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莊子集解》廣收前人注釋,且簡煉明捷,是研究《莊子》較好的參考書。近人劉武的《內篇補正》,在廣泛引證為基礎上,對許多傳統注釋做了補正,頗有見地,可資研究者參考。相關資料
《莊子》思想獨特,文辭美富,為後世所重。由於其書多“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文本考釋歷來是探討其思想藝術成就的重要基礎。《莊子》考釋的第一個高峰期在魏晉。其時玄學大盛,《莊子》與《易》、《老》同為清談之士所宗,注釋《莊子》者多達數十家。其中,郭象闡發莊子思想,司馬彪等訓釋語詞、考證史地名物,皆有重要成就。唐代道士成玄英作《南華真經註疏》,依託郭象注,緣飾、發揮莊子思想;陸德明撰《經典釋文·莊子音義》3卷,於《莊子》諸種文本之異、前人聲音文字訓詁之見及史地名物考辨之論,搜羅甚廣,這兩部著作對魏晉莊學有傳承之功。《莊子》考證的第二個高峰期在晚清。當時,劇烈的世變使得部分學者對莊子思想產生新的感悟,成於此際的論著為數亦較多。成就最著者為俞樾、郭慶藩、王先謙。俞樾的《諸子評議·莊子》,於文字通假、音義訓釋雖然頗有心得,畢竟只是不成系統的學術札記。唯郭慶藩於光緒二十年(1894)著成的《莊子集釋》10卷,仿儒家經典註疏體例,以郭象《莊子注》、成玄英《南華真經註疏》、陸德明《莊子音義》全文配附《莊子》本文,並以本朝學者及本人考據成果加以補充,可謂集《莊子》考釋之大成的著作。至於王先謙於1909年所著《莊子集解》,雖然也輯錄古今學者《莊子》注文,卻是以“殳取眾長、間下己意”為特色。
莊子研究書目精選
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