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襄陽峴山

登襄陽峴山

①亟:屢次。 ②信:確實。 ③蜀相:指諸葛亮。

作品原文

登襄陽峴山
昔年亟攀踐,征馬復來過①。
信若山川舊,誰知歲月何②!
蜀相吟安在③?羊公碣已磨④。
令圖猶寂寞⑤,嘉會亦蹉跎⑥。
宛宛樊城岸⑦,悠悠漢水波。
逶迤春日遠,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來煙景和。
同心不同賞,留嘆此岩阿⑧。

作品注釋

①亟:屢次。攀踐:攀登踐履。此句是說:往年我曾多次攀登峴山,現在又經過這裡。
②信:確實。若:這些。此句是說只有這些山川岩石依舊未變,而時光流逝,挽留不住,誰也奈何不了。
③蜀相:指諸葛亮。此句是說諸葛亮寓居隆中時,“好為《梁父吟》”,以寄託遠大抱負,而今安在?
④羊公碣:即羊祜碑。磨;銷磨。指羊祜碑上的字跡已經磨得模糊不清。
⑤令圖:美好的謀略。指諸葛亮的“隆中對”。
⑥嘉會:盛會。指羊祜常在峴首山的置酒游宴。蹉跎:光陰白白流過。“令圖”二句分別照應上聯兩句,是說諸葛亮雖有美好宏圖猶且身後寂寞,像當年羊祜那樣宴遊也不過是虛擲時光。
⑦宛宛:彎彎曲曲的樣子。
⑧“同心”二句:是說自己與諸葛亮、羊祜心是相通的,抱負是一樣的,但卻生不同時,不能同賞這秀麗景色。阿(ē):指大山。

作品簡析

這首詩當作於貶荊州時期。登高懷古,諸葛亮也好,羊祜也好,發思古之幽情是為了眼前。宏何難展,歲月蹉跎;物是人非,心事寂寞。
此詩寫法上頗能體現張九齡其詩的風格,“清淡”之餘,有太多的如《古詩十九首》的影子。這既是其詩之長也是其短。

作者簡介

張九齡像張九齡像
張九齡
(673-740)唐代大臣、詩人。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少聰慧能文,唐中宗景龍(707-710)初年進士,為校書郎。後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唐玄宗開元(713-741)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為唐代名相。張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其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賞,被貶後風格轉趨樸素遒勁。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