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音樂劇]

《酒店》[音樂劇]
《酒店》[音樂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酒店》在百老匯隆重開演,全新的形式和富有社會洞察力的內容震驚戲劇界,演出持續近4年。演出後期諸多百老匯明星參與到劇組,安尼塔•吉爾列特(Anita Gillette)和拉里•科特(Larry Kert)分別頂替首演演員扮演男女主角,此外還包括肯•科切福爾(Ken Kercheval),馬丁•羅斯(Martin Ross)等。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海報海報

百老匯首演:1966年11月20日
場次:1165場(21場次預演)
地點:伯德赫斯特劇院(BroadhurstTheatre),隨後轉移到帝國劇院(ImperialTheater),最終在百老匯劇院(BroadwayTheater)落下帷幕
創作團隊:
作曲 約翰•肯德爾(JohnKander)
作詞 弗雷德•艾伯(FredEbb)
編劇 喬•馬斯特洛夫(JoeMasteroff)
根據約翰•范•德魯騰(JohnVanDruten)話劇《我是一台攝象機》改編
導演哈羅德•普林斯(HaroldPrince)
編舞羅恩•菲爾德(RonField)
舞美設計波里斯•阿隆松(BorisAronson)
服裝設計帕特里西亞•茲波羅德(PatriciaZipprodt)
燈光設計簡•羅森戴爾(JeanRosenthal)
演員 吉爾•海華斯(JillHaworth),伯特•康維(BertConvy),喬爾•格雷(JoelGrey),洛特•蓮娜(Lottelenya),傑克•吉爾福德(JackGilford)以及愛德華•溫特(EdwardWinter)和佩吉•穆瑞(PegMurray)
倫敦西區首演1968年2月28日
地點:宮殿劇院(PalaceTheatre)
演員 朱迪•丹奇(JudiDench),利拉•科卓娃(LilaKedrova)
倫敦西區第一次重排:1986年
創作團隊
導演吉利安•林恩(GillianLynne)
編舞吉利安•林恩(GillianLynne)
演員 凱利•亨特(KellyHunter),皮特•蘭德(PeterLand),偉恩•斯利普(WayneSleep)
百老匯第一次重排:1987年10月22日
場次:261場
地點:帝國劇院(ImperialTheatre),隨後轉移到明斯科夫劇院(Minskoff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哈羅德•普林斯(HaroldPrince)
編舞羅恩•菲爾德(RonField)
舞美設計大衛•查普曼(DavidChapman)根據波里斯•阿隆松(BorisAronson)原版設計改編
服裝設計帕特里西亞•茲波羅德(PatriciaZipprodt)
燈光設計馬克•B•偉斯(MarcB.Weiss)
音響設計奧提斯•蒙德羅(OttsMunderloh)
演員 喬爾•格雷(JoelGrey),愛利森•里德(AlysonReed),格雷格•艾德爾曼(GreggEdelman),蕾金娜•雷絲尼克(ReginaResnik),華納•克倫普勒(HerrSchultz)
倫敦西區第二次重排:1993年
地點:道格瑪倉庫(DonmarWarehouse)
導演:山姆•門德斯(SamMendes)
演員 愛倫•庫明(AlanCumming)
該版本為限定檔期演出
百老匯第二次重排:1998年5月19日
場次:2377場(37場預演)
地點:小貓俱樂部(KitKatClub),隨後轉移到54俱樂部(Studio54)直至落幕
創作團隊
導演:山姆•門德斯(SamMendes),羅伯•馬歇爾(RobMarshall)
編舞:羅伯•馬歇爾(RobMarshall)
俱樂部及場景設計羅伯特•布里爾(RobertBrill)
服裝設計威廉•艾薇•朗(WilliamIveyLong)
燈光設計佩吉•艾森豪(PeggyEisenhauer)和麥克•巴達薩利(MikeBaldassari)
音響設計布萊恩•羅南(BrianRonan)
演員 愛倫•庫明(AlanCumming),娜塔莎•理察森(NatashaRichardson),約翰•班傑明•希克伊(JohnBenjaminHickey),羅恩•里夫金(RonRifkin),瑪利•路易絲•威爾森(LouiseWilson)
倫敦西區第三次重排:2006年11月(演出至今)
地點:劇詩劇院(theLyricTheatre)
導演:魯福斯諾瑞斯(RufusNorris)
編舞:嘉維爾•德•福魯托斯(JavierdeFlutos)
舞美設計卡特林娜•林賽(KatrinaLindsay)
服裝設計卡特林娜•林賽(KatrinaLindsay)
燈光設計讓•卡爾曼(JeanKalman)
音響設計本•哈里森(BenHarrison)
演員: 安娜•麥克斯威爾(AnnaMaxwellMartin),詹姆斯•德雷福斯(JamesDreyfus),謝拉•漢柯克(SheilaHancock),麥克•海登(MichaelHayden)

創作背景

劇照劇照

珊迪•威爾森是原定的劇本和曲譜創作人,但當製作人看到了原小說和哈羅德•普林斯(HaroldPrince)推薦的根據小說改編的舞台劇後,把創作任務交給劇作家喬•馬斯特洛夫(JoeMasteroff),作曲家約翰•肯德爾(JohnKander)和詞作家弗雷德•艾伯(FredEbb)完成。創作隊伍原計畫在開場通過一首歌曲從不同角度展現柏林風情,但經過實驗後最終決定採用傳統敘事音樂劇的方式將歌曲和台詞融合在一起。最後演出實際上將兩個不同故事融合在一起,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小貓俱樂部中,展現柏林夜生活眾生像,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夜總會所在的真實社會環境中。歌曲與場景結合的展示和獨立的酒吧節目羅列,以對社會環境的評論正是原小說意圖所在。

經過21場預演,《酒店》在百老匯隆重開演,全新的形式和富有社會洞察力的內容震驚戲劇界,演出持續近4年。演出後期諸多百老匯明星參與到劇組,安尼塔•吉爾列特(AnitaGillette)和拉里•科特(LarryKert)分別頂替首演演員扮演男女主角,此外還包括肯•科切福爾(KenKercheval),馬丁•羅斯(MartinRoss)等。
1968年,《酒店》登入倫敦西區同樣獲得成功。
1986年,憑藉《貓》蜚聲音樂劇舞台的吉利安•林恩(GillianLynne)製作了新版《酒店》,並擔任導演和編舞。
1987年,百老匯首演版創作團隊再度集合,並邀請到首演劇組的明星喬爾•格雷(JoelGrey)再度擔任主角,出品了百老匯首個重排版。經過18場預演後,重排版演出了9個月。
1993年,英國導演山姆•門德斯(SamMendes)用全新理念導演了《酒店》,在倫敦道格瑪倉庫(DonmarWarehouse,倫敦90年代著名音樂劇試驗基地)限期演出,得到巨大好評。演出經過修改,由山姆•門德斯(SamMendes)和美國導演兼編舞羅伯•馬歇爾(RobMarshall)共同指導,重新設計的《酒店》在百老匯隆重登場,憑藉嶄新的創作風格票房評論雙豐收,獲得了比首演版更好的成績。更多明星加入劇組,扮演女主角莎利(Sally)的包羅包括簡妮弗•傑森•李(JenniferJasonLeigh),喬•費舍爾(JoelyFisher),吉娜•格生(GinaGershon),戴伯拉•吉伯森(DeborahGibson),特利•海切(TeriHatcher),波姬•小絲(BrookeShields)和利雅•湯普森(LeaThompson)等,扮演艾米斯(Emcee)的包括,麥克•C•霍爾(MichaelC.Hall),勞爾•伊斯帕扎(RaúlEsparza),尼爾•派屈克•哈里斯(NeilPatrickHarris),亞當•帕斯科(AdamPascal),強•瑟卡達(JonSecada)等,扮演克利夫(Cliff)的包括鮑伊德•蓋恩斯(BoydGaines),麥克•海登(MichaelHayden)等。
此版創作理念最大創新是艾米斯,原版製作中喬爾•格雷將角色塑造成一個男女莫辯,硬朗,如法國皇后瑪利昂奈特一樣的粉面小生。但是新版在愛倫•庫明的演繹下,角色成為一個性別特徵明顯的皮條客,在胯部繫著吊褲帶,胸口上鑲嵌紅印。艾米斯與一男一女在暗處表演出各種體位,暗示意味強烈。擴大樂隊規模,全新配器,電子合成器的套用,並讓酒吧歌舞男女演奏樂器,使得演出的間離色彩更加顯著。原版製作中未採用的,和專為電影創作的歌曲也被加入新版中,最具戲劇性的是最後一場中,艾米斯脫掉外衣,露出集中營囚犯穿的橫條囚服,身上的黃標記和粉紅三角表明這個角色是一個同性戀猶太人。隨後諸多版本都沿用了這個製作的理念,包括2006年在法國巴黎上演的新版本。
2006年,魯福斯•諾瑞斯(RufusNorris)在倫敦西區劇詩劇院指導了新版《酒店》,該版更加成人化,更加黑暗,但成為轟動倫敦的重排製作。演出至今仍在繼續。

劇情簡介

海報海報

演出原名《歡迎來柏林》,以1929-1930年的柏林,納粹執政前夕為背景。演出一開始,衰頹的小貓俱樂部里,主持人艾米斯和所有歌舞演員一起歡迎觀眾。與此同時,希望在柏林尋找新小說靈感的美國作家克里福德•布拉德蕭(CliffordBradshaw)來到柏林車站,僱傭他的厄內斯特•路德維格(ErnstLudwig)來接他,並給他安排住處。
克里福德來到住所,公寓主人弗勞倫•施納德(FräuleinSchneider)想敲詐他一百馬克,經過還價以50馬克成交。弗勞倫說,她自己很善於適應。安頓下來後,克里福德按照厄內斯特的建議,造訪了小貓俱樂部。主持人向大家介紹當家花旦,英國姑娘莎利•鮑爾斯(SallyBowles),她演唱了《不要告訴媽媽》。她演出完找克里福搭訕,克里福提出要送她回家,但她說男朋友馬克思(Max)會吃醋。歌舞團的人表演了《電話之歌》,所有夜總會顧客盡情狂歡。第二天早上,莎利來到克里福住所,說馬克思把她趕出家門,想在他家借宿。克里福以她會干擾寫作為由拒絕,她保證自己會非常安靜。此時俱樂部歌舞團演唱《兩位女士》影射兩人奇怪的關係。弗勞倫的另外一個房客,猶太老人,經營水果店的荷爾•舒爾茨(HerrSchultz)送給她一個鳳梨作為禮物,兩人相愛已久。
幾個月後,克里福與莎利相愛,他明白她在自己的夢幻中逃避現實的菜枯,但是他太喜歡莎利了,以至於完全忽視兩人身處困境。莎利說自己懷孕了,但不知道誰是父親,她想去墮胎,但是不敢面對那個可怕的醫生。克里福表示這也有可能是他的孩子,希望她能考慮生下來。厄內斯特給他找到一個活,把一個皮箱送給他的顧客,克里福認為這個和差事很簡單,於是答應了。艾米斯和歌舞團的姑娘歌唱到金錢多么美好。

弗勞倫發現房客弗勞林•福斯特(FräuleinKost)把海兵們帶回自己的房間,她十分惱怒前去禁止,但是弗勞林表示她也看到過房東和猶太人相好。荷爾•舒爾茨告訴弗勞林他們在三周后結婚,因此挽救了房東的名譽。弗勞倫感謝荷爾替她撒謊圓場,但是荷爾表示自己是認真的,並向她求婚。兩人的訂婚儀式在荷爾的水果店舉行,為了報復,弗勞林向已經是納粹官員的厄內斯特告密荷爾的猶太人身份,他前去警告弗勞倫,和猶太人結婚並不明智。
弗勞倫向荷爾表示出自己的顧慮,而荷爾向她保證一切會好起來。這個時候磚頭砸進荷爾的水果店,弗勞倫擔心著是有人蓄意破壞,荷爾安慰她說這個不過是小孩的遊戲。小貓俱樂部里,主持人帶領大家高歌愛情如何遭遇世俗的阻撓,他要觀眾觀念更加開放,他說仔細看一個猶太人人的眼睛,其實那個人根本別人沒有任何區別。
弗勞倫來到克里福房間歸還他送的訂婚禮物,表示自己取消婚約。克里福十分驚訝,他認為她不該放棄婚姻,弗勞倫則告訴他,就現在的動盪局勢,她別無選擇。克里福告訴莎利,他要帶她回美國,一起養育孩子,而莎利拒絕了,她認為在柏林生活非常愉快。克里福憤怒的吵鬧,要她從自己的迷夢中醒來,正視柏林動盪的政局,莎利堅定的說,政治與他們的愛情無關。在激烈爭吵後,莎利回到俱樂部演出,高歌一曲《酒吧》,讚頌生活的美麗,但樂曲透露出絕望和恐懼,演唱結束後,她暈倒在地,打翻麥克風。
當她回到克里福的住所時,她的外衣不見了,她說是留在醫生那裡了,並繼續反覆嘟囔她多么厭惡醫生。意識到她墮胎了,克里福憤怒的給了她幾耳光。莎利無助的說她沒想到兩人的關係會如此結束,這是她第一次如此在乎另外一個人。克里福表示他明天將去巴黎,希望莎利跟他走,但是莎利說她憎惡巴黎,於是克里福心碎的獨自離開。
克里福開始根據自己經歷創作小說,而此時的小貓俱樂部殘破不堪,最後只有主持人自己在空蕩蕩的舞台上歡迎並不存在的客人。

曲目介紹

第一幕:

歡迎(Willkommen)

那又怎樣(SoWhat?)

別告訴媽媽(Don'tTellMama)

電話之歌(TelephoneSong)

完美非凡(PerfectlyMarvelous)

兩位女士(TwoLadies)

不能比這個更讓我開心的了(ItCouldn'tPleaseMeMore)

明天屬於我(TomorrowBelongstoMe)

為什麼我該醒來(WhyShouldIWakeUp?)

錢之歌(TheMoneySong)

結婚(Married)

Meeskite

明天屬於我重複(TomorrowBelongstoMeReprise)

第二幕:

如果你能看到她(IfYouCouldSeeHer)

結婚重複(MarriedReprise)

如果你能看到她重複(IfYouCouldSeeHerReprise)

我不在乎什麼

(IDon'tCareMuch,在諸多版本中被刪除)

你能怎樣?(WhatWouldYouDo?)

酒吧(Cabaret)

尾聲(Finale)

說明:原計畫序曲中的歌曲除了《歡迎》之外均被刪除,被刪除的《我不在乎什麼》在1998年重排版中被補回序曲。《室友》被《完美非凡》取代,但是歌曲作用沒變,是莎利試圖讓克里福收留她。《全部推翻》(It'llAllBlowOver)是原定的第一幕結尾,弗勞倫擔心和猶太人結婚會倒霉,克里福發現城市中逐漸高漲的納粹情緒讓人擔憂,莎利讓他們不用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她讓克里福和她一起唱歌。刪除的歌曲被肯德和艾伯錄製下來,集合在《酒吧:完整版》中對外發行。

所獲成就

榮獲1966年托尼獎(TonyAward)最佳音樂劇,最佳作曲作詞,最佳音樂劇男配角,最佳音樂劇女配角,最佳舞美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編舞,最佳音樂劇導演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另外一個最佳音樂劇男配角提名。
榮獲1987年托尼獎最佳音樂劇男配角,最佳音樂劇女配角和最佳重排音樂劇提名。
榮獲1987年戲劇桌獎(DramaDeskAward)傑出音樂劇男主角,傑出音樂劇導演和傑出重排音樂劇提名。
榮獲1998年托尼獎最佳重排音樂劇,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最佳音樂劇女配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燈光設計,最佳編舞,最佳音樂劇導演,最佳配器提名。
榮獲1998年戲劇桌獎傑出重排音樂劇,傑出音樂劇男主角,傑出音樂劇女主角獎,傑出音樂劇女配角,傑出編舞,傑出音樂劇導演,傑出配器,傑出音樂劇舞美設計,傑出服裝設計,傑出燈光設計提名。
榮獲1998年戲劇世界獎(TheatreWorldAward)音樂劇最佳男主角獎

相關評價

“音樂劇《酒吧》從形式到內容的革新,讓觀眾領略到別樣的音樂劇魅力。演出的間離色彩強化了觀眾對故事的思考。但導演對女主角的選擇略顯失誤。”
——沃爾特•科爾(WalterKerr)

《紐約時報》(NewYorkTimes)1966年11月21日
“哈羅德•普林斯對《屋頂上的提琴手》的成功借鑑,使《酒吧》的間離效果發揮到極至,成功的再造了納粹執政前夕的柏林氛圍。喬爾•格雷精彩的表演,推動著整個演出的進程,但就他的戲份而言,他所承擔的責任太重了。”
——弗蘭克•里奇(FrankRich)

《紐約時報》(NewYorkTimes)1987年10月23日
“導演的全新創作理念讓30年前的老題材,在今天仍顯得鋒芒畢露。但劇場布局對《貓》的模仿並為打破第四堵牆,反而讓觀眾更游離演出之外,幸虧演員的出色表演彌補這一缺陷。”
——文森特•坎比(VincentCanby)

《紐約時報》(NewYorkTimes)1998年4月19日

錄音版本

1999年錄音室版CD封面
1966年百老匯首演劇組錄音,因為容量限制,很多歌曲被刪減。後來錄音重新發行時,因為技術進步,容量擴張,所有刪減內容得到補全。
1972年電影版原聲帶,因為利莎•明納莉(LizaMinnelli)而享譽全球,是該劇最富有知名度的錄音版本。
1968年倫敦首演劇組錄音於1973年正式發行,1986年倫敦重排版和1998年百老匯重排版均發行了劇組錄音。
1999年,英國製作了一個錄音室版,整個錄音包括兩張CD,完整記錄演出所有音樂,以後專為電影而寫的音樂,和大量不曾錄音的過場音樂,是現行最完整的錄音。該錄音版中,喬納森•普萊斯(JonathanPryce)扮演艾米斯,瑪利亞•弗里德曼(MariaFriedman)扮演莎利,格雷格•艾德爾曼(GreggEdelman)扮演克里福,朱迪•丹奇(JudiDench)扮演弗勞倫,音樂劇《酒吧》作詞弗雷德•艾伯(FredEbb)親自上任扮演荷爾。
此外,《酒吧》的希臘版,以色列版,義大利版,奧地利版,荷蘭版和兩個德國演出版軍發行了劇組錄音。

歐美經典音樂劇

歐美音樂劇是當今世界舞台上非常成功的戲劇藝術。歐美音樂劇,包括《歌劇院魅影》在內一大批精品音樂劇及享譽世界的音樂劇大師們,以其精妙絕倫、令人痴迷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億萬觀眾,創造了票房的奇蹟。2008年10月百老匯原裝音樂劇《阿依達》,登入中國,參演在江蘇南京舉辦的第31屆世界戲劇節,成為國際頂級演出的一大看點和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