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先生文集》

《臨川先生文集》,中國詩文別集。臨川文學重要組成部分,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王文公文集》最佳。

簡介

〖臨川先生文集〗宋王安石(1021-1086)撰。作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和學者的王安石,一生著述很多,此編即是其全部著述,除《周官新義》、《老子注》、《字說》等書以外的匯總,其中卷六十五《洪範傳》一書,是王安石諸多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

內容

《洪範傳》一卷,宋代曾有單刻本傳世,《宋史·藝文志》,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及《明史·藝文志》皆有著錄,清代以後,單刻本不傳。王安石借注述《尚書。洪範》來闡發自己哲學思想,故名之為《洪範傳》。王安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士五種物質元素,即所謂“五行”變化生成的,他說:“五行,天所以命萬物者也。”“五行也者,成變化而行鬼神,往來自天地之間而不窮者也,是故謂之行”。這就是作者根據樸素唯物論“五行說”所提出的宇宙生成論。至於“五行”所以能運動變化,王安石並不認為有什麼上帝鬼神在支配,而是由於事物本身“有耦”、“有對”。他認為“五行之為物”,“皆各有耦”,而“耦之中又有耦焉,而力‘物之變遂至於無窮”。他所言的“有耦”,就是說“五行”及其他一切物質性的東西,都是有對立面的矛盾存在。在書中,王安石又將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稱之為“道”,“道者,萬物莫不由之也”。“道”與“五行說”的範疇是一致的。作者提出“五事以思為主”的命題,所謂“五事”,為貌、言、視、聽、思,強調人的思維的作用,並把視與聽放在思的前面,作為思的前提,“明則善視,故作哲;聰則善聽,故作謀”。這一認識序次,符合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作者不主張人的本性先天注定,而肯定“愚者可誘而為智也”,“不肖者可革而為賢也”,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反駁了孟子的性善說和荀子的性惡說。總之,作者力圖用唯物主義觀點解釋《尚書》的《洪範》篇,並最終把《洪洪》中的“五行說”從前儒陳陳相因的神學說教中解放出來,這種對待儒家經典敢於獨立思考,另立新說的創新精神頗具進步意義。此書與王安石的另一部著作《周官新義》一樣,在經學發展史上占據著特殊的地位。各種版本的王安石《全集》均收載此書,標點本中以1962年上海中華書局版《王文公文集》、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王文公文集》最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