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老樵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呂南公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城門在望來路長,樵重身羸如疲鰲。
皮枯亦復汗淋瀝,步強遙聞氣嗚咽。
同行壯俊常後追,體倦心煩未容歇。
街東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厲聲喚。
低眉索價退聽言,移刻才蒙酬與半。
納樵收值不敢緩,病婦倚門待朝爨。
作品賞析
呂南公的這首《老樵》,在宋詩中頗近於梅堯臣的《田家》、《陶者》、《汝墳貧女》一類作品。被稱為宋詩“開山祖師”的梅堯臣,曾在《答裴送序意》中說:“我於詩言豈徒爾,因事激風成小篇。辭雖淺陋頗克苦,未到二雅安忍捐!”因事激諷,實源於《詩經》中“風”、“雅”的“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漢樂府的“緣事而發”、唐代新樂府的“一吟悲一事”,是針對現實之作。呂南公的詩,也是這類作品。
詩人蘊蓄著深厚的同情,把老樵的悲慘景況,寫得相當細緻感人。先說他辛苦擔柴疲憊跋涉長途,再敘他賣柴取值,疲憊歸家。描寫老樵,是兩翼如雪,皮枯骨瘦,瘦如疲鱉,汗淋漓,氣嗚咽,加上壯俊在後追趕,更是體倦心煩,未容歇息。好不容易到了城中,那個買主少年,兩手籠袖,站在高門前,神氣活現地厲聲呼喚;老人為了生計,低眉俯首,小心求告,討價還價半天,到最後“移時才蒙酬與半”。就這么一點微薄的薪價,可家中的病婦還在倚門而望,等著買米下鍋。從“清曉發”的樵夫,寫到“待朝炊”的病婦,詩篇暗示讀者,這時離朝炊已過了很長時間了。
這首詩,質樸無華,刻畫人物入木三分,傾注著作者的同情。樵夫的奔波勞碌為了倚門而盼的病婦,為了三餐不繼的家,這就比“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的賣炭翁的處境更為可憐。主人公內心所希望的是快:快趕路、快進城、快售出、快歸去。可是作者偏偏延緩了詩行的節奏,突出了矛盾的另一側面——一切都快不起來。這個“鬢垂雪”的衰弱老樵,長路辛勞,“樵重身羸”,他清早起床,所食也未必果腹,此時只能“如疲鱉”地拖著腳步拚命向前移動。擔子不能歇,步伐不能停,死拼著挑進了城。接著,買主的“厲聲喚”,帶來了希望,老樵想,也許成交會快一點、出價會高一點,然而恰恰相反,成交快不了,價錢上不去。辛苦貧困的老樵,在這個貧富不均的世界裡,注定了要受人欺壓,到此境地,只能委曲求全,不能再計較價錢了,只想動身往回趕,家中還等著錢買米。
詩篇不長,但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大豐富了敘寫的內涵,增強了表現力。鮮明對照的地方很多,如以“街東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厲聲喚”,對比老樵低眉退聽、由人殺價的可憐處境;以“同行壯俊常後追”,襯托老樵瘦弱乾枯、步履艱難的悲慘狀態。再有,“病婦倚門”與“少年和袖”兩個畫面,形成的對照也是刺目的:同是倚門,但是兩人姿態不同,神情迥異。這種自然而含蓄的對比之中,包孕著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
劉熙載《藝概》說:“代匹夫匹婦語最難。蓋饑寒勞困之苦,雖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無間者也。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閭閻,目擊其事,直與疾病之在身者無異。”評價得很好。詩人必須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方能“代匹夫匹婦語”,寫出他們的痛苦、不幸,並以其真情實感,激動人心。在這方面,呂南公的《老樵》,提供了一個好的例子。
作者簡介
呂南公,北宋詩人,字次儒,自號灌園先生,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熙寧年間(1068—1077)貢生。試禮部不遇,退而著書。與曾鞏友善。有《灌園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