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 蘇軾
詩詞正文
南郭子綦初喪我,西來達摩尚求心。
此堂不說有清濁,遊客自觀隨淺深。
兩歲頻為山水役,一溪長照雪霜侵。
紛紛無補竟何事,慚愧高人閉戶吟。
注釋
①南郭子綦:出自《莊子·齊物論》。其為楚人,住城郭南端,因以為名。舊說其人為楚莊王司馬,疑為莊子寓托的高士,非歷史人物。
②達摩:即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
③兩歲:兩年。頻:時常;經常。
作品鑑賞
作者蘇東坡一生與僧道有緣,所見高僧甚多,遍及臨濟、雲門各大長老。但常惜其未與對禪史產生重大影響的五祖法演有交。細覽《東坡全集》,其中有兩首詠“海會寺”的詩。五祖法演住白雲山海會寺,是蘇東坡的蜀中老鄉,年齡略長几歲。從該詩中可以看到,蘇東坡雖到白雲山一游,但並未與五祖法演禪師投緣,故未與法演禪師結為私交,甚為可惜。
“南郭子綦初喪我,西來達摩尚求心”莊子在《齊物論》中開篇就介紹了一位叫“南郭子綦”的高人,他對他的弟子說:“今者吾喪我,汝知知乎”也就是達到了忘我,無我的境界。蘇東坡這裡以子綦自許。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向達摩求安心之法。這裡兩喻,都是東坡自標境界。在《五燈會元》中,蘇東坡被列為黃龍禪派的東林常總禪師門下。其實東坡與常總的關係並不深,因常總是老前輩,故出語謙恭,不像與佛印那樣是平輩之交,顯得隨便得多。
“此堂不說有清濁,遊客自觀隨淺深。”這裡是海會寺的“清心堂”,“清心堂”雖名“清心”,不過是不會說話的一間廳堂。人們因“心濁”,而到此閉關求“心清”,“心清”則離濁。故云“有清濁”。遊客們到此有何感受,當然隨其悟性而有深有淺了。
“兩歲頻為山水役,一溪長照雪霜侵”。這兩年,蘇東坡沉浸在山水之中,這是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遭到貶遷後外放,因而無心政事,而寄情于山水之間。海會寺旁的小溪,常年流淌著霜雪之水,因而清幽可鑑。
“紛紛無補競何事,慚愧高人閉戶吟。”王安石變法,當然是弄得朝野亂紛紛的。蘇東坡雖然自負,但也感到力不從心,無補於事,甚至被逐出朝廷。宋仁宗當年親點蘇東坡為榜眼,說他有宰相之才,但太年輕,留與兒孫們用。不過蘇東坡一生未能得“用”。“紛紛無補競何事”倒如讖語一樣,規範了他的一生。自己入世不遂,出世不甘,真是“慚愧高人”了。無奈何,只好作“閉戶”之吟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