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泰山經石峪》,字徑50厘米,字型介於隸楷之間,據民國初拓本計,存九百六十餘字。是現存摩崖石刻中規模空前的巨製。通篇文字氣勢磅礴,其優遊自如從容不迫之儀態,若具仙姿;其用筆圓潤可人,包融篆隸而妙化為楷,結構舒博壯健,頗含渾穆寬闊之趣。清楊守敬曰:“北齊《泰山經石峪》以徑尺之大書,如作小楷,紆徐容與,絕無劍拔弩張之跡,擘窠大書,此為極則。”用筆安詳從容,風神澹泊雍榮大度,結體奇特斜倚相生,充滿個性。被尊“大字鼻祖”和“榜書之宗”。《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無撰書人姓名,因筆法與山東鄒縣尖山摩崖《晉昌王唐邕題名》相近,後人或以為唐邕所書。又與《徂徠山大般若經》相似。《徂徠山大般若經》上有“齊武平元年王子椿造”字樣,因此後人又有推測為王子椿所書。清阮元《山左金石志》則作北齊天保間(公元550--559)人所作。《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多有一些不常見的俗字,其中“萬” 、“無”二字,竟與現行通用的簡化字相同。這封於研究我國書體的歷史演變和書法藝術成就,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歷史記載
清楊守敬說:“北齊《泰山經石峪》以徑尺之大書,如作小楷,紆徐容與,絕無劍拔弩張之跡,擘窠大書,此為極則。”清人馮雲鵬在《金石索》中盛讚:“如印泥畫沙,草情篆韻,無所不備。”用筆安詳從容,風神澹泊雍榮大度,結體奇特斜倚相生,充滿個性。被尊“大字鼻祖”和“榜書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