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本片根據橫山秀夫的同名小說改編。橫山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家。繼《半告白》、《臉》等一系列暢銷推理名作後,他於2004年8月出版了以戰爭為主題的新作《沒有出口的海》。並木浩二從小熱愛棒球運動。他在高中時代曾經贏得過甲子園優勝投手的耀眼榮譽,不久後,並木摸索出一種用巧勁的投球法,他將之命名為“魔球”。憑著這個絕招,並木又重新活躍於棒球場上。快樂的校園生活並沒有持續很久——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本海軍開發出一種自殺式載人魚雷——“回天”。並木和朋友們報名參加了“回天”行動,然而這群年輕人的內心也未嘗沒有動搖。不久後,艦長下令發射“回天”,並木踏上了他最後的航行。
演職員表
導演:
佐佐部清Kiyoshi Sasabe
編劇:
橫山秀夫Hideo Yokoyama ...... (novel)
山田洋次Yamada Yoji ...... (screenplay) &
Motofumi Tomikawa ...... (screenplay)
演員:
市川新之助Shinosuke Ichikawa ...... Koji Namiki
伊勢谷友介Yusuke Iseya
上野樹里Juri Ueno
鹽谷瞬Shun Shioya
香川照之Teruyuki Kagawa
古手川祐子Yûko Kotegawa
三浦友和Tomokazu Miura
平山廣行Hiroyuki Hirayama
原創音樂:
Mino Kabasawa
攝影:
Katsumi Yanagishima
剪輯:
Isao Kawase
劇情
並木浩二從小熱愛棒球運動。他在高中時代曾經贏得過甲子園優勝投手的耀眼榮譽,而考入大學後,卻因為肩傷而無法繼續當棒球投手。然而,不久後,並木摸索出一種用巧勁的投球法,他將之命名為“魔球”。憑著這個絕招,並木又重新活躍於棒球場上。快樂的校園生活並沒有持續很久——太平洋戰爭爆發了。並木以及所有日本人的生活都發生了巨變。並木告別了家人、朋友和戀人,加入了海軍。軍隊里有很多和他一樣懷有抱負的年輕人,並木很快和他們成了朋友。為了挽回敗局,日本海軍開發出一種自殺式載人魚雷——“回天”。並木和朋友們報名參加了“回天”行動,然而這群年輕人的內心也未嘗沒有動搖。不久後,艦長下令發射“回天”,並木踏上了他最後的航行……
幕後
【豪華的陣容】
本片根據橫山秀夫的同名小說改編。橫山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家。繼《半告白》、《臉》等一系列暢銷推理名作後,他於2004年8月出版了以戰爭為主題的新作《沒有出口的海》。對橫山來說,這是一部特別的作品。他在成為正式作家前,就有過描繪回天特攻隊的構想。1996年,在他所提供的故事大綱的基礎上,出版社推出了漫畫《沒有出口的海——載人魚雷回天特攻作戰的悲劇》。而這部新作小說正是根據當年的故事大綱重新組構而成。小說一出版就受到了一些電影製作人關注,電影化的計畫也很快出爐。這個計畫得到了著名電影人山田洋次的大力支持。山田曾一度打算親自執導該片,但最後還是決定讓年輕一代來拍攝這部敘述年輕人故事的電影,自己則擔任劇本的編寫工作。由於山田正忙於攝製自己的新片,他便找來了富川元文協同撰寫劇本。富川是電影劇本名家,他是坎城電影節得獎作品《鰻魚》的劇本作者,另外,《赤橋下的暖流》等名作的劇本也是出自富川之手。在導演方面,製作方想到了曾經在04年成功地將橫山的小說《半告白》搬上銀幕,勇奪日本學院獎最佳影片獎的佐佐部清。佐佐部在看過原作小說後覺得難度相當大,但這份由大前輩山田洋次提出的OFFER讓他難以拒絕,於是,便燃起了雄心決定接受挑戰。同時,製作方看中了新銳歌舞伎演員市川海老蔵來作為影片的主演。市川曾經主演過古裝電視連續劇《武藏》,傳統藝術早就的獨特氣質和出色演技為其博得了廣泛好評。與之同輩的歌舞伎演員中村獅童、市川染五郎等早已活躍在電影界,市川何時初登大銀幕便成了許多人關注的問題。經過協商,市川海老蔵接受了這部銀幕出道作的出演任務。然而,為了配合他的檔期,影片必須在05年10月至12月中旬拍攝完畢。
【艱辛過程】
緊張的日程給影片的製作帶來了困難。在05年7月中旬的製作人員會議上,負責美術的福澤勝廣提出了悲觀的看法,認為要在三個月之內完成大型布景做好拍攝的準備工作根本來不及。
然而有再大的困難也得克服。會議一結束,福澤就和佐佐部導演一同踏上了尋找外景地之旅。他們來到佐佐部導演的故鄉山口縣下關市。這裡風景秀麗,但轉來轉去卻始終沒有找到適合搭建回天秘密基地布景的理想場所。正當一行人準備前往其他城市繼續踏尋時,下關郊外的一處私人海灘吸引了福澤。他們無視“禁止入內”的告示牌步入了海灘,發現這裡竟是拍片的絕佳場所。經過交涉,海灘的主人欣然允諾,布景搭建工作隨即展開。同時,造船廠亦在為本片加緊製造回天魚雷的複製品。
05年11月,外景拍攝工作結束,攝製組來到東京的片場繼續工作,拍攝潛水艇內部和魚雷內部的戲。出於預算和便利考慮,大型潛水艇布景是手動型的,要靠人力才能移動。每次在拍攝爆炸場面時,都要由二、三十名工作人員奮力推動,才能表現潛艇內部的震動效果。又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艱苦勞動,拍攝工作終於在12月12日完成。而緊接著就是同樣繁忙的後期製作階段。
2006年5月,影片正式製作完成……
【戰爭與青春】
這是一部以戰爭為主題影片,但並不是一部典型的戰爭片。
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主人公對校園生活的回憶,影片段預告了相當的筆墨來描繪主人公在棒球場上奮戰的英姿。
同時,在海軍中,圍繞著作為棒球名手的主人公,還有夢想成為奧林匹克冠軍的長跑健將、牽掛著母親的兒子、有著一副好嗓子熱愛唱歌的青年,這些人構成了充滿熱意的青春群像,從而使本片呈現出青春片的特質。
而所謂的“回天”是一種自殺式載人魚雷。利用魚雷的結構,填充大量炸藥,由人操縱潛航衝撞敵艦,從而形成破壞。“回天”特攻隊就是水下的神風特攻隊,這是日軍在二戰末期徒勞的掙扎手段。
然而,“回天”終難回天。年輕人們的美好夢想和一腔熱望也葬送在了殘酷的戰爭中。影片交匯戰爭與青春兩大主題,對生的真諦和死的意義做出了註解。
花絮
在拍攝海軍學校禮堂內的那場戲時,劇組召了近300名剃成和尚頭的民眾演員,再加上導演以及眾多工作人員也是這個髮型,一時之間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和尚頭海洋。當劇組正在下西商業高中拍戲時,突然從隔壁的下西高中傳來銅管樂隊演奏的聲音。這個意外立刻打斷了拍攝,還引起一場小騷動。整個外景拍攝過程都相當順利,出乎意料地沒有一天因為下雨而影響拍戲。於是,主演市川海老蔵被劇組人員戲稱為帶來好運的“晴之男”。
評論
內容大意是男主角浩二(市川海老藏飾,本身是著名的歌舞技演員)高中時曾贏得甲子園比賽,卻因為受傷,無法繼續投手之夢,加上當時二次大戰的背景,他決定從軍,加入日本海軍版的“神風特攻隊”,成為自殺式魚雷“回天”的操作員。
其實文科出身的浩二一直懷著棒球夢(魔球的創造),並不熱衷於戰爭,但出身田徑隊的北,卻不斷作為一個不假辭色的愛國主義者,給他刺激與壓力。他雖有過猶豫,卻不甚堅定,一開始臣服於外在國家與同儕的壓力。但當第一次回天的演練失敗,他在巨大壓迫下表現出痛苦,那是他第一次激烈反抗,卻也是被禁止的、捂住的無聲吶喊。在不斷面對死亡的折磨中間,死亡是一種榮譽,更成為一種解脫,雖然最後浩二超越了這個層次,下了如此註腳:“回天”使人必須成為武器的一部分。我就是為了把這個悲傷的故事傳下去,才選擇死亡阿。
整部電影的主軸在描寫個人於大時代下的彷徨與渺小,不論如何卑微的夢想,都逃不出戰爭的壓迫。二戰期間,由於神風特攻隊式的自殺攻擊,大約有四千個日本青年喪生,主導此一攻擊任務的大西瀧治郎最終也切腹謝罪,而神風特攻隊也引起諸多討論,包括志願性真假與否(有些人事先未被告知),以及這樣的作戰策略所意欲掌控的心理戰效應。例如“回天”的操作並不容易,加上以純氧和石油作為動力,以及機械設備的技術限制等等,不僅要求具備一定知識能力的菁英加入,過程的危險性更不言而喻。而“回天”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特點,也和神風特攻隊的飛機不裝載跳傘的絕對切斷後路,作用相同。
整部戲試圖帶出個人面對國家的疑惑,以及個體存在是否本身即具有無可挑戰的絕對意義等問題,特別是以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為基底,而表現出激進的、甚至扭曲的愛國主義——個人必須毫無異議的遵從與犧牲(當然,從另一個前提來看,個人若要享受國家的保護,軍人必須無條件服從戰時國家的指揮,才能犧牲小我、保全大我,但這並不與呈現個人的悲劇性命運衝突),而這一切是從浩二具有知識份子身分的父親所發問:“國家是什麼?”進而往外連結,去發現在模糊的國家概念底下,更有每個個人生命的存在。另外一處讓人驚心動魄的衝突,則是一貫以愛國主義面目現身的北,在自己的回天故障後,要求與浩二交換,因為唯有光榮戰死,他才能不受屈辱、成為“戰神” ,而這一切源於佃農出身的他,已無法藉由參加奧運馬拉松來突破階級的束縛;換句話說,由於個人夢想的破滅,只能追求唯一而絕對不能失去的榮譽,來肯定自己。
當然,日本在二戰問題的態度處理上,一直為人詬病,在強調自身深受戰爭之害底下,卻也無能面對為他國所帶來的傷痛;但若以國家與人民這個較為通則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在個別國家內部,都脫離不了這層群體與個體熟重熟輕的權利緊張、與無奈的悲劇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