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職業情商與心理素質》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體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和教育部有關檔案精神,圍繞全國機械行業職業院校和以機電類專業為主的職業院校職業素質教育的需要,結合企業對技能人才職業素質的要求,針對高職學生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立足於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改善學生的情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目錄
序前言
第一章情商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第一節情商的內涵
第二節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節情商和智商的關係
第二章職業心理概述
第一節擇業心理
第二節創業心理
第三節就業心理
第三章人的個性與職業選擇
第一節人的興趣與職業
第二節人的氣質與職業
第三節人的性格與職業
第四節人的能力與職業
第四章求職心態和技巧
第一節影響求職成功的心態因素
第二節大學生的求職心理特點分析
第三節不良心態的分析與調適
第五章職業生涯中的心理活動
第一節職業抉擇
第二節職業愛好與敬業精神
第三節在職業活動中培養抗挫折能力
第四節崗位創業與成就感
第六章職場中的壓力與應對
第一節正確認知工作壓力
第二節壓力源分析
第三節個人層面的工作壓力應對策略
第四節組織層面的工作壓力應對策略
第七章職場中的人際溝通與情緒調節
第一節與領導的溝通
第二節與同事的溝通
第三節與下級的溝通
第四節情緒的自我調適
第八章心理健康與職業發展
第一節培養良好的工作心態
第二節增強自主管理能力
第三節在平凡中孕育偉大
前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商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性因素。領導學研究表明,對領導者來說,情商的影響力是智商的9倍。成功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80%來自非智力因素,其中,主要是情商因素,只有20%的因素來自智力方面。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信患時代的成功將主要取決於人的情商,情商概念在美國被稱為劃時代的“心智革命”,國內外的教育實踐也反覆證明,情商在人的成長中具有智商不可替代的作用。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智商決定錄用,情商決定提升”。這一形象的說法,表明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健康的身體,還要有高尚的人格、優良的品質、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我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廣泛呼籲,情商理論對於當代中國進行教育改革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情商教育已經成為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之一。本書是高職職業素質教育系列教材中的第二冊。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根據目前高職學生情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多年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積累的經驗和研究的成果融入到本書中,使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針對性。本書緊緊圍繞高職學生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展開闡述,力求使學生感到書中所提出和解決的問題,就是自己在求職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學起來親切可信,第二,現實性。本書緊密結合職業院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需要,結合企業對技能人才職業素質的要求,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學生應具有的職業修養、職業素質和職場競爭力,第三,實踐性。本書突出實踐性,力求對學生求職擇業起到現實指導作用。
本書一共八章,每章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開篇案例”、“行動指南”和“實踐體驗”。在清晰闡述情商及職業情商、心理及職業心理等基本理論的同時,以典型案例為導引,給予學生實踐體驗訓練,從而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實現自我管理,提高社交技能,增強職場生存力和競爭力。
精彩書摘
第四章 求職心態和技巧第一節 影響求職成功的心態因素
妨礙一個人擇業成功的最大因素是心態。心態是影響擇業、求職的內因,樹立正確的擇業心態是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本章重點用實例來解讀大學生就業的心理狀態,令其去除阻力,放下包袱,勇敢地面對人生的這次選擇,順利地成功就業。對求職就業的大學生來說,不正確的心態會產生許多危害。
一、心態不正,乃失偏頗
1.抱怨使人輕而棄之
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種自我防衛機制,是心理不平衡時的一種情緒化狀態。抱怨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必須基於社會需求、崗位需求與個人條件,搞好對自己的正確定位,才能夠順利進入職業生涯,為今後的順利發展打好基礎。
2.自負讓人疑而鄙之
自負是對主體和客體的分析脫離客觀實際而做出的一種錯誤的判斷,過高估計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在競爭中的地位。
3.妒忌令人見而遠之
嫉妒是指恐懼(恐懼他人優於自己)和憤怒(憤怒他人優於自己)的混合心理,是懷疑自己的所有物可能性被侵犯,從而引起恐慌或不安。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衡量幸福時往往不是根據它的內在價值,而總是和別人的幸福相互比較作出估量,並且進一步把這種估量形象地表達出來。
二、心態悲觀,注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