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簪》

《紫金簪》

《紫金簪》是弦板腔劇目,參加陝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獲演出二等獎,有1961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流行於陝西關中乾縣、禮泉、永壽、興平、武功、鹹陽、戶縣、周至一帶的地方。

紫金簪

《紫金簪》《紫金簪》

弦板腔劇目。1959年張漢、丁明、王紹猷依據《古本戲曲叢刊》載明謝主人(一說王雲峰)原作《釵釧記》改編。敘宋吏部尚書高元貴有女高寄玉,許配夏昌時。夏家道中落,高元貴逼女退婚,女兒不依。高元貴遂借李善甫殺死丫環,嫁禍於夏昌時,告至吳知縣,判夏昌時死刑。適巡撫來縣,寄玉鳴冤,李善甫伏罪,寄玉與夏昌時成婚。

演出記實

此劇行當齊全,唱、做、念並重。1959年乾縣弦板腔劇團首演。導演惠濟民、張景民、郭朝中,音樂設計陳勛,鑼鼓譜設計叢一民,舞美設計朱光玉劉智民飾夏昌時,石振岐飾高元貴,車秀花飾高寄玉,楊巧言飾秋虹,王碧雲飾宋德昌,許俊峰飾李善甫,李思民吳德利,王月亭飾夏秋蓮,趙芹芳飾陳碧玉。其中《哭簪》、《告狀》可單折演出。1979年參加陝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獲演出二等獎。有1961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

相關簡介

弦板腔是流行於陝西關中乾縣、禮泉、永壽、興平、武功、鹹陽、戶縣、周至一帶的地方劇種。據《乾縣縣誌》記載:“該劇種起源於宋代,由民間流傳的‘隔簾說書’發展而來”,是在西路皮影戲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

內容介紹

新中國成立後,弦板腔搬上了大舞台,逐漸發展成為優秀的地方劇種。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1954年7月,組織舊

《紫金簪》《紫金簪》
藝人建起了“燈塔劇社”。1955年1月易名“和平劇社”,有演職人員62名。1956年4月,省人民劇團向乾縣調撥青年演員20餘名,演員陣容大為改觀,演出水平有所提高,改名“乾縣人民劇團”。1959年乾縣、禮泉、永壽三縣合併,又改為“乾縣第二劇團”。在劇本、板路、唱腔、身段、道白、音樂、場景各方面進行了改革,所排《紫金簪》、《九連珠》、 《十二寡婦征西》等劇目走紅關中,享譽陝甘,參加陝西省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頗得各界讚譽,並改名“乾縣弦板腔劇團”。乾縣弦板腔劇團的劇目創作成果頗豐,在省、地富有聲望的優秀編劇丁明、張漢等先後改編和創作了《武則天》《白馬血盟》《借驢》等古代劇和現代劇。成長起了李育亭等弦板腔獨有的音樂設計人才,在名導演惠濟民、郭景民等熱情栽培下,湧現出劉智民、楊巧言、丁碧霞、徐俊鋒、車秀花、王碧雲等優秀演員。

“文化大革命”中傳統系禁演,改演“樣板戲”與新編現代戲。1970年鹹陽地區“樣板戲”匯演,改團所排弦板腔《智取威虎山》獲獎多項。1978年傳統劇目解禁,乾縣弦板腔劇團在繼續演弦板腔的前提下,兼演秦腔。1979年改編後重新排演的弦板腔古典劇《紫金簪》,由本團脫穎而出的優秀青年演員稅小玲主演高寄玉,上演後,以其俊美的扮相,動聽的唱腔和弦板腔優美的旋律受到廣泛稱讚,每每演出,場場爆滿,曾被陝西省文化局列為“陝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獻禮演出”劇目,並在陝西電視台和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多次播放。

相關詞條

《武則天》

《白馬血盟》

《借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