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啟示錄》

《紅樓啟示錄》

《紅樓啟示錄》,王蒙對《紅樓夢》的精彩解讀,王蒙著,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紅樓啟示錄》是王蒙對《紅樓夢》的精彩解讀,分為“細讀”與“活說”兩個部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紅樓啟示錄》紅樓啟示錄

《王蒙的道理》(五本),是一套選取王蒙先生近年出版的最受讀者歡迎的著作整編而成的精品精裝書,每本新配近百幅彩色精美插圖。包括《我的人生哲學》《紅樓啟示錄》《讀書閱人》(新作)《老子的幫助》《莊子的享受》五種。

《紅樓啟示錄》是王蒙對《紅樓夢》的精彩解讀,分為“細讀”與“活說”兩個部分。從《紅樓夢》的寫實與夢幻出發,一路剖析了寶玉、黛玉、寶釵、二尤等人物的性格與命運,把《紅樓夢》當做一部活書來讀,當做活人來評,當做真實事件來分析,當做經驗學問來思索。從《紅樓夢》中發現了人生,發現了愛情、政治、人際關係、天理人慾,也從生活中發現《紅樓夢》的延伸、變體、仿造。書里書外,沉潛往復;庖丁解牛,得心應手。《紅樓夢》讓你明白瀟灑里自有悲涼,悲涼里自有瀟灑的人生美好與混沌。

作者簡介

王蒙,生於北平。上中學時參加中共領導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由此被錯劃為“右派”,在京郊勞動改造。1978年調北京市作協工作。後任《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文化部部長、國際筆會中心中國分會副會長等職。這時期著有長篇小說《活動變人形》,中篇小說《布禮》《蝴蝶》《雜色》《相見時難》,小說集《冬雨》《堅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及若干詩集、散文集和文藝論集,均收入10卷本《王蒙文集》

編輯推薦

《紅樓啟示錄》是讀《紅樓夢》的札記式讀後感,也可以看做是發生在一位當代傑出作家與一位古代偉大作家之間的心靈碰撞和傾心交談。作者集中了學者的睿智、作家的敏銳和才子的妙悟,發人所未發,堪稱是曹雪芹的異代知己、《紅樓夢》的解味之人。受到讀者和學術界極大的重視和歡迎

作者推薦

我喜歡感受與描繪形象,也喜歡激活與抒發情感,我喜歡享受神思與幻夢,也喜歡拈量與分析道理。我喜歡戲劇性的猜測與掛牽,也喜歡抽象概括的挖掘與追問。我讚美太陽、月亮、星星、愛情、嬰兒;也讚美哲人額頭的皺紋,尤其讚美那些深邃的、勇敢的、巧妙的、迷人的,有時候是驚人的雷霆一樣、閃電一樣、春鳳一樣與小樹一樣的思想。
與某些可愛的同行不同,他們戲說自己所以從事文學創作是由於自幼就數學不及格,而我從小喜歡文學與數學,二者難分軒輊。邏輯的過程也是精神的歷程,也充滿了激情與靈感,冒險與歡愉。算式與幾何圖形對於老王小王從來都洋溢著美的契機。我早就想過說過,世界上有許多美:花是美的,樹是美的,女子是美的,而我尤其喜歡智慧的美麗。
因為你講真善美也好,講創造與理念也好,你注重文學、社會學、哲學、數學、生物學、物理學、經濟學、美學與醫學也好,你從事工農兵學商三百六十行隨便什麼行也好,我們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束玫瑰。我們感受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束玫瑰,我們表達著關切著、眷戀著與思索著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束玫瑰。
我喜歡小說,也喜歡小說學,我喜歡詩,也喜歡詩學,我熱愛生活,也喜歡品味與發見生活的道理。我喜歡唱歌也喜歡閱讀科學與哲學的硬碰硬的思辨。
而不管是多么艱深的道理,它的生命在於從中可以發現生活的氣息與生命的力量,可以從中發見玫瑰的鮮艷與多刺,愛情的甜蜜與辛勞,民謠後面的形而上崇拜,還有夜空微風的低語。在這一點上道理與情歌一樣令人如醉如痴。它過去是活的,今後也永生。道理是靈動的、鮮活的、流轉的、多情的與多彩多姿的。
於是我有了一批得到讀者厚愛的講道理的書。關於人生,關於紅樓夢與李商隱,關於讀書閱人,關於老子與莊生。安徽教育出版社準備以《王蒙的道理》為總題,出一套講道理的豪華精裝插圖版的拙作,我覺得有趣,我覺得這件事做得不無道理,我希望它出得很美好,我希望能夠嘗試道理與痴情齊飛,清明共長考一色的滋味。
請接受我給可愛的世界與她的深遠的道理的祝福與祝願,請接受我對一束束玫瑰的不變的愛。

精彩片斷

文人與企業家“聯姻”
記得有人說過,《紅樓夢》是中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幾乎一切在中國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從《紅樓夢》中找到可堪比附的先例。他們還舉例說,傻大姐撿到繡春囊後抄檢大觀園,抄家與清洗是也。秦顯家的接替柳嫂子掌管廚房,賠了夫人又折兵,搭進去好多禮物,只不過半天柳嫂子“官復原職”,秦顯家的狗咬豬尿泡,空歡喜一場……恰如“文革”中短命的奪權是也。敏探春興利除弊,改革管理體制是也……當然不無牽強附會。
妙的是《紅樓夢》第二回中寫賈雨村與冷子興的交往,不過兩句話:“雨村最贊這冷子興是個有作為大本領的人,這子興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最相投機”。卻原來文人與企業家(冷子興是都中古董行中搞“貿易”的)的聯誼聯姻也是《紅》已有之,文人佩服企業家的作為本領,企業家則要借斯文之名,一語道破,泄露天機。可惜沒見到冷子興“贊助”與賈雨村為子興寫“報告文學”的描寫。
黛玉不也挺隨和嗎?
林黛玉進賈府,是寫得極精彩的。通過林黛玉的眼睛,寫出了賈府的氣象、排場,寫出了賈府的許多人物特別是王熙鳳與賈母這兩個人物,一上場就那么活靈活現。同時,也寫出了林黛玉的重重心事,寄人籬下、如臨深淵、如履薄凍的謹慎心情;以及人鄉隨俗的世故人情。比如飯後喝茶漱口諸小事,賈府的習慣與林黛玉習以為常的林家習慣不同,黛玉不但“注意到了”(這是外交用語)而且十分隨和。如此看來,認為林黛玉一味任性,全無城府,不會算計,不懂委曲求全,恐並不完全與其性格面貌一致。那么為什麼往後林黛玉越來越使氣任性了呢?竊以為問題在於愛情。黛玉的使氣任性,既來自個性,尤其還來自對寶玉的愛情。她愛寶玉愛得太深太苦太痛,她就有了在寶玉與寶玉家使氣任性的“特權”與特殊需要。她的一切因寄人籬下與謹小慎微而被壓抑的個性,她的孤獨感與壓迫感,不在寶玉處向寶玉爆發,又上哪裡發泄去呢?愛情帶來發泄的“內趨力”,發泄又折磨著有時是毀損著愛情,而愛情又反轉過來使發泄成為兩個赤裸裸的我的相互信賴與相依為命……不是這樣嗎?
黛玉與寶玉的會見
林黛玉見僕役婆子丫頭,見賈母,見邢夫人王夫人李紈,見迎春探春惜春,見王熙鳳,至賈赦府第,至“正內堂”,至賈政“三間小正房”,至賈母后院用飯……全部以黛玉視角來寫,唯獨寶玉一來,向賈母請安、見王夫人、換了冠帶以後,視角轉換,變成以寶玉的眼光寫他與黛玉初次見面的感受了。
黛玉一見寶玉便吃了一驚,心想:“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的……”寶玉“看罷”黛玉,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這種寫有情人初遇便“一見如故”“似曾相逢”,今天看來不足為奇。唯黛玉是一見便驚,寶玉是“看罷”方笑,黛玉驚在心裡,寶玉說到口上,這就看出既相通相印相合又相區別來了。有性別的區別也有性格的區別。黛玉更富於最初的直覺也更為這種初次見面的衝擊所震動,所以是“一驚”。寶玉相對來說就天真乃至憨厚多了,且又自恃在賈府中的得寵地位,所以童言無忌,童眼無忌,不但要細細地打量黛玉,而且要看罷而笑,不但要笑,而且要立即發表感想聲明。跟著感覺走,寶玉是無驚無慮的。
自幼時讀《紅樓夢》,最感興趣的是寶玉黛玉見面時寶玉摔玉的情節。既有趣又納悶,開頭兒還好好的,而且一見面寶玉就給黛玉起表字,引經據典,善砍能掄,好不得意快意!怎么緊接著問玉,而且“登時發作起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而且邊摔邊罵,嚇得全家震恐,而賈母胡亂搪塞哄慰幾句以後,“寶玉聽如此說,想了一想,也就不生別論”。純粹是來得突兀,去得禿癟,晴天霹靂,雷聲大雨點無,莫名其妙,沒有道理可講。
沒有道理可講卻又覺得寫得好,不俗,寶玉黛玉一見面就那么心與心相通相撞,電光石火進發,靈魂深處聞驚雷。這是深情的一狂一摔。這又是不祥的一狂一摔。快樂的相見中出現了突然的狂摔,很像是歌劇序曲中突然楔人的一個不諧和音,預兆著全劇悲慘的結局。在愛情的神秘、喜悅、溫馨,青春的得意、坦誠、吸引,相逢的激動、珍貴、信任之中,響起的這摔玉的自恨自狂,預兆了有情人終於生離死別的悲劇結局。
也許這是由於寶玉的“痴呆”,由於他對異性、對美、對可愛的黛玉的無條件認同、無條件趨向,因而對自己多餘的勞什子(也有點弗洛伊德呢)恨其有而願其無,恨不得與黛王成為一樣的人,按照黛玉的模子來要求自己?也許這是由於寶玉的任性,“人來瘋”,既有賈母又有襲人在自己身邊,又來了這樣一個美妙的少女親戚黛玉,由興奮而躁狂,由躁狂而胡鬧起來,就像一個受寵的幼兒從託兒所接到家裡,反而大哭大鬧一樣?也許這是寶玉對於黛玉的獨特的好感、貼近感的下意識流露,見到自己心愛的人,感到莫名的欣慰、熨貼的同時,又立即感到了內在的慌亂、顫抖、痛苦,甚至急於在心愛的人面前出傻相說傻話做傻事,至少是要立即引起黛玉對自己,對自己的性格和內在苦悶(雖然又奢侈又嬌慣又神氣)的注意和同情?也許這是一個象徵性的宣告,摔玉是要摔掉寶玉的富貴而又糜爛的家世背景,摔掉寶玉的嬌慣而又孤獨的特殊地位與特殊生活方式?在第七回寶玉與秦鍾見面以後,寶玉不是頓生“富貴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之嘆嗎!也許這只是個引子,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老子式的辯證法,即是在絳珠仙草“還淚”以前,先由神瑛侍者再用自己的眼淚灌溉一次,以喚起黛玉對自己的來歷、對他們的非人間的宿情宿愛宿債的超驗的回憶重溫?也許這一切本來沒有道理,這摔玉正是中國古典小說中非理性處理的濫觴?
到此為止,黛玉倒是很世故也很隨俗,她回答寶玉關於“有玉沒有”的問詢時說:“……你那玉是件稀罕物兒,豈能人人都有?”多么地和平謙虛!底下是黛玉傷心,襲人解勸,已經顯出黛玉的“小心眼兒”了。再出場,就是第七回的送宮花了,一接宮花,黛玉冷笑並且出言不遜:“我就知道么,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呀!”這種挑剔和挑釁不僅使送花的“周瑞家的”聽了“一聲也不敢言語”,甚至使讀者也一怔,誰得罪了黛玉了?沒看出來呀!焉知道這不是因為寶玉的摔玉鼓勵了黛玉的狂?而且黛玉說這話,與其說是給周瑞家的或官花的主人薛姨媽聽的,不如說是給在場的寶玉聽的,你生活的不自由不順心不舒展,我生活得同樣是不自由不順心不舒展呀!這也是共鳴喲!
正是:狂而後愛,愛便是狂,哥哥已狂,小妹焉能不狂?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作品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中國當代作家、學者,其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