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樵舍

《泊樵舍》是清代詩人施閏章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主要記述詩人旅途所見,反映了清初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首聯寫江南秋季的陰天,頷聯遠望之景, 頸聯寫近處的所見所聞,尾聯描寫的是戰爭的洗劫,家破人亡的景象。詩中句句寫景,亦句句言情,將強烈的感情寄寓於景物的描寫之中。詩人以江村為中心,選取江水、天色、亂山、雨、星、風等自然景物,構成一幅荒涼寂寞的畫面。詩的語言如金聲玉潤,既清新曉暢,又含蓄蘊藉。

作品原文

泊樵舍

漲減 水愈急,秋陰未夕昏 。

亂山成野戍 ,黃葉自江村。

帶雨疏星見,迴風絕岸喧 。

經過多戰艦 ,茅屋幾家 存?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樵(qiáo)舍:樵夫家。

②漲減:指上漲的洪水已退。

③未夕昏:不到傍晚天已昏暗。

④野戍(shù):軍隊野外的駐紮地。戍:軍隊防守。

⑤迴風:旋風。絕岸:高崖絕壁。喧:大聲叫。

⑥經過:所經之處,所過之處。戰艦:大船。

⑦幾家:沒有多少家。

白話譯文

河水暴漲水流更加湍急,秋雲密布未到黃昏天已昏暗。

亂山中到處是野戰的兵營,江村里飄落的黃葉片片。

稀稀落落的雨中遙見顆疏星,呼嘯的旋風吹過高高的堤岸。

所過之處有那么多戰船,所剩無幾的茅屋若隱若現。

創作背景

順治十八年(1661)詩人奉命守潮西道,轄區包括臨江、吉州、袁州三州,詩人駐節臨江(治所今江西清江縣)。康熙六年(1667)乃由水路贛江北上歸里。在途經樵舍鎮(位今江西新建縣西北60里)停泊時寫了這首五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漲減水愈急,秋陰未夕昏”所寫之景,實際是交待詩人之所以“泊樵舍”的原因:曾上漲的洪水雖正在消退,但水勢卻比洪水上漲時還要湍急,故不宜行進。這一句不僅寫出“泊樵舍”之由,還有其耐人尋味的言外之意,即間接反映了洪水上漲時水勢亦甚“急”可以想見其造成的災害不小。此時,洪水消退當然是好事,但因“愈急”卻造成航程的艱險,使人產生擔憂不安之感。後句寫天空籠罩著秋天的陰雲,未至傍晚江面已一片昏暗,亦不宜盲目行進,同時這句又形成令人精神壓抑的氛圍。這兩句之景雖旨在說明作者之所以泊樵舍一是水急,二是天昏,但其中流露出的擔憂不安則為全詩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調。

頷聯“亂山成野戍,黃葉自江村”,乃描寫詩人泊樵舍鎮時遠望之所見:那新建縣之名勝西山到處是軍隊野外駐紮的營幕,這不僅使風景絕佳之地大煞了風景,更暗示了社會的動亂不安,以“亂山”稱西山,即增添了亂世之感;於江岸上的村莊中,詩人只見黃葉飄零,這恰如杜甫《春望》寫“城春草木深”一樣,乃“明無人”(司馬光《續溫公詩話》)矣,即百姓四處逃散,這荒寂的江村顯得異常蕭條。這正是清初戰亂的生動寫照。

頸聯“帶雨疏星見,迴風絕岸喧”,則轉寫近處江岸立體空間之所見所聞。仰望天色已晚,閃現出稀疏的星斗,但並未給詩人明朗悅目之感。因為“秋陰”,所以天開始飄灑秋雨,使疏星“帶雨見”;耳聽則覺迴旋的江風,在岸壁間呼嘯,顯得悽厲,迴風再捲起濤聲,則令人恐懼矣。前句是靜態,後句是動態,靜與動的秋風秋雨給人帶來亦是淒楚與不安。

尾聯回寫江上之所見:“經過多戰艦,茅屋幾家存?”“戰艦”乃官家兵船,與“亂山成野戍”呼應;“茅屋”是百姓住所,與“黃葉自江村”呼應。前句是實寫,“戰艦多”,使人感到政局形勢嚴重,社會秩序混亂;後句是虛寫,“幾家存”以問句出之,實指“無家存”。兩相映襯,益見形勢動盪、百姓流離的現實,其中充滿詩人深重的憂慮。

這首詩寫景採取由遠及近的視角:先寫江岸“亂山”與“江村”,繼寫“絕岸”,終寫江面,畫面頗見層次,意境顯得深遠。表面看,這是首景物詩,全詩四聯皆寫景,其實其“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每一聯之景都內含詩人或鬱悶、悽苦或不安、憂慮之情,但並不直露,全蘊藏於具體景物的意象之中,詩之風格仍偏於平和。

名家點評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鬍迎建《鄱陽湖歷代詩詞集注評 下》:寫秋漲時贛江近鄱陽湖的風物,中兩聯點綴野外蕭瑟氣象如畫,末言戰事帶來的後果。

作者簡介

施閏章(1618-1683),清初詩人。字尚白,一字屺雲,號愚山,又號蠖齋,晚號矩齋,宣城(今屬安徽)人。順治進士,康熙十八年(1679)召試博學鴻詞,仕至翰林院侍讀。其詩多學宋代同鄉詩人梅堯臣,有古樸淡雅之風,尤工五律。與宋琬齊名,號“南施北宋”。又與同邑詩人高詠相友善,同主東南詩壇數十年,時稱“宣城體”。著作有《學餘堂集》《蠖齋詩話》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