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記》
正文
宋元南戲作品。或稱《劉知遠》。永嘉書會才人作。明徐渭《南詞敘錄》中列為“宋元舊篇”。現存明代富春堂刊本《劉知遠白兔記》、汲古閣刊本《白兔記》和明代成化刊本《劉知遠還鄉白兔記》,都經過明人的修改。其中成化本比較接近早期演出本,文人潤色的痕跡較少。《白兔記》是在宋元時期《新編五代史平話》和《劉知遠諸宮調》的基礎上改編創作的。成化本全劇不分出,汲古閣本分32出。內容敘述五代時劉知遠家境貧寒,為李文奎家傭工。李斷定他日後必然發跡,便將女兒李三娘許配給他。李文奎死後,劉知遠屢受李三娘的兄嫂李洪一夫婦欺壓,被迫離家投軍,又在岳節度使家入贅,後因軍功升為九州安撫使。李三娘在家受兄嫂虐待,在磨房生下“咬臍郎”,托人送到軍中撫養。16年後,咬臍郎出外打獵,追蹤白兔,在井邊與母親相會,全家才得團圓。![《白兔記》](/img/6/dd2/nBnauM3X5kDNzUzNxMD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AzL5k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白兔記》](/img/9/d9a/nBnauM3XzETNyYzNxMD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A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數百年來,《白兔記》一直在民間流傳。明清以來,《白兔記》是經常演出的劇目。它的許多精彩場面,如《瓜園分別》、《磨房產子》、《竇公送子》、《出獵回獵》、《磨房相會》等,曾被不少戲曲選本收錄。清代戲曲班社有所謂“江湖十八本”,《白兔記》即是其中之一。崑曲、川劇、湘劇、蘇劇等許多劇種至今尚能演出單折或全本。全本又名《紅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