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蕭》

本首詩選自《詩經·小雅》。這是一首典型的祝頌詩,表達了諸侯朝見周天子時的尊崇、歌頌之意。

出處

先秦 詩經

原詩

彼蓼蕭兮,零露湑兮。
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兮,零露瀼瀼。
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兮,零露泥泥。
既見君子,孔燕豈弟。
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兮,零露濃濃。
既見君子,鞗革沖沖。
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注釋

(路lù):長且大。《毛傳》:“蓼,長大貌。蕭,蒿也。”②(許xǔ):清澈。《毛傳》:“湑湑然,蕭上露貌。”③寫:傾吐。《鄭箋》:“既見君子者,遠國之君朝見於天子也。” 《毛傳》:“輸寫其心也。”④燕:《集傳》:“燕,謂宴飲。”⑤譽:歡樂。蘇轍《詩集傳》:“譽、豫通。凡《詩》之譽皆言樂也。”⑥瀼瀼(嚷rǎng):盛貌。⑦龍:寵,榮。《毛傳》:“龍,寵也。”《鄭箋》:“為寵為光,言天子恩澤光耀被及己也。”⑧忘: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五:“亡猶己也。作忘者假借字耳。”⑨泥泥:《毛傳》:“泥泥,露濡也。”⑩孔燕:《鄭箋》:“孔,甚。燕,安也。”⑾豈弟(凱替kǎitì):和易近人。⑿壽豈:《集傳》:“壽豈,壽而且樂也。”⒀鞗(條tiáo)革:皮革所制的韁繩。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鞗革,轡也。以絲曰轡,以革曰鞗。鞗之有餘而垂者曰革。……革末以金飾之。”⒁沖沖:垂飾貌。⒂和鸞:《集傳》:“和、鸞皆鈴也。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皆諸侯車馬之飾也。”⒃攸:所。《集傳》:“攸,所;同,聚也。”

譯文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落葉上最清涼。
如今有幸見君子,我的心情真舒暢。
舉杯飲酒又笑談,快樂相處喜洋洋。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珠晶瑩落葉上。
如今有幸見君子,受寵沾榮臉有光。
君子盛德無差失,祝君長壽永無疆。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落葉上水沾衣。
如今有幸見君子,心情安詳又歡喜。
宜作兄長宜作弟,美德高尚樂無已。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落葉上水汪汪。
如今有幸見君子,金飾馬勒閃閃亮。
車上鈴兒叮噹響,福祿聚集你身上。

賞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祝頌詩,表達了諸侯朝見周天子時的尊崇、歌頌之意。
詩四章,全以蕭艾含露起興蕭艾,一種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諸侯朝見天子,“有與助祭祀之禮”,故蕭艾以喻諸侯。露水,常被用來比喻承受的恩澤。故本詩起興以含蓄、形象的筆法巧妙地點明了詩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諸侯有幸承寵。如此,也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完全是一副諸侯感恩戴德、極盡頌讚的景仰口吻。
首章寫初見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見君子,我心寫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終遂心愿後的表述。因為在諸侯看來,入朝面君,無疑是巨大的幸事,一個“寫”字,形象地描畫出諸侯無比興奮、誠惶誠恐、激動得難以言表的感受。因此,當他們與天子共享宴樂之時,便爭相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聖潔的朝聖之樂中。
二、三兩章進一步描寫君臣之誼,分別從諸侯與天子兩方面落筆。對諸侯而言,無疑應感謝天子聖寵,“為龍為光”,這當然是“其德不爽”的結果。故最後祝天子“壽考不忘”;對天子而言,則是描寫其和樂安祥的聖容及與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說抓住了兩個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畫出了天子的風儀及修養。這樣可親可愛的天子,怎能不受到臣下的擁戴與崇敬?
末章借寫天子離宴時車馬的威儀進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氣度。看那威風凜凜的高頭大馬,聽那叮噹悅耳的鈴聲和鳴,威而不濫,樂而不亂,恰恰表明天子不僅能夠澤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夠集萬福於一身,不愧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
全詩層次分明,抒寫有致,章章推展,於敘事中雜以抒情,並帶有明顯的臣下語氣,所以,無論內容或是形式,均體現出雅詩的典型風格。因表現的是諸侯對天子的祝頌之情,未免有些拘謹,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潑、擅長抒發真情實感的民間風詩來,在藝術與情感上,可取之處便少了許多!
最後順便說一下,本篇《毛詩序》謂詩旨乃頌天子“澤及四海”,以之為宴遠國之君的樂歌,朱熹則以為此乃“燕諸侯之詩”(《詩序辨說》),“諸侯朝於天子,天子與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詩”(《詩集傳》)。吳闓生《詩義會通》又說:“據詞當是諸侯頌美天子之作。”本文取吳闓生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