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柴靜(央視主持人)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3-01-01第一次印刷
平裝:405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開
ISBN:9787549529322
內容簡介
《看見》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台新聞主播,卻因毫無經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成為現場記者後,現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脫離外在與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為寬廣與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間,非典、汶川地震、兩會報導、北京奧運……在每個重大事件現場,幾乎都能發現柴靜的身影,而如華南虎照、征地等剛性的調查報導她也多有製作。在《看見》中,她記錄下淹沒在宏大敘事中的動人細節,為時代留下私人的註腳。一如既往,柴靜看見並記錄下新聞中給她留下強烈生命印象的個人,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沒有人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書中記錄下的人與事,是他們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編輯推薦
央視知名記者、主持人柴靜,首度出書講述十年央視生涯。個人成長的告白書,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柴靜個人成長的自白書。從對新聞一無所知的新人,嘗遍失敗、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為央視最受歡迎的女記者和主持人,柴靜從未停止反思和追問,《看見》告訴你柴靜何以成為柴靜,她經歷過什麼,思考著什麼,又記下了什麼。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華南虎照事件、藥家鑫事件……在新世紀頭十年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靜的身影,通過她在新聞熱點第一線的真實記錄,我們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讀懂中國,了解我們身邊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與我們的命運休戚相關的大事,知道它們如何發生,我們又該怎樣面對。我們自己的故事。採訪是生命間的往來,在柴靜的節目和文字中,無論是汶川地震、征地拆遷、家庭暴力,還是盧安克、藥家鑫,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在他們身上,也可以看到我們自己,他們的故事,某種意義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作者簡介
柴靜,山西臨汾人,1976年出生。曾在湖南文藝廣播電台主持“夜色溫柔”,在湖南衛視主持“新青年”。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台,先後在“時空連線”“新聞調查”“24小時”“面對面”等欄目擔任主持人與記者。現為央視一套專題節目《看見》主持人。
目錄
前言
十年前,當陳虻問我如果做新聞關心什麼時,我說關心新聞中的人
第一章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第二章那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
第三章雙城的創傷
第四章是對峙,不是對抗
第五章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於水中
第六章沉默在尖叫
第七章山西,山西
第八章我只是討厭屈服
第九章許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會存在
第十章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
第十一章只求了解認識而已
第十二章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第
十三章事實就是如此
第十四章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第十五章只聽到青綠的細流聲
第十六章邏輯自泥土中剝離
第十七章無能的力量
第十八章採訪是病友間的相互探問
第十九章不要問我為何如此眷戀
第二十章陳虻不死
相關詞條
-
文學鑑賞
文學鑑賞是一種感覺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人們欣賞文學作品,是從形象感受開始的,形象作用於讀者的感覺和感情,使讀者受到藝術感染,於潛移默化中...
文學鑑賞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文學批評家
我們俗稱的文學批評家,也叫做文化批評家。就是對於一項文學作品,進行缺點的剖析。他們往往在邏輯是逆於常人,從而從另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來評析一篇文章,或者一...
對待文學批評家的誤解 文學批評有何意義 文學批評的方式 著名文學批評家 -
辭賦鑑賞
辭賦鑑賞 ,其概念涵義為:讀者閱讀辭賦作品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語言的媒介,獲得對辭賦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
概念含義 英文 文學意義 作品 辭賦 -
《世說新語·文學》
《文學》是《世說新語》的第四門,專門記述了文章博學的故事。文學包括辭章修養、學識淵博等內容。本篇所載,很多是有關清談的活動,編纂者以之為文學活動而記述下來。
時代背景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 體例結構 時代與作者 -
童話[文學題材]
童話是一種比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題材,它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幻想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
概述 歷史記載 特點 表現手法 童話故事 -
意象[現代西方文學流派]
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多用於藝術通象。根據說文解字來說,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於更好的理解可以說是信息的形象”意象...
定義介紹 意象起源 意象分類 意象好壞 詩詞意象 -
登幽州台歌鑑賞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裡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污濁的憎惡。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管用和的散文詩作品
管用和散文詩卷 春 雨 晶亮晶亮的雨點,像篩下的顆顆珍珠,滾進小溝,掛滿楊柳。麥苗兒的綠髮,全綴上這水銀小球。 小溝歡暢了,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