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劇情
農村義務郵遞員馬鳴和他的好朋友小胖、小侯在公路上賽開了腳踏車。三個農村青年你追我趕,一時間好不熱鬧。他們的比賽引起了腳踏車隊教練丁逸群的注意。他駕駛著機車追趕上馬鳴,坐在機車邊斗里的吳若男趁機搶拍下了馬鳴的騎車照。丁教練示意自己的隊員小王與馬鳴比賽,結果他發現馬鳴是個具有運動員素質和毅力的青年。馬鳴經腳踏車鋪師傅的介紹,和小胖、小侯來到腳踏車隊找到喬領隊。由於報考的時間已經結束,喬領隊沒有答應,他要馬鳴耐心地等到明年,馬鳴只得回去。丁教練為爭取讓馬鳴入隊訓練,與喬領隊發生了爭論。丁教練認為:小伙子素質、毅力都很好,可以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而喬領隊則認為:看一個運動員,不光是要看體質,更重要的是要看思想品德。在收不收馬鳴入隊的問題上,雙方爭執不下。
一列滿載旅客的列車賓士而來,列車的一側是一輛三套馬車,另一側是疾馳的腳踏車隊。轅馬突然受驚,嘶叫著向鐵道奔來,眼看就要出現一場事故。這時,正好在場的馬鳴不顧個人的安危,在離列車幾米遠的地方攔住了驚馬,保住了列車的安全。馬鳴的行為感動了喬領隊,喬領隊決定吸收他為腳踏車隊隊員。馬鳴在車隊刻苦訓練,他在練習台上摹擬蹬踏;在彎道上騎車飛馳;在賽車場上努力拚搏。經過三年的鍛鍊,他成為一名優秀的腳踏車運動員,在國家體委舉辦的賽車場腳踏車萬米選拔賽上,馬鳴一車當先,他以驚人的毅力,高超的技巧和有力的騎行,使全場觀眾為他穩拿冠軍而歡呼。但到最後的半圈時,前方有一名隊員忽然車胎放炮,為了不傷同伴,馬鳴急扭車把,摔在跑道上。大家把他扶起來,他扛起車子向終點跑去。最後,馬鳴肩負祖國重任,參加國際腳踏車友誼比賽,他不負重望,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影片準備
從上世紀60年代起,山西就被譽為腳踏車運動大省,這裡曾建起全國最大的賽車場,有重大的腳踏車賽事常在這裡舉行。山西省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神行太保》,反映的就是腳踏車運動員的生活。這是建國以來第一部以腳踏車運動員生活為題材的影片,它描寫一個腳踏車車隊在拉練中發現了一位素質好、有毅力的青年鄉郵員———馬鳴。幾經周折,腳踏車車隊將馬鳴吸收入隊,經過科學訓練,馬鳴最終在國際比賽中為國家贏得了榮譽的故事。
“《神行太保》主人公的原型是我在哈爾濱市的一個弟弟,名叫建偉,是黑龍江腳踏車隊的主力隊員。”《神行太保》的編劇郭恩德說,“70年代中期,原本是山西人的建偉進入黑龍江腳踏車隊,一度黑龍江隊的成績直線上升。有一年,團體賽冠軍的爭奪,就是在山西隊與黑龍江隊之間展開的。人們開玩笑說:‘黑龍江隊這幾年厲害,就是因為有了山西人。’建偉每次回山西,都會來我家,而我們聊天的內容就是腳踏車運動。時間長了,我對腳踏車運動及腳踏車車隊就非常熟悉了。”《神行太保》劇本的創作是在70年代後期。文化大革命後,剛剛返回山西省戲研所上班的郭恩德,對自己的前途還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足夠的信心,心情較為苦悶。“然而,每當我看腳踏車比賽,特別是看國際比賽,目睹我國運動員奪冠,耳邊響起國歌的鏇律,空中飄起五星紅旗,我就心潮澎湃,精神為之一振。”於是,一到閒暇,郭恩德就去山西省腳踏車隊,和教練員、運動員們神侃海聊,還坐上教練的摩托,同他們一道出去訓練。“運動員們頂酷暑、冒嚴寒堅持訓練的精神使我深受激勵。”郭恩德說,“創作《神行太保》劇本的想法也是在那個時候萌發的。”劇本寫成後被推薦給當時的山西省電影攝製隊。“也許是寫山西的腳踏車運動,期間還穿插了山西本土的名勝古蹟,劇本得到了當時方方面面的認可,於是列入拍攝計畫。”郭恩德說。
刪除愛情
劇本《神行太保》歷經了八次改稿,寫成的文稿起碼有一尺厚。在初稿上還有孫謙同志批下的“構想很好”的鼓勵語,並且對劇本一字一句地進行了批註,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孫謙對這個劇本前後看過四次。一九八一年三月,副省長王中青看了電影劇本後,批下了“基礎好,可拍”。“今天回憶起來,八次改稿是在1981年春到1982年春期間完成的。”郭恩德說,“最初的劇本里還有一段美好的愛情,但最終沒有保留下來。”
原來,最初劇本是按照兩條線索來架構整體故事的,一條是腳踏車車隊發現素質好、有毅力的馬鳴,經過曲折的矛盾鬥爭,車隊將馬鳴破格錄取,後來馬鳴經過刻苦地訓練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另一條線索則是,在腳踏車車隊實習的研究生丁莉,與馬鳴曾在一起插過隊,有過一段感情糾葛。從車隊發現馬鳴,到馬鳴入隊、離隊、歸隊、奪冠……丁莉與馬鳴之間也由誤會、迴避、正面衝突到抑制感情、互相幫助最終遺憾地分手,這條感情線索是一直貫穿在馬鳴訓練直至奪冠的過程中的。郭恩德說,當時他的創造是受到了《鴿子號》的啟發,那是郭恩德很喜歡的一部美國電影。講述一名少年航海家在途中遇到一個環球旅行的女孩,兩人相愛,航海家甚至為此停止了航行,後來在父親的勸阻下,他和心愛的女孩最終選擇分開,重新開始了各自的征程。“這部電影中的人物不多,情節也不複雜,再加上美麗的異域風光,很吸引人。影片中主人公如何處理事業與愛情的矛盾,在我看來是對年輕人很有借鑑意義的,所以我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受它的影響也加進了一條愛情的線索。”不料,劇本交出後,不知從哪刮來的風說:運動員不能談戀愛,不能寫愛情等等。“在這種說法下,愛情這條線顯然不能存在了。後來拍攝稿出來時,劇本變得乾淨了,也乾巴了,我對《鴿子號》的借鑑也蕩然無存。”郭恩德不無遺憾地說。
自然風光
郭恩德與山西省腳踏車車隊的教練交流時曾詢問過,車隊拉練時會不會騎上腳踏車去雲岡、永樂宮?教練笑著回答他說,豈止雲岡、永樂宮,連昆明都去了呢!就這樣,人、腳踏車和山西名勝古蹟一下子交融在一起,郭恩德有了一個構思:頑強拼搏的腳踏車運動員騎車拉練,行走的地方以山西的名勝古蹟為背景。
最終,電影《神行太保》拍攝出來後,以山西省的名勝古蹟為背景,展現出永樂宮,普救寺、關帝廟、廣勝寺、雙林寺、晉祠、五台山、代縣古城樓、雁門關、應縣木塔、雲崗石窟、九龍壁等名勝古蹟。 為此,南自黃河之濱,北至雁門關外,劇組的足跡遍及全省各地,輾轉萬餘華里,但經費卻只有30萬元,十分有限,當時擔任劇務主任的李銀鎖為此精打細算,全體演職人員也都自覺地節儉,克服各種困難。
影片影響
《神行太保》在山西乃至全國上映,並曾發行到東南亞地區,它產生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山西電影人預料。1983年全國放映之前,《文匯報》、《新華日報》、《大眾電影》、《電影畫報》等四十多種報刊,均對此片有所評介。影片發行後,全國公映98萬多場次,為國家回籠貨幣3000萬元,全國22個電視台播放了這部影片。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太原等電視台還在重播,中央電視台影視頻道開播後,《神行太保》還曾多次播出。現在看來,儘管當時攝製組對腳踏車運動還不熟悉,使影片拍得較為概念化,但畢竟整個電影從最初的編劇到導演,乃至拍攝過程中攝影、美工、化妝、服裝、道具等等劇務人員全都由當時的山西電影攝製隊人員擔任。
《神行太保》的成功,鍛鍊造就了山西省一支能夠獨立拍攝故事片的隊伍,並為再次成立山西電影製片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山西電影製片廠從1958年成立至1962年撤銷,時隔二十年後,到1982年12月7日,山西省委常委會議再次決定成立山西電影製片廠,這其中,《神行太保》的成功拍攝起到了積極地作用。在山西第一部電影故事片《神行太保》之後,山西電影人共生產了10部故事片、1部戲曲片,開創了山西生產電影故事片的歷史。進入21世紀之後,山西電影製片廠先後推出的《暖春》、《暖秋》等優秀影片,更是為山西的電影乃至中國的電影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劉德華的電影作品
劉德華從1981年出道至今共演出過140多部電影,分別飾演了各類不同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