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舂米舞
舂米舞原是古駱越、西甌人的“舂堂”,後發展為許多民族的歌舞形式。如布依族、黎族的“舂米舞”佤族的“舂碓舞”“舂棒舞”高山族的“杵歌”等。
簡介 相關連結 -
扁擔舞
壯族的“扁擔舞”源於舂米的勞動生活,是從“舂米舞”而發展為用扁擔敲打板凳的形式,人們此起彼伏、錯落有致的敲打中,表演插秧、收割、打穀、舂米等。扁擔舞最初...
簡介 起源 表演形式 服飾和道具 內容 -
杵舞
杵舞亦稱“杵樂”。高山族民間舞蹈。遊行於台灣日月潭地區。“杵”由木頭製成,一人多高,長的可達2米左右。右女子三五成群,環繞臼石,雙手抱持一根長櫡,在石臼...
簡介 起源 特點 獨具魅力 -
勞動舞
勞動舞,模擬勞動的舞蹈,在涼山彝族世代相傳。而畲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也創作了許多反映生產勞動的傳統舞蹈,比較著名的有《獵步舞》和《栽竹舞》。
簡介 特色 起源 類型 -
壯族打礱舞
壯族打礱舞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陽等地。起源於農民用以舂稻穀的一種長槽形器具。
遺產信息 簡介 表演 記載 最古老的民間舞蹈藝術 -
黎族打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黎語稱"轉剎"、"太剎"。它起源於古崖州地區(今海南省三亞市)黎族的喪葬習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
歷史淵源 風格特色 傳承現狀 傳承意義 -
習俗舞
瑤族的習俗舞除長鼓舞外,另有銅鼓舞亦甚有名。多於祭祀、禳災、葬儀、豐年中表演。流行於廣西都安、南丹、東蘭等地及貴州瑤族地區。
習俗由來 特色介紹 -
木獅舞
瑤族布袋木獅舞是一種集歌、舞、樂為一體的綜合藝術,由“木獅舞”、“遷獅調”兩部分組成。 “報”――即報恩。 年近古稀的程善苟,是布袋木獅舞的傳承人,他從...
簡介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現狀 -
擀氈舞
擀氈舞,哈薩克族舞蹈藝術形式之一。
簡介 歷史 形式 -
景頗童謠
,。但舂米號子和舂米舞作為一種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仍然保留在民歌和...:07 2,舂米謠Tsuishine song 2:47 3...…… (二)舂米謠 約撒約,約撒約,約撒約,約撒約。 來!來!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