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課:印度心靈導師的生命沉思課》

《沉思課:印度心靈導師的生命沉思課》

俗世中最澄澈的心靈,鬧市里最純淨的聲音,艾斯華倫在書里說的話當得起這樣的評價。 他的那種平靜,不是隱居山林不參俗事得來的,而是在熱鬧的世俗生活中修得的,這剛好可以讓我們借鑑,因為大家都是被關係綁定的人,有幾個人可以避世啊?如何在忙碌繁瑣和快節奏的生活里,保證自己不亂方寸,心平氣和,有時候就像一種妄談。可是看看艾斯華倫,他好像輕而易舉地就在匆忙間找到了一個最佳的站立位置,讓人覺得又驚奇又不可思議。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沉思課:印度心靈導師的生命沉思課》:
來自甘地摯友、現代深思之父的心靈智慧與剋星希納穆提同樣傑出的心靈導師之悟。
當慈悲的佛陀在2500年前的古印度首先教授沉思時,像我一樣的小人物紛紛為其人格所感召,他們聚攏在他身邊問道:“您是什麼?您可是神?”佛陀微笑著否認。
“您可是天使?”
“不是。”
“您可是先知?”
“不是。”
“那么,您是什麼呢?”
佛陀簡潔地答道:“我是覺者。”
“佛陀”的字面意思即“覺醒的人”,其梵文字根意為“覺醒”。這就是沉思給人的承諾:讓我們的人類潛能得以全面甦醒。

內容簡介

一旦疑惑產生,心靈之旅隨之啟程。票已在手,需要的只是登上火車,而沉思的目的就在於此。沉思,在印度已有兩千年的傳統,人們把它叫做“悲傷的終結”或者“生活藝術的掌握”。不管是孩子們在學校里,還是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有沉思的習慣,以求得心靈的安寧。1959年,艾斯華倫從印度前往美國,並將這種帶有深沉智慧的傳統教授給西方人,他也因此成為“現代沉思之父”。今天,藉由《沉思課:印度心靈導師的生命沉思課》,這位印度的心靈導師也將在我們中間開設“沉思課”,將永恆智慧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使我們的心靈由狂躁轉而寧靜、由掙扎歸於和諧。

作者簡介

艾內斯·艾斯華倫,他是聖雄甘地的摯友,深受其思想影響,並著有Gandhi,theMan一書,第一次從思想角度解讀甘地的一生。在印度,他是知名的作者和演說家,與著名靈性大師吉達·克里希納穆提一樣,同是與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新時代運動”(NewAgeMovement,又稱“東西文化合流運動”)緊密相連的思想大師,在西方具有廣泛影響力。1959年,他作為“東西文化合流運動”的東方學老代表前往美國,1960年,他開始在美國系統地教授沉思課,並在大學裡開設有學分的沉思課,將沉思這一東方智慧帶入西方文明。1978年,《沉思課》出版,初版時即售出195000冊。艾斯華倫共著有26本心理靈修書籍,是全球公認的沉思修行的創始人和永恆智慧的引導人。

目錄

導言沉思之路
第一章段落沉思
今天的科技儘管昌明,但大多數人還是缺乏安全感,因為他們的所思所行,都是朝向那些不能給他們安全感的東西。段落沉思會讓你沉浸於啟迪性的文字,從而將我們的思考轉向永恆的東西,終結不安的東西。
第二章真言復誦
每個人都漂浮在海面上,坐著一條叫做“自我”的無舵小船,在颱風和海浪中隨波逐流。面前的海水寬廣險峻,遠處的海岸不見蹤影,如果沒有幫手,我們還能指望安全靠岸嗎?
真言就是這樣一位幫手,幫我們安全靠岸。復誦真言,假以時日,它就能讓我們穿越心靈之海。
第三章放慢身心
心靈加速就會得病;
心靈放慢便得健全;
心靈靜止,可臻化境。
第四章專注一點
那些不能接受挑戰的人、無法做出良好表現的人,他們的問題不在於任何與生俱來的無能,而在於心靈的散漫。他們都習慣把不快當做工作的固有屬性;但更多時候,不快只是工作者心靈的狀態。無聊也是一樣。之所以覺得無聊,主要是因為心靈被分散了。
第五章訓練感官
一輩子沉迷於感官刺激的人到頭來往往筋疲力盡,活力會順著它們流走,就像水從漏桶里流出一樣。如果能對感官進行訓練,我們就能保住自己的活力、生命的精華。
第六章捨己從人
佛陀曾說:“被自我戰勝的人,其痛苦如野草般蔓延。”只有放棄自我,舍已從人,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心靈的平和、穩定的交往、愛。
第七章靈性伴侶
一顆種子被種在鄉間,它的四周就要圍上籬笆,以此獲得一些保護。同樣的道理,作為靈性種子的我們,最好也讓具有靈性頭腦的人們圍在我們身邊,提供保護。
第八章靈性閱讀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男人在路上發現了一塊大石頭,石頭上寫著“我下面藏著個大真理”。男人使勁翻轉石頭,終於把它翻了過來。石頭上寫著:“已經知道的東西不去實施,還要去找什麼新的真理呢?”
靈性閱讀也是一樣,我們需要花點時間才能將遇見的真理吸收進去。
寫在後面的話
後記請君上路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我發現了一個得力的早起助手:那就是早早上床。不是說日落而息或八點就睡,但我覺得十點是個合理而健康的就寢時間。
每當我忘記為祖母跑腿時,她都會問我:“你忘記過吃早餐嗎?”沒有,我得老實承認,我不曾忘記,我認識的人也沒有過。和自己做筆交易吧:不沉思就別吃早餐。這樣一來,你就不會忘記沉思了。
在每天清晨的同一時間沉思同樣有益,這樣你就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到五點半你就會覺得有人在牽你的衣袖,催促你起床沉思。
對那些剛沉思的初學者,每天半小時是額定時間。少則不足,多則可能有害。這一點我想強調,請別因為頭腦發熱而將沉思時間延長到一小時或是更久。因為這種行為可能帶來危險。
究竟是什麼危險呢?多數人都不能太專注;沉思的初學者會停留在意識的表層,但也有少數人天生就能潛入深處。一旦突破表層,你就進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那裡就像一片沙漠,但沒有沙子,有的是潛藏的心理傾向、可怕的強大力量。如果你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置身大漠,在沒有做好準備之前就啟用了強大的力量,你的日常生活可能因此受損。
因此,請將晨間沉思的時間限定為半小時,除非有經驗的導師提出建議,否則勿擅自將時間延長。對那些和我一道沉思的人,除非我獲悉了他們日常生活的規律,並確認他們已練習了這個課程的其他七個步驟,不然我是不會鼓勵他們延長沉思時間的。如果想做更多沉思,那就在夜晚上床前再沉思半小時。
有個人皺著眉頭跑來問我:“我今早超過了半小時的限額,我的神經系統會受損嗎?”
“你超過了多久?”
“五分鐘。”
好吧,多沉思個五六分鐘沒什麼影響。但可不要少沉思五六分鐘。
說實話,在沉思的過程中最好不要去想時間。每次想到時間就是引入了一個干擾項。有人剛過十二分鐘就想“只剩下十八分鐘了”;要不就是每隔幾分鐘看一眼手錶。一旦開始沉思,就該忘掉時間。沒必要不停看鐘;隨著練習深入,你自然就能控制好沉思的時間。
當然了,充裕的時間有助於化解何時停止的憂慮,這是早起床的又一個原因!這樣你就不用把事情排得太滿了:沉思29分鐘,早餐14分鐘,剩下的8分鐘在出家門前完成一個項目——你都明白的,要為重要活動留出足夠的時間。
地點
如果能在家中留出一個房間專供沉思就好了,那個房間將和你產生強烈的靈性聯繫。聽我這么說,有人就反對開了:“專供沉思的房間?我只有一個房間呢……我要去哪裡睡覺呢?衣服都放在哪裡呢?”如果不能留出一整間,那就辟出一個角落吧。但無論怎么安排,那個空間都只能用於沉思。不要在那裡談論錢財物品或其他瑣碎的話題;也別在那裡說出泄憤的字眼。漸漸地,你的那個房間或角落就會變得聖潔起來。
經典上都說,用來沉思的場所應該平和、清潔、涼爽。我還要加一個“通風”;如果可能的話,還要安靜。如果有什麼讓你深受觸動的靈性人物——基督、佛陀、聖德蘭、室利·羅摩克里希那——那就掛上一兩幅肖像。但除此之外,那地方應該非常簡單乃至樸素,不能堆滿家具和其他物品。不妨將傳統日本式住家的優雅簡潔作為範本。
有時候我會收到推銷沉思輔助用品的廣告單,說我必須擁有一個宇宙曼陀羅的坐墊,坐在一個金字塔形的框架中,而且只能呼吸“星相牌”啟明香。別信那些,在沉思中,你唯一需要的裝備就是你的意志力,那個是買不到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