀元。因為此詩出色地描繪出自己的詠菊時的獨特神態和情懷,而這正是此次菊花詩會的要求。此詩開頭兩句就活脫脫地刻畫出一個全身心都沉浸在詩情之中的少女形象。接著充分展現了女詩人的鮮明創作個性。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