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我國道家學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經典。它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為核心,建構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隱士修身,蘊涵無比豐富的哲理體系。本書是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關於《老子》的講記。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對《老子》的內涵作了充分的闡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淺出,明白通暢的特點。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使深奧的古籍通俗化,專門的學術大眾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書末還附有歷代《老子》研究書目。本書原由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自1980年問世以來,作者又根據自己的體認做了多次修訂,現經作者和原出版單位授權,將老古1994年第6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7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自幼接受傳統私塾的嚴格教育。青年時代曾任教於中央軍校,入華西壩金陵大學研究社會福利學。四十年代初入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三年。1945年曾任教於雲南大學,後又講學於四川大學。1949年春赴台,先後執教於台灣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並應邀至多所大學、機關、社會團體講學。1985年夏,離台赴美。在美國期間,成立了“東西學院”,旨在推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有著作三十多種。
精彩章節
由老子到孫子
《老子》一書,原著不過五千言,可以說,幾乎是一字就涵蓋一個觀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蓋有三玄三要的妙義。它告訴了我們許多法則。幾千年來,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傳下來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數十家之多,如果搜羅廣泛一點,也許可達到百家以上;其文字也達到了數百萬字,好像一直研究不完,解釋不盡;而各人的說法,又各不相同,似乎有了“各家老子”或“老學的各家”。例如:某某研究老子的著作,便成了“某老子”;某某解釋老子的著作,又成為“某家老子”;某某詮釋了一番,又成為“老子某詮”。各說雜陳,見解不一,讀來似有治絲益棼之感。
近代以來,許多外國人,包括近如日本、韓國,遠如歐、美,乃至於大洋洲的人,亦都喜歡研究起老子來了。他們都翹起大拇指說:“中國的《老子》很好。”
問他們好在哪裡,也自有一番說辭,或不免拾人牙慧,道前人之所道。但畢竟能重視而稱譽我們的文化,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欣喜的;同時亦是值得我們反省的,那些一味崇洋媚外,忘記乃至排斥自己文化的人,更應該為之赧顏的。
老子被譽為道家的宗師,道教的教主。道家為中國文化主流之一,人們每提及道家,則必說到老子,但多半亦僅僅說到老子而已,最多並稱“老莊”。其實,道家的“巨擘”,不止這一二人,嘗與朋友說笑:道家有三代人物,老子、兒子——倪子、孫子。當然,這只是說笑,他們並沒有血緣的祖孫父子關係。
不過孫子——春秋時齊國人孫武,他的軍事哲學思想,正是由道家思想而來,所著《兵法》十三篇,處處表現了道家的哲學,曾經幫助吳王闔閭,擊破強楚,而稱霸諸侯,充分顯示了道家思想在事功上的偉大;而所著的十三篇中的軍事哲學思想,可以說超越了時空,直到幾千年後的現代,人類已登上月球,武器已發展到太空,到生化戰,而仍離不開他的軍事哲學的範圍。
倪子,本姓倪,而倪字原有兒子的含義。一說倪子就是計然子,究竟確否?後世很難考證。但可以確定的,計然子實有其人。又有說他是范蠡的老師。范蠡助越王勾踐復國,所用就是道家的學說,而且勾踐復國以後,論功行賞,他自然可以獲得高官厚爵,可是他並不在乎富貴,帶了西施,一葉扁舟,飄然於太湖之上。這正是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風範。所以老子、兒子、孫子三代的笑話,儘管是遊戲之言,也非憑空虛構。事實上,如果把老子、倪子、孫子三人的著作、思想研究得透徹清楚了,差不多對中國文化中“治道”的精要,已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