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宋紹興二十一年,王安石的曾孫王珏任職兩淮西路轉運司時的刻本。其版式為左右雙邊,半葉12行,行20字,偶有21字。又稱杭州本,其版經過元明兩朝修補,至明世宗嘉靖年間應雲、何遷重刻,因之大為盛行。此後各本,包括《四庫全書》本皆源於此。可見杭州本流傳甚廣,影響頗大。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
此外還有“龍舒本”。“龍舒本”原書標目為《王文公文集》。杭州本王珏跋文中有“比年龍舒版行,尚循舊本”之語,說明龍舒本刻於杭州本之前。現存龍舒本原藏於清內閣大庫本,光緒間轉入寶應劉啟瑞氏食舊德齋,七十卷。此兩種版本宋以後均未見翻版,傳本幾絕。但除去重卷,恰可得一完書。1962年中華書局以食舊德齋原藏本影印卷為基礎,缺卷以北京圖書館藏日本東京宮內省圖書寮藏本照片補足,出版刊行了《王文公文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慶曆二年進士甲科登第,歷任州縣地方官,入為三司度支判官、直集賢院、知制誥。神宗熙寧、元豐時主持朝政,推行變法改革,後罷相,退居江陵。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紹聖間賜諡文公。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十四《王荊公安石傳》、《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本傳,宋人詹大和編有《王荊公年譜》一卷。
王安石著述甚豐,學術著述有《新經周禮義》二十卷、《王氏日錄》八十卷、《字說》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範傳》一卷、《論語解》十卷,與子雱合著《詩經新義》三十卷;編有《唐百家詩選》二十卷。《郡齋讀書志》卷十九著錄王安石《臨川集》一百三十卷;而《通志》卷七十、《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七、《宋史.藝文志七》則署作‘一百卷’,與現存王安石文集卷帙相符。王安石文集在北宋時已屢經刊印,有閩、浙、蜀、金陵諸種刊本,然多舛訛。徽宗政和、宣和間兩被朝旨重刊。後經兵火,刊本大多遺亡。此紹興刻本即現存宋刊本之一。王安石文集於明清時代多次刻印,現存有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嘉靖三十九年刊本、萬曆四十年刊本、光緒九年刊本、《四庫全書》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