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跳出我天地](/img/8/515/nBnauM3X1QDNyUDM0IzM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yM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中文片名:舞動人生
英文片名:Billy Elliot
導演:史蒂芬·戴德利
主演:傑米·貝爾 Jamie Bell (飾演)Billy Elliot
朱麗·沃特斯 Julie Walters(飾演)Mrs. Wilkinson
傑米·德拉文 Jamie Draven (飾演)Tony Elliot
卡瑞·劉易斯 Gary Lewis(飾演)Dad (Jackie Elliot)
國家/地區: 法國 / 英國
類型: 劇情 / 喜劇
片長:110分鐘
分級: USA:R
對白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0年9月29日
劇情簡介
![跳出我天地](/img/b/fc9/nBnauM3XyUDM5IDO2IzM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yM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1歲的小男孩比利·艾略特(傑米·貝爾飾)是一位煤礦工人的兒子,從小就和他的父親、兄長生活在英國的北部小鎮。他每周要去上拳擊訓練課。一天,在上訓練課時,他偶然接觸了芭蕾舞,這美奐絕倫的藝術立刻深深地迷住了他,而這個男孩也讓嚴厲的芭蕾指導老師威爾金森夫人(朱莉·沃爾特斯飾)眼前一亮,她發現比利是一個很難得的、極具天賦的芭蕾苗子。威爾金森夫人有著一張過於尖刻的利嘴,手裡也總是拿著一支香菸,可當她看到比利有如此難得的舞蹈潛質時,也對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她甚至放棄其他的芭蕾女弟子,全身心地培養比利。
然而比利學習芭蕾的事情始終瞞著他那獨身的父親(加里·劉易斯飾)和專橫的兄長(傑米·德拉文飾)。礦上的罷工工潮,使他們在為吃飽肚子而努力地掙扎著。當他們終於發現比利把學習拳擊的學費浪費在了毫無男子漢氣概的芭蕾上時,一場家庭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比利的祖母(瓊·海伍德飾)也不贊成他去學習芭蕾。因此他只能從他的好朋友麥可(斯圖爾特·韋爾斯飾)那兒找到一絲安慰,這也使得倆人的友誼進一步加深了。與此同時,威爾金森夫人也積極鼓動比利去報考倫敦的“皇家芭蕾學校",她認為在那裡,比利可以得到更好的訓練,也可以徹底擺脫家庭環境對他的巨大壓力。而比利卻陷入了對家庭的責任和實現自己理想的矛盾之中,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因為對芭蕾愛是他無法抗拒的,芭蕾是他的激情所在,也是他的命運所系。
影片視點
導演史蒂芬·戴德利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而製片獨具慧眼的找到他也不是偶然。主要是因為該片的編劇芬尼曾與斯蒂文合作過一部短片,兩人配合十分默契,所以在芬尼完成劇本後,第一個便想到了斯蒂文,兩人得以再次共同組隊。
影片的男主人公比利·艾略特是由現年13歲的傑米·貝爾扮演,本片也是6歲起便開始習舞的貝爾第一次演電影,他是從3000多名英格蘭少年中,通過層層考核篩選出來的。據說,在挑選“比利"的過程中,導演、編劇和製片一直存在意見分歧,直到傑米走進他們的視線三人才同時舉牌通過。
該片沒有大牌明星加盟,所用的導演和幾位主要演員都是第一次參加影片的拍攝。就連發行公司環球視點都是環球影業剛成立不久的新公司。而影片卻取得了巨大成功。先在坎城上映後好評如潮,並得到了BBC影評人的充分肯定。接著在多倫多影展上與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同時獲獎。作為一部僅耗資290萬英鎊的低成本影片,《舞動人生》便取得諸多殊榮,相信製片商也是始料未及的。
幕後製作
![跳出我天地](/img/5/bd3/nBnauM3X1gjNwEzM5ATN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wU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編劇李·霍爾創作本片故事的靈感源於自己的童年回憶,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醞釀後,霍爾僅用三周時間便完成了劇本初稿。在準備期間,霍爾曾潛心研究芭蕾藝術,為此他拜訪了英國皇家芭蕾舞學校,採訪了多位來自偏遠鄉村的舞蹈演員。BBC的監製泰莎·羅斯(Tessa Ross)和Tiger Aspect電影公司的製作人格雷格·布倫曼被霍爾筆下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動了,後者隨即將劇本推薦給正在帶頭組建Working Title Films(曾出品過《諾丁山》、《伊莉莎白》和《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分支機構WT2的喬納森·芬。1999年,旨在培養英國影壇新人的WT2電影公司成立,而《舞動人生》被選為該公司的開山之作。
對影片故事深有同感的製作人芬說:“我的外祖父就是一位礦工,所以我對礦工群體非常了解。實際上,我的所有表親都在片中礦區工作。我是家中外出求學的第一人,自然體會過那種離家遠行的複雜感受。”除了小主人公追逐夢想的經歷之外,影片故事還觸及了發生在1984年的英國礦工大罷工,霍爾希望在故事中間接表現出礦工內部的緊張關係注定了罷工失敗的命運。
《舞動人生》是芬與史蒂芬·戴德利的第二次合作,兩人在1998年合作的短片《Eight》曾榮獲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提名,而本片正是戴德利的長片處女作。作為倫敦皇家宮廷劇院的藝術指導和有口皆碑的舞台劇導演,戴德利曾憑《罪惡之家》(An Inspector Calls)先後贏得倫敦劇評人獎、勞倫斯·奧利佛戲劇獎和百老匯的托尼獎。為物色到扮演比利的最佳人選,戴德利和幾位製作人面試了2000多名小演員,芬回憶說:“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男孩簡直是場噩夢,我們都因難以應對而頭疼不已。”戴德利說:“我們的條件非常苛刻,因為合格的小演員不但要年齡相仿、來自東北地區並且口音正確,還須具備舞蹈和表演功底,經過一番大海撈針式的苦苦尋找,我們終於發現了對故事所有層面了如指掌的傑米·貝爾,他有一種令人難以捉摸的可愛特質,你會不由自主的關注他。”
![跳出我天地](/img/1/450/nBnauM3X3ITOzcjMzETN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xU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現年13歲的貝爾從6歲開始學習舞蹈,當時他看出一個跳踢踏舞的女孩踩錯了節拍,並告訴母親自己肯定會跳得更好,於是他有了第一雙舞鞋。經歷了年復一年的舞蹈比賽,疲憊不堪的貝爾難免心生厭倦,不過在母親的鼓勵下,他還是堅持了下來,這一點與片中的比利如出一轍。負責為貝爾度身打造舞蹈動作的舞蹈指導彼得·達林(Peter Darling)說:“我必須發現傑米的特點,他善於感知節奏,懂得如何完成舞蹈動作,我們因此感到非常幸運。”
為了賦予舞蹈以內涵,達林研究了大量兒童舞蹈錄像,並細心觀察貝爾的動作和深入剖析影片主題。“我想讓舞蹈場景表達出比利的渴望,”達林說,“我認為將舞蹈作品和舞蹈演員的生活聯繫在一起至關重要,我能感覺到傑米渴望解脫,於是編拍了一些激進動作。比如說片中有段比利舞進牆中的場景,我希望以此隱喻他正設法突破壁壘,並表明一貫陰柔的舞蹈也可以強硬起來,而芭蕾舞演員更是經常在動作中表現自我。”
導演還表示在電影中有很豐富的跳舞鏡頭,有小男孩在大街上奮力的跳動,使勁地踏擊街道,雙手快速的拍擊鐵欄桿,奏出活潑的生命律動。劇中比利開始學習芭蕾舞時,就是從基本的原地轉圈練習起,於是比利剛學時不斷的跳倒、摔跤,甚至在狹窄的浴室中他也練習轉圈,結果當然也跌的狗吃屎,全身都濕透了,導演為何一直用這么多的轉圈、跳躍的鏡頭,也是因為生活中就是不斷的繞圈圈,不斷的想超越自己,跳出自己的框架中,主角比利,奮力的舞動,再加上一點點的天賦,最後成為第一位進入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的男生,讓所有的人跌破眼鏡,改變大家對芭蕾的刻板印象,造就他不平凡的人生。
花絮
![跳出我天地](/img/1/7ce/nBnauM3X4UzMwAjN5ETN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xU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本片的原定片名是《Dancer》,在參加坎城電影節時,本片曾被環球影業誤當作問鼎金棕櫚大獎的《黑暗中的舞者》,為避免混淆,製片方隨即將片名改為“Billy Elliot”。
本片故事部分取材於1940年的《群星俯視》。
現年13歲的傑米·貝爾是從3000多名英格蘭少年中,通過層層考核篩選出來的。在挑選“比利”的過程中,導演、編劇和製片一直存在意見分歧,直到傑米走進他們的視線三人才同時舉牌通過。
影片後來被改變成音樂劇,也大獲成功。
穿幫鏡頭
比利去看黛比時帶著書包,等他開車回家時書包就沒了。
礦工罷工時出現的警車比84、85年的先進了10年。
精彩對白
Billy: I think I'm scared, Dad.
Jackie Elliot: That's okay, son. We're all scared.
Billy: Well... if I don't like it, can I still come back?
Jackie Elliot: Are you kidding? We've let out your room.
[straight face then laughter]
Tutor 1: What does it feel like when you're dancing?
Billy: Don't know. Sorta feels good. Sorta stiff and that, but once I get going... then I like, forget everything. And... sorta disappear. Sorta disappear. Like I feel a change in my whole body. And I've got this fire in my body. I'm just there. Flyin' ike a bird. Like electricity. Yeah, like electricity.
所獲獎項
![跳出我天地](/img/c/78e/nBnauM3X0IjN2MjM1MTN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zU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三項提名
最佳導演
最佳女配角
最佳原著劇本
2001年英國奧斯卡金像獎三項提名
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配角
第58屆金球獎二項提名
戲劇類最佳影片
最佳女配角
2001年美國演員工會四項提名
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配角
演員整體表現
2001年法國凱薩電影大獎
導演簡介
史蒂芬·戴德利 Stephen Daldry
男, 生於1961年 5月2日 ,英格蘭
星座: 金牛座
![史蒂芬·戴德利](/img/5/2a7/cGcq5CM0EzX2YTMxETM1MDN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zQ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97年,史蒂芬接受英國著名電影製作公司(Working Title Films)邀請,嘗試執導電影,並與該公司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契約。1998年,他拍攝的第一部短片《八歲男孩》(Eight)上映,該片獲得了英國學院獎(BAFTA)最佳短片提名。後來,他又回到舞台執導了戴維·黑爾的獨角戲《苦傷道》(Via Dolorosa),該劇講述了戴維·黑爾中東之旅的艱辛經歷。
2000年,銀幕處男作芭蕾題材的音樂片《舞動人生》,在英國上映後好評如潮,創下了2000萬英鎊的首映票房。但這部僅耗資290萬英鎊的低成本影片,還是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等3項提名。
2002年,史蒂芬執導了根據美國傑出作家麥可·坎寧安(Michael Cunningham)曾獲普利茲獎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浪漫藝術片《時時刻刻》(The Hours),先後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影片、美國電影學會2002年十佳影片、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第7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9項提名,史蒂芬也獲得了第60屆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及第7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2008年,史蒂芬著手將本哈德·施林克的暢銷小說《朗讀者》改編成電影,由《時時刻刻》編劇戴維·黑爾執筆,凱特·溫斯萊特主演。電影《朗讀者》完美地展現了原作中對戰爭和人性的反思,溫斯萊特也因漢娜一角勇奪奧斯卡影后。
主演簡介
傑米·貝爾 Jamie Bell
男, 生於1986年 3月14日 ,英格蘭Stockton-on-Tees的Billingham
星座: 雙魚座
![傑米·貝爾](/img/3/0e2/cGcq5CM0EzX1AzN4QjM4gzM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4M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00年因參演《舞動人生》感動了無數人,同時也讓業界為年僅十四歲的貝爾送出多項驚人的獎項,2001年他在BAFTA評獎中擊敗Russell Crowe、Tom Hanks、Michael Douglas以及Geoffrey Rush四位奧斯卡影帝而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此外也成為繼1987年《太陽帝國》的克里斯汀·貝爾之後第二個被美國National Board of Review授予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Young Actor的演員;2001年貝爾還有幸地擔任了Giffoni Film Festival的榮譽評審主席。
2002年出演了《少爺返鄉》(Nicholas Nickleby)中狄更斯筆下受到虐待的跛腳孩子史邁克,合作的年輕演員Anne Hathaway、Romola Garai、Charlie Hunnam也至此和他成為好友;之後又出演了《deathwatch》,《undertow》里德蒙特·莫羅尼亡命天涯的兒子,《Dear Wendy》裡面持槍搶劫的和平主義者以及《The Chumscrubber》里叛逆的南加州少年等等;最近則在彼得·傑克遜的《金剛》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島來信》中分別出演一位年輕水手和一位命喪硫磺島的小兵。之後他又在大衛·馬肯茲的《哈勒姆》出演了尋找母親死去真正的原因的男孩,在08年影片《心靈傳輸者》中和海登·克里斯滕森等人合作,在愛德華·茲威克的《反抗軍》中扮演丹尼爾·克雷格的弟弟。之後他又加入大導演史蒂文·史匹柏的新片《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中,為“男主角”丁丁配音。
朱麗·沃特斯 Julie Walters
女, 生於1950年 2月22日 ,英國西米蘭德地區斯梅西克
![朱麗·沃特斯](/img/f/3f2/nBnauM3X0IDO2IDO3kzM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5M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星座: 雙魚座
朱麗·沃特斯是英國最有名的老牌女演員之一,25年來她參與了許多舞台劇最重要的戲碼演出,優異的表現讓她保持了永久一姐的寶座。
朱麗·沃特斯最為人所知的作品,除了持續在《哈利波特》中演出外,早在1984年她在《教導麗塔》里優異的表現就曾為她贏得英國奧斯卡(BAFTA)及金球獎最佳女演員,也榮獲奧斯卡與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2001年朱麗·沃特斯因《舞動人生》贏得英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也榮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金球獎與衛星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事隔5年,朱麗·沃特斯又因《人生駕駛課》里精湛的演技而勇奪莫斯科國際影展最佳女主角及榮獲美國衛星獎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
影片賞析
![《跳出我天地》](/img/3/928/nBnauM3XyAzN1AjN5IzM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yM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這是一個醜小鴨蛻變為美麗天鵝的動人故事,在貧困的礦區小鎮上,主人公比利•艾略特只是一個普通礦工的兒子。他所處的家庭環境沉悶而拮据,母親早逝,父親和哥哥在繁重壓抑的工作中性格趨於簡單粗暴,奶奶年邁體弱精神恍惚。在刻板蕭條的社會大背景下,比利的未來也幾乎斷定要重蹈父兄的人生之路。然而,活躍的比利並沒有因為家庭的困苦而黯淡沉淪,他仍然喜歡鋼琴,保持著對音樂的感受力。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芭蕾,年少的激情和夢想點亮了黯然的生活,進而改變了平凡的人生。正所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寬廣,夢想是人生的兩翼,推動人們嘗試飛翔。而實現夢想的奏鳴曲,必不可少如下的樂章――
認識自己 開發潛能
比利對芭蕾舞的興趣從根源看是有家庭影響的(奶奶曾經跳過芭蕾),喜愛油然而生只是比利一度渾然不知――直到偶然地觀看到芭蕾舞課。但是,讓十一歲尚在懵懂中的孩子充分的認識自己,把興趣升華為一種夢想和理想,威爾金森老師功不可沒。看著比利在黛比邀請下不自覺的混入舞群隨同練習,威爾金森沒有阻止,還帶著鼓動的意味丟給比利一雙舞鞋。或許當時的她只為多收學生多收入,但是也是她在第一堂課上就極具慧眼的發現了比利的芭蕾舞天賦。她表面上苛刻的要求和試探比利,內里極大程度的幫助比利開發出自己的潛能。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認知,是指每個人對自己的了解。這部影片涉及到的主要是了解以興趣和潛能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潛在的自我。事實上,每個人都可能蘊藏有巨大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長處。了解自己,就是體會自己最真實的感覺,緊隨自己最深切的願望。那些自然而然地強烈引發一個人興趣的事物,既是與這個人存在著情調合一的身心共振,也在說明此人對這種事物有著天然的感受、理解和洞察能力,這很可能就是他潛在的個性資質和秉賦。興趣使人朝氣蓬勃,精神和情感能量充沛,符合興趣的發展,將使人的個性和能力得到持續而充分的培養和激發,進而凸顯形成自身的優勢和才華。
比利學舞被父親嚴厲禁止,他思來想去找到老師的家。懷著愛才之心,威爾金森為這個矛盾困窘的孩子指出一條學院求學的出路。但比利還有些自卑,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聽起來響亮的學府對他高不可攀。威爾金森於是開導他:“重要的是你的動作,還有你的表達方式。”她讓比利了解自己的資源,自己可以
![《跳出我天地》](/img/7/0d2/nBnauM3X2YzM4MjMwYTN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2U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相信自己 忠於自己
在生活中,處處可見生命的枷鎖,有來自於自己的,也有來源於外界的。在社會風俗氛圍下,比利自己也曾有過跳舞會成為娘娘腔的擔擾。但當他知道一個“榜樣”式的例證和在深入芭蕾舞學習體驗到很大的滿足和快樂後,他消除了心理負擔。在一大幫女孩子中間面目坦然的“鶴立鵝群”也是很需要勇氣的,然而,完全認同社會價值觀的父親,認為男生只應該練拳擊、摔跤才有男子氣,學芭蕾只會娘娘腔的意識根深蒂固。尤其是家裡正因罷工風波而面臨失業,做工會領袖的哥哥捲入與警察的衝突甚至被暴力監禁,父親和哥哥根本沒有耐心去聽老師誠懇的解釋,也聽不到比利“我不要童年,我只要跳芭蕾舞!”的呼喚雖然卑微而纖細,卻又是多么清晰而堅定。
好在此時的比利,在與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個別指導和加倍練習後,對自己已經很有信心。從最初的朦朧的召喚,到現今的堅定的信念,比利經由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完成。除了老師辛勤的付出和鼓勵,比利深愛的媽媽去世前留給他的一封信也是他很大的精神支持。這封原本留做成人禮的信提前被早熟、敏感的比利背誦和讀懂――“我以你為榮,更以你為傲,永遠忠於自己。”――相信自己的潛能,忠於自己的夢想,心甘情願地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於是良好的自我接納和自我尊重就會讓人感受到個人的尊嚴和力量。
有人說,上帝賜給人兩件寶物,就是希望和夢想。而那些有信心、有勇氣的人會把夢想變為希望,因為他的蓬勃的自信和熱情具有極大的震撼力,可以讓身邊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這種發自內心的力量。
電影中有幾段比利即興的舞蹈,那些富於生命力的踢踏和跳躍,活潑潑地充滿表情和情緒。無論是表達喜悅、憤怒、無奈還是傷心,都份外激越鮮明。如同後來比利在考官面前的自白一樣,他的舞蹈帶給人的感覺也是如小鳥在飛,如電流滑過心房。
![《跳出我天地》](/img/4/8a9/nBnauM3X1QDM5AjNyYTN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2U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行動力量 持之以恆
在了解和相信自己的潛能,有了忠於自己的決心之後,追夢的路上不能缺少得還有持之以恆的行動。
決定學習芭蕾舞以後,比利馬上去國書館尋找有關芭蕾的書,並結合書中所講和老師教授在家裡悄悄練習。由於必須隱瞞家人,適合他在家練習的最佳場所就是狹窄的衛生間裡。伸展手臂,眼睛專注於鏡中的自己,最開始的練習永遠都是立足難穩,常常摔進澡盆,摔得手臂青淤、渾身濕透。然而,在課上、課下,澡盆外、澡盆里、床邊、床上、夢中……比利仍然在不斷的鏇轉,直到倔強不服輸的少年臉上露出成功的微笑。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越是高遠的夢想,越要腳踏實地,且不是一時一事的行動,而是貫穿一生的行動力。但也正因為有明確的偉大的理想和目標,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就會產生。
恩師嚴父 心理支持
影片《舞動人生》在表現老師和父親時,只有寥寥數個鏡頭,卻很鮮活生動。考取學院的比利臨行前去向老師威爾金森告別,他不善言辭含糊地表達感謝“你知道,如果沒有你……”,一個老師的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才能,也可能抑制學生的潛力。對於比利,沒有不求報償、全心培養他的老師,就沒有他的成功。然而老師的道別只有簡單一句話:現在應該是你出去追尋人生的時候,祝你一路順風。淡然的回應包含無限的鼓勵和祝福。
比利的父親在意識到兒子的才華以後,謝絕了老師的資助,在最窮困的時候,他也不想放棄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他犧牲自己的尊嚴內心掙扎地去復工,他典當最後值錢的家當傾盡所有,為了兒子的未來這位父親有孤注一擲的精神。可以展開來想到,比利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最高貴的“天鵝”,一定也是與家庭百分百
![《跳出我天地》](/img/9/29f/nBnauM3XxAjNzMDN2YTN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2U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這個家庭里,本來可以做職業舞者的奶奶,喜愛搖滾的哥哥,喜歡彈琴的母親,甚至同樣會隨著音樂擺動的父親,或許他們都曾經做過屬於自己的“天鵝”夢。但是他們或者為環境所迫,或者為自我所限,最終只能帶著破滅的夢想陷落在平庸的生活中,甚至不敢再跳出一步。比利是幸運和幸福的,他贏得了老師的信任,家庭的理解,考官的欣賞,最終跳出封閉的小鎮,跳上夢想的廣闊舞台。
突破偏見 放飛生命
電影《舞動人生》值得一提的一個細節是,把主人公比利最後的出場表演放置在真實的自1996年英國推出的新編舞劇《天鵝湖》(即男版天鵝湖)中,與傳統女性芭蕾中陰柔的天鵝形象不同,“男版天鵝湖”全部由男演員出演,把天鵝的優雅和男性的陽剛之美融為一體。影片中比利遇到的一種阻力是社會意識認為男人跳芭蕾舞就是娘娘腔,甚至是同性戀,這裡切入男版天鵝湖的設計不僅是對此種社會意識的反駁,說明芭蕾舞並非就是女性化的,芭蕾也可以是男人的舞蹈,同時也用虛實兩條線索、雙關的形式深化了電影的“追求夢想有時也需要打破傳統和偏見”的副主題。
誠然,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勢必遇到偏見的束縛,也並非每個人只要有主觀願望加努力堅持就一定會有所成就。但是不甘於把生命裝進套子裡,勇於開拓,在大的願景下做符合自己內心的選擇還是必要的。無論成敗與否,生命的意義都在於經歷和體驗。只有敢於夢想並且全力以赴,盡心盡意地把生命打開,令它獲釋和飛翔,才有生活真正的豐富和遼闊。只要揚長避短,懂得充實和挖掘自己,無論是誰,都能夠籍由堅韌的心和踏實的腳步,收穫屬於自己生命的絢麗。
影片評論
![跳出我天地](/img/1/5d8/nBnauM3XwcDNwUTO2ITN1YzM3ITM2QDM0YzNwADMwAzMxAzLyU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影片的魅力毋庸置疑。
——《奧蘭多哨兵報》
儘管影片故事美好得不太真實,但我們仍會滿意地離開影院。
——《休斯頓紀事》
在史蒂芬·戴德利的指導下,傑米·貝爾完成了驚人的表演。
——《西北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