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百老匯首演:1972年6月7日
場次:3388場(20場預演)
地點:1972年6月7日至1972年11月21日在伯德赫斯特劇院(BroadhurstTheatre),1972年11月23日至1980年1月27日在皇家劇院(RoyaleTheatre),1980年1月29日至1980年4月13日在帝王劇院(MajesticTheatre)
創作團隊
作曲吉姆•雅格布(JimJacobs)和沃倫•凱瑟(WarrenCasey)
作詞吉姆•雅格布(JimJacobs)和沃倫•凱瑟(WarrenCasey)
編劇吉姆•雅格布(JimJacobs)和沃倫•凱瑟(WarrenCasey)
導演湯姆•摩爾(TomMoore)
編舞帕特里西亞•伯奇(PatriciaBirch)
舞美設計道格拉斯•W•施密特(DouglasW.Schmidt)
服裝設計嘉利•F•羅賓斯(CarrieF.Robbins)和嘉利•羅賓斯(CarrieRobbins)燈光設計卡爾•埃格斯蒂(KarlEigsti)
音響設計比爾•梅里爾(BillMerrill)
演員 巴里•伯斯特維克(BarryBostwick),卡羅•德馬斯(CaroleDemas),亞德里尼•巴布伊(AdrienneBarbeau),蒂摩西•梅耶斯(TimothyMeyers),沃爾特•鮑比(WalterBobbie)
倫敦西區首演:1973年6月
地點:新倫敦劇院(NewLondonTheatre)
該版本與百老匯首演為同一創作團隊
演員:憶蓮•佩姬(ElainePaige),理察•基爾(RichardGere)
倫敦西區第一次重排:1993年7月15日
演出持續6連
地點:1993年7月15日至1996年10月在多米尼恩劇院(DominionTheatre),
1996年10月至1999年9月11日在劍橋劇院(CambridgeTheatre)
導演大衛•吉爾默(DavidGilmore)
演員 克雷格•麥克拉克蘭(CraigMcLachlan),黛比•吉布森(DebbieGibson),莎利•安•翠普利特(SallyAnnTriplett)
百老匯第一次重排:1994年5月11日
場次:1505場(20場預演)
地點:尤金•奧尼爾劇院(EugeneO'Neill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傑夫•卡霍恩(JeffCalhoun)
編舞傑夫•卡霍恩(JeffCalhoun)
舞美設計約翰•阿爾農(JohnArnone)
服裝設計維拉•金(WillaKim)
燈光設計豪威爾•賓克利(HowellBinkley)
音響設計湯姆•摩斯(TomMorse)
演員 里奇•保羅•古丁(RickyPaullGoldin),羅絲•奧唐納爾(RosieO'Donnell),蘇珊•伍德(SusanWood),保羅•卡斯特利(PaulCastree)
倫敦西區第二次重排:2007年8月8日
演出至今
地點:皮卡迪利劇院(PiccadillyTheatre)
演員 丹尼•貝恩(DannyBayne),蘇珊•麥克菲登(SusanMcFadden),西奧翰•迪倫(SiobhanDillon),傑德•偉斯塔比(JaydeWestaby)
百老匯第二次重排:2007年8月19日
演出至盡
地點:布魯克斯•阿特金斯劇院(BrooksAtkinson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凱薩琳•馬歇爾(KathleenMarshall)
編舞凱薩琳•馬歇爾(KathleenMarshall)
舞美設計德里克•麥克萊恩(DerekMcLane)
服裝設計馬丁•帕克里丁納茲(MartinPakledinaz)
燈光設計肯尼斯•泊斯納(KennethPosner)
音響設計布萊恩•羅南(BrianRonan)
演員 馬克思•克倫姆(MaxCrumm),勞拉•奧斯尼斯(LauraOsnes),簡妮•鮑爾斯(JennyPowers),科迪•格林(CodyGreen)
背景介紹
音樂劇《火爆浪子》的雛形是一部夾雜音樂劇的話劇,該劇在芝加哥演出時吸引了製作人肯•懷斯曼(KenWaissman)和馬克辛•福克斯(MaxineFox)的注意。在他們的建議下,創作者吉姆•雅格布(JimJacobs)和沃倫•凱瑟(WarrenCasey)決定將演出改進成一個更大規模的音樂劇。懷斯曼和福克斯將修改後的音樂劇《火爆浪子》搬上外百老匯舞台,於1972年在曼哈頓的伊甸劇院(EdenTheatre),評論讚譽不斷,票房成績相當出色,製作人決定將演出搬上百老匯舞台。
1972年6月,《火爆浪子》在伯德赫斯特劇院(BroadhurstTheatre)首演,隨後轉移到皇家劇院(RoyaleTheatre)演出7年之久。劇組演員大都寂寂無名,因為該劇的賣座迅速成為舞台新星,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百老匯導演之一沃爾特•鮑比當時是演出中的配角,電影明星約翰•特拉沃爾塔(JohnTravolta),皮特•加拉爾(PeterGallagher)在演出中接替出演男主角而一躍成名。理察•基爾(RichardGere)在劇組中為多個角色擔任替補。
1973年,《火爆浪子》在倫敦西區首演,其反響遜於百老匯首演版,但演出卻受到多位製作人的喜愛。1993年,倫敦製作人先於百老匯製作了《火爆浪子》在西區的第一次重排,演出持續6年之久。
1994年,在傑夫•卡霍恩(JeffCalhoun)指導下,《火爆浪子》百老匯重排版開演,儘管評論擔心70年代的音樂難以引發現代觀眾共鳴,演出仍取得良好業績,持續近4年時間。演出巨大的影響力吸引著作明星加盟劇組,其中包括波姬•小絲(BrookeShields)。同年9月,《火爆浪子》全美巡演從康涅狄克州紐哈芬市始發,持續數年。波姬•小絲也曾在巡演版中擔任主演。
2007年,紐約和倫敦電視台相繼推出音樂劇選秀節目,通過電視選秀方式挑選最新重排版《火爆浪子》的主要角色,並以次為演出做宣傳推廣。最後,觀眾評選出的演員擔任了新版中的主角,但是選秀節目本身和演出效果都不被評論界看好。該版本演出將多首專門為電影創作的歌曲也收錄其中。
2007年10月,《火爆浪子》亞洲巡演版在澳門開幕,巡演計畫造訪新加坡,首爾,曼谷,馬尼拉,台北,香港和印度的諸多城市。
劇情簡介
講述了50年代特有的,號稱“油脂一族“的工人階級家庭青少年的故事。芝加哥某高中轉來新同學珊迪•丹布羅斯基(SandyDumbrowski),她與學校幫派首領丹尼•祖科(DannyZuko)在之前暑假有過短暫的戀情。她加入女生聯盟,告訴朋友她和丹尼是如何相愛,丹尼也告訴朋友們這段愛情,不過更多強調感官刺激的一面。兩人在學校相遇,丹尼故意不理會珊迪,珊迪隨後還聽到丹尼說自己容易追到手,因此十分難過。
丹尼試圖向她道歉,但她已經不願理睬他。丹尼試圖贏回她的芳心,不經意捲入幫派鬥爭。經過感情創傷的珊迪煥然一新出現在大家面前,她要成為一個樂觀時尚的女孩,剛擺脫幫派鬥爭的丹尼再度追求她,雖然未必取得成功,但是生活逐漸朝好的方向發展。
故事主要圍繞珊迪和丹尼的愛情展開,同時探討了懷孕,幫派鬥爭,青春期性行為等青少年敏感問題。
曲目介紹
劇中音樂風格以搖滾為主,並包含諸多現代時尚音樂元素。
第一幕:
序曲(Prologue) 油脂(Grease) 夏之夜(SummerNights) 那些奇妙的變化(ThoseMagicChanges) 弗雷迪我的愛(Freddy,MyLove) | 油脂之光(GreasedLightning) 打鬥之歌(FightSong) 賞月(Mooning)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LookatMe,I'mSandraDee) 我們一起走(WeGoTogether) |
第二幕:
在高中舞會上搖擺(Shakin'attheHighSchoolHop) 舞會之夜下雨了(It'sRainingonPromNight) 在高中舞會上搖擺重複(Shakin'attheHighSchoolHopReprise) 無可救藥的為你奉獻(HopelesslyDevotedtoYou) 美容學校退學生(BeautySchoolDropout) 珊迪(Sandy) | 電影中獨自騎車(AloneataDriveinMovie) 搖滾聚會皇后(RockN'RollPartyQueen) 我能做更糟的事(ThereareWorseThingsICouldDo)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重複(LookatMe,I'mSandraDeeReprise) 你就合司我想要的重複(You'retheOneThatIWantReprise) 我們一起走重複(WeGoTogetherReprise) |
所獲成就
1972年百老匯首演版榮獲
1973年托尼獎(TonyAward)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編劇,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最佳音樂劇男配角,最佳音樂劇女配角,自家服裝設計,最佳編舞提名。
1973年戲劇世界獎(TheatreWorldAward)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
1973年戲劇桌獎(DramaDeskAward)傑出編舞和最有潛力服裝設計獎。
1994年百老匯第一次重排榮獲
1994年托尼獎最佳重排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女配角,最佳編舞提名
1994年戲劇桌獎(DramaDeskAward)傑出音樂劇男配角,傑出編舞提名
1996年戲劇世界獎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
音樂劇《火爆浪子》打破了《屋頂上的提琴手》演出記錄,在隨後6年間一直是百老匯演出擋期最長的音樂劇,直到《歌舞線上》打破它的記錄。其電影改編版成為影響一代人的經典之作,由於演出對布景道具要求不高,演出一直是地方劇院,業餘劇院和各大學校戲劇社團的常備劇目。
相關評論
“新版《火爆浪子》是一台帶有懷舊色彩的演出,當然它並不是讓人感傷的復古之作,而是讓觀眾看到那個年代一部簡單的音樂劇是如何給觀眾帶來簡單的快樂。“
——本•布蘭特利(BenBrantley)《紐約時報》 1994年5月12日
“也許試演時間過長,使得演員失去了最初的激情,這個版本的《火爆浪子》已然找不到當年的熱力四射,成了一部乏善可陳的作品。“
——文森特•坎比(VincentCanby) 《紐約時報》1994年5月22日
“新版《火爆浪子》會讓觀眾感覺自己花錢看到一台非藝術類高中演出的一台高中水平音樂劇,儘管在電視機前,當你看到這些孩子們在選秀節目中唱跑調時可以考慮換台,但在劇院裡,如果你是個禮貌的觀眾,只能選擇忍受到中場休息。”
——本•布蘭特利(BenBrantley) 《紐約時報》2007年8月20日
歐美經典音樂劇
歐美音樂劇是當今世界舞台上非常成功的戲劇藝術。歐美音樂劇,包括《歌劇院魅影》在內一大批精品音樂劇及享譽世界的音樂劇大師們,以其精妙絕倫、令人痴迷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億萬觀眾,創造了票房的奇蹟。2008年10月百老匯原裝音樂劇《阿依達》,登入中國,參演在江蘇南京舉辦的第31屆世界戲劇節,成為國際頂級演出的一大看點和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