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在美國》

《親職教育在美國》是為普羅大眾、為千千萬萬普通家庭的孩子的素質教育而寫的。作者確定了中國的親職教育的誤區,從而著手從觀念上去改變這一現狀。親職教育不能著眼於對天才的培養,而應該從把孩子培養成現實成活的成功者而努力。所謂的“獲勝者”應該是一個在素質上符合要求的人。

親職教育在美國 本書前言

攔車的黑衣女子 ――代序言
兒子說,這個“攔車的黑衣女子”的標題,有點武俠小說的味道。
我說,親職教育也有“動武”的時候的。
兒子可能想起了某件事,做個鬼臉,笑笑。
挑戰水桶定理
拙作《素質教育在美國》出版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反響。這本普普通通的有關教育的書籍,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連續18次印刷,目前印數已達30萬冊,據業內人士說,“相當於每月一本暢銷書”。如果再加上各種版本的盜版書,有行家估計不下七八萬冊。據《中功圖書商報》2001年2月27日頒布的“2000年度全國分類圖書排行榜”,該書榮登該年度非文藝類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
有讀者問我:“是吃驚?事前是否有心理準備?”
其實,我是既不吃驚,又吃驚。
思考了十幾年的問題,我知道其中的分量,所以我不吃驚。但有三點又是令我吃驚的。
一是廣大讀者對我的“既敘事又論理”的寫作風格的認同,是有些出乎我意料之處。
二是全國那么多報紙雜誌作了選載或連載,這實在也出乎我的意料之處。連載需要有非常吸引人的故事連續性,因此一般連載的都是小說。對這種有理論性質的書進行連載,而且是全國性的,有人說非常罕見,也有人說是還沒見過。
說個小故事。
有一天,我們應邀到江蘇教育電視台去作專題節目,但樓上樓下地找不到演播廳……突然,一個小伙子叫道:“黃老師,您是找演播廳嗎?”
我說:“對呀。你是電視台的吧?”
他說:“不是,我是××××報的。”
“那你怎么認識我?”
“說來慚愧,我還欠您的稿費呢,我們報紙連載了你的書……”
這是自己撞到槍口上,“坦白從寬”的。
全國到底有多少家報刊作了選載或連載,我搞不清,出版社也弄不清。
後來,這個小伙子不但參加了電視節目的製作,而且還當場“挑戰”我的“水桶理論”:“如果說一隻桶的裝水量,取決於最差、最短的那塊桶板。那么,在我們一時還補不長那塊短板的情況下,能不能利用我們現有的長板一一把桶往長板的方向傾斜,使得桶能最大限度地裝水……”
小伙子的“發難”,讓我不禁忘形地放聲大笑――竟然忘了是在電視鏡頭前。
我是怎么很“外交”地回答他的提問的,我忘了。但他的“挑戰”卻不太“外交”地留在了我的心裡,甚至與“攔車的黑衣女子”一道,在我寫這本書時,引起了我的思考。
第三點意外,是家長對拙作表現出的熱情。這確實有點始料不及。原來我構想《素質教育在美國》最主要的讀者群是老師。我無法統計,讀者中到底有多少是老師,但從讀者來信中看,家長實在是不少於老師的。至少,家長對拙作的“發燒度”要高過老師。我還沒有聽到哪個家長對拙作“恨之入骨”的,但老師中有。
2000年6月中旬,我到南寧講學。那是我的家鄉呀。某天,我到某學院作報告,某副院長在會上說:“……我兒子的某老師在班上說:‘減負,減負,你們不要高興,不要看黃全愈的書!聽說,他要來南寧講學,他要敢來,我就敢砍了他……’我可是實話實說。當然,那個老師也是說說而已……”
眾人哄堂大笑。
我想,我應該把那個老師的“砍”看成“侃”吧。觀念交鋒,思想過招,秀才動口。
倒是許許多多的家長來信,讓我產生了寫一本以家長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書。有人調侃,說不準這次老師的反應可能又出你的意料呢。

親職教育在美國 本書目錄

攔車的黑衣女子――代序言
1 “望子成龍”還是“望子成人”?
2 誰的興趣?
3 誰改造誰?
4 孩子拆鬧鐘怎么辦?
5 孩子的床底下有怪物嗎?
6 “教”是為了“不教”嗎?
7 孩子誇大自己的短處是美德嗎?
8 為什麼美國孩子不在乎懲罰?
9 該不該給孩子講“農夫救蛇”的故事?
10 要不要培養“懂事”的孩子?
11 能“試”犯一次錯誤?
12 孩子能說“NO”嗎?
後記

親職教育在美國 文章節選

攔車的黑衣女子 ――代序言 兒子說,這個“攔車的黑衣女子”的標題,有點武俠小說的味道。 我說,親職教育也有“動武”的時候的。 兒子可能想起了某件事,做個鬼臉,笑笑。 挑戰水桶定理 拙作《素質教育在美國》出版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反響。這本普普通通的有關教育的書籍,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連續18次印刷,目前印數已達30萬冊,據業內人士說,“相當於每月一本暢銷書”。如果再加上各種版本的盜版書,有行家估計不下七八萬冊。據《中功圖書商報》2001年2月27日頒布的“2000年度全國分類圖書排行榜”,該書榮登該年度非文藝類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