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簫·盼斷歸期》

《碧玉簫·盼斷歸期》,此曲寫閨婦的離愁。全詞寫思婦盼望離人回家卻總也見不到離人的身影,而產生的痛苦心態以及可憐情狀。主要以思婦的日常生活與內心感受來表現思婦盼君歸的情景以及她身心脆弱的可憐之狀。

概況

作品名稱:【雙調】碧玉簫·盼斷歸期
創作年代:元
作者姓名:關漢卿
作品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名稱:雙調
曲牌名稱:碧玉簫

原文

【雙調】碧玉簫
盼斷歸期,劃損短金篦一搦⑴腰圍,寬褪⑵素羅衣。知他是甚病疾?好教人沒理會⑶。揀口兒食,陡⑷恁的⑸無滋味。醫,越⑹恁的難調理。

注釋

⑴一搦:一握。此處形容腰細。
⑵寬褪:指女子因身體消瘦,而使衣帶顯得寬鬆。
⑶沒理會:不明白。
⑷陡:突然。
⑸恁的:如此的,這樣的。
⑹越:格外,特別。

譯文

一天天地盼,也不見你回來,劃線的金篦梳也磨短了。腰已經瘦成一握,素羅衣變得寬鬆了。不知道他得了什麼病?讓人想不明白。挑著東西吃,怎么突然那么沒滋味呀!這病呀,特別難治吧。

作者

作者關漢卿作者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己齋叟。大都(今河北安國)人。大約生於公元1220年前後(金代末年),卒於公元1300年前後(元成宗大德初年)。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居首,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賈仲明《錄鬼簿》弔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關漢卿也是著名散曲作家,今存套曲14、小令35(一說57),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描繪都市繁華與藝人生活,羈旅行役與離愁別緒,以及自抒抱負的述志遣興。

簡析

此曲寫閨婦的離愁。全詞寫思婦盼望離人回家卻總也見不到離人的身影,而產生的痛苦心態以及可憐情狀。主要以思婦的日常生活與內心感受來表現思婦盼君歸的情景以及她身心脆弱的可憐之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