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書名:《釋迦牟尼佛傳》作者:星雲大師定價:29.80元基本信息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頁碼:294頁出版日期:2007年10月ISBN:7544321762/9787544321761條形碼:9787544321761版本:第1版裝幀:平裝開本:16開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業林。1949年春來台,主編《人生雜誌》等刊物。1952年創建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二百所道場,如美州西來寺、澳州南天寺、非洲南華寺等、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人間衛視、佛教學院,興辦中學、大學多間、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光業書》、《佛光祈願文》等。2000年創辦佛教第一份日報《人間福報》,2001年發行《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同時並成立《法藏文庫》,收錄近百年兩岸佛學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典編纂,集成《中國佛教學術論典》100冊和《中國佛教文化論業》等。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歡喜與融合,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等理念多所發揚,於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大師對於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有發展,可說是厥功至偉!內容簡介
佛陀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從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範。在中國,能夠代表佛陀的聖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願的白話文佛陀傳記不多,《釋迦牟尼佛傳》是其一。星雲大師以虔敬、莊嚴的心,寫佛陀一生歷劫成道的過程,寫佛陀深厚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導讀者深深思惟佛陀的言教,邁向光明解脫的大道。編輯推薦
我帶著感恩的心情,以一年又六個月的時間,寫完這部《釋迦牟尼佛傳》。在我這段生命的過程中,能完成這宇宙第一人的傳記,我引為無上的榮幸。——星雲大師星雲大師以虔敬,莊嚴的心,寫佛陀一生歷劫成道的過程,寫佛陀濃厚的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導讀者深深思維佛陀的言教,邁向光明解脫的大道。兩千多年來,佛法的演進歷史、佛弟子住持正法的精神,都能啟發我們鑑往知來,善思未來的發展方向。循著這些人物的軌跡,佛光史傳叢書將引領讀者,重新獲得觀照及成長的力量。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在紀元前四六四年的四月八日,降誕的地點就是被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古國之一的印度,這是在中外歷史上均有記載的。所以,我們決不可以把佛陀看作是來去無影無蹤的神仙,也不可以把他視為是玄想出來的上帝。他有出生的時間、地點,更有生養他的父母,他經過了多年茹苦含辛的修行終究完成一位大智大覺的完人!這是中外的學者、宗教家,所一致公認的。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生長在人間,成佛亦在人間。他是我們長夜漫漫的人間慧燈,他是我們苦海茫茫的人間舟航。他的人格已經到達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淨不染,他解脫了世間上一切束縛煩惱,他已經遠離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說法四十餘年,告訴我們求得解脫的方法,指示我們應行的大道。他所留在這人間的佛法,無一不是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來,無一不是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我們皈投在佛教的懷抱之中,既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宗教來信仰,也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學術來研究。同時,創立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更可以作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最高模範。救世主釋迦牟尼佛是世間上最崇高偉大的聖者,佛教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宗教。佛教流傳至今日,雖然已遍及全球,但遺憾的是宣揚聖教的教徒,都重在玄談,而忽略了佛陀應化在世間上的精神。理論超過現實,都沒有體會到佛陀住世的本懷。唯有發揚佛陀覺人救世的精神,佛教才能更令人有所敬仰,有所效法。書籍目錄
第一章 序說
十版緣起這部《釋迦牟尼佛傳》是民國四十四年完成的。在二十三年後的今天,這本書居然能夠不斷地再版,對我個人而言,這不能不算是一件既感動又慚愧的事。
二十幾年以來,學術界對於佛陀傳記的重新撰述,無虞上百種。翻譯成中文的也有好幾部。譬如美國高樂斯的《佛陀的綸音》,日本中村元的《瞿曇佛陀傳》,副島正光的《釋迦其人及其思想》,都是各擅特色的作品,都值得讀者參閱。
在佛陀傳記如雨後春筍的今天,拙作之所以願意重新印行,是有原因的。我是一個弘法工作者,我寫這本書時,並不是把佛陀當作一個普通歷史人物來描寫;在我心目中,他是我所信仰的教主,是娑婆世界眾生最值得皈依的導師。因此,在撰寫時我的心態是虔敬的、嚴肅的,我不唯自己親切地感受到佛陀深邃的智慧型與無比的慈悲,更亟於把這種感受傳達給這一時代的國人。以這種心態所寫出的佛陀傳記,我相信與坊間那些學術式、或歷史式的佛傳有所不同。所以,在眾多信徒的建議之下,我終於答應再度印行這本書。
民國五十三年,本書印行第五版時,曾改用字型較大的新四號字重新排印,近十餘年所重印的都依據該版照相付梓,而部份錯字則未及校訂。此次則由依光同學發心校正一過,並增加若干幅圖片,對讀者當稍有裨益。
六十七年七月於佛光山
初版自序
我帶著感恩的心情,以一年又六個月的時間,寫完這部佛陀聖傳。
我常常行腳在各地,有時甚至一個多月不能有時間給我動筆寫一個字,但因聖傳初脫稿的幾章在人生雜誌連載,在民本等四家電台的「佛教之聲」廣播,他們摧著續稿,我不得不加速完成。
我很慚愧,我還是凡夫的初學沙門,用凡夫的心情和知識本不能來敘述佛陀的生涯,因為凡夫寫佛陀,佛陀也要成為凡夫。我希望讀者了解:佛陀的偉大崇高,我實在不能寫出萬分之一。因此,我不得不向佛陀和讀者懺悔!
佛陀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一年多來,我沒有一天不禱告佛陀賜我智慧型,讓我儘可能的把這部聖傳寫得盡善盡美。在我這段生命過程中。能完成這宇宙第一人的傳記,我引為無上的榮幸!
我在寫作中,寫到佛陀為我們眾生用心良苦的地方,眼眶中不自覺的就常常含著淚水,我為佛陀深厚的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型心所感動。我的拙筆,不能讚美到佛陀!
在我們中國,能代表救世主佛陀的聖格,及深邃的思想智慧型,和救人救世的慈心悲願,未曾出版一本比較象樣的白話文的佛陀傳記。五六年前,我就有撰寫佛陀聖傳的願心,總因參考的資料不夠而中止。寫佛陀聖傳,不是用想像力來寫的,不能說一句沒有根據的話。
等到我蒐集中外佛陀聖傳達十數種之多的時候,再加之我身邊有一部《頻伽藏經》,我感謝佛陀的慈光庇佑到我,寫作實在是很順利的事。如馬鳴菩薩的《佛所行贊》、池田卓然的《新譯佛所行贊》、武者小路的《釋迦》、常盤大定的《佛傳集成》、高楠順次郎的《釋尊的生涯》等,給我寫作的方便不少,我像集合他們的大作,重新改寫一次,決不敢說是我的創作。
不過,每當我執筆的時候,有些地方,是佛陀的境界而不是凡夫的境界,我就覺得應該不要給讀者有不自然的感覺,我只想說這也是人,不過這是成了佛陀的人。就因為這樣,我想我對不起佛陀!
但是,如何讓那些自以為是知識分子,而卻是凡夫心的人,能來接觸到佛陀的心?我又不能不這樣寫。佛教中印刷流通的經書單行本很多,但讀者讀後除了能知道一部份佛理以外,他並不能認識佛教的全貌。在我想,知道佛陀,才能認識佛教!
佛是什麼?從救世主佛陀的言行中才可以大概的知道。
我更祈禱佛陀:願您的慈光庇照到閱讀您偉大佛陀聖傳的人,願您賜福慧給他們,不要把這部聖傳當為文藝小說來讀,讓他們深深的思維您的言教,踏著您走過的步伐邁向光明解脫的世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世界佛教紀元二四九九年八月
星雲寫於宜蘭念佛會
第一章 序 說
我們要想了解一個宗教的內容,以及一個宗教是否為我們人生所需要,則我們一定先要了解一個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慧型,是否值得我們崇拜信奉?以及我們崇拜信奉了他,他是否真能指示我們解脫人生的煩惱痛苦?我想:這是我們信仰宗教首先需要知道的課題。
因為我們信仰宗教,不單是暫時求得精神上的寄託,心靈上的安慰,而最高的目的是了生脫死,離苦得樂。所以,當我們信仰宗教的時候,就要首先知道他的教主是否有歷史的可考?人格是否已臻完美之境?自性是否已經清淨?本身是否已經解脫?這些問題,都不容許我們忽視的。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在紀元前四六四年的四月八日,降誕的地點就是被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古國之一的印度,這是在中外歷史上均有記載的。所以,我們決不可以把佛陀看作是來去無影無蹤的神仙,也不可以把他視為是玄想出來的上帝。他有出生的時間、地點,更有生養他的父母,他經過了多年茹苦含辛的修行終究完成一位大智大覺的完人!這是中外的學者、宗教家,所一致公認的。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生長在人間,成佛亦在人間。他是我們長夜漫漫的人間慧燈,他是我們苦海茫茫的人間舟航。他的人格已經到達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淨不染,他解脫了世間上一切束縛煩惱,他己經遠離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說法四十餘年,告訴我們求得解脫的方法,指示我們應行的大道。他所留在這人間的佛法,無一不是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來,無一不是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
我們皈投在佛教的懷抱之中,既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宗教來信仰,也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學術來研究。同時,創立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更可以作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最高模範。
救世主釋迦牟尼佛是世間上最崇高偉大的聖者,佛教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宗教。佛教流傳至今日,雖然已遍及全球,但遺憾的是宣揚聖教的教徒,都重在玄談,而忽略了佛陀應化在世間上的精神。理論超過現實,都沒有體會到佛陀住世的本懷。唯有發揚佛陀覺人救世的精神,佛教才能更令人有所敬仰,有所效法。
第二章 佛陀住世時的印度社會
很多人都以為今日學佛的人,是逃避現實,消極厭世,這實在是誤解了學佛的本義。佛陀所以出家修道成佛,一方面當然是為了解救自己生死苦惱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是為了救濟被壓迫的人民。我們如果知道救主釋迦牟尼佛住世奮鬥的經過,一定就會明白他實在是一位偉大的慈悲的革命者。他革命的對象:一是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二是沒有究竟真理的神權宗教,三是生死循環不已的自私小我。
講到革命問題,世界上偉大的革命者其數雖多,但那些革命與佛陀的革命精神,實有天地的懸殊。
一般的革命家,雖然標榜著為民的口號,但人民並不因此而得到幸福,因為他們革命是源於瞋恨敵人,所以用出的革命手段都很殘忍。唯有佛陀的革命,完全是由於慈悲心腸的激發,他的革命是用慈悲覆護一切,感化一切,他不用暴力,行的是不流血的革命,這才是真正的革命。
一般的革命家,大都是由下而上的。他因為感到自身的不自由,不安樂,而才聯想到別人的不自由、不安樂,所以就起來推翻不合理的勢力。唯有我們的教主佛陀,他的革命是由上而下的,他本是貴為王子之尊,過著優裕的生活,照理他是用不著甚么革命的,但他看到很多遭受壓迫的民眾,為了公理與正義,他不能不擺脫王子的虛榮,用一切眾生平等的真理來為那些被壓迫的可憐的人們代抱不平。
一般的革命者,都是向外革命而沒有向內革命,說明白一點就是向別人革命而沒有向自己革命。唯有我們的教主佛陀,他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自私的小我,都有生死之源的煩惱無明,為了求得真正自由自在的解脫,他不得不向五欲榮華富貴革命,舍離一切的愛染,去過平實的生活,這才是究竟的革命。
講到佛陀革命的對象,第一就得先要了解當時印度社會的組織,第二要了解當時印度的宗教和思想界,第三要了解自私小我的可怖!關於當時印度的宗教和思想界,在次章會說明;向自私小我革命,這在本傳里處處都會說到,現在先來敘述當時印度社會的組織。
原來,在三千年前的印度社會,因為職業的分化和種族尊卑的觀念,形成了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關係。雖然同是征服者,卻又有貴族與平民的劃分;被征服者,那就是被公認的賤族,他們就是遭受歧視和壓迫的所謂奴隸。
征服者的第一階級是婆羅門,這就是古印度的宗教徒,他們為了維持自身的權利,和鞏固在社會上的崇高地位,把印度的社會分成四個階級,他們自己列在第一。他們的權威、橫暴,都靠了一卷《摩奴法典》,其它階級的種族,要無條件的信奉和接受。
由於印度當時產生了這一種特殊的階級,素來遊牧人民那悠悠春夢似的生活,像在碧綠海水上飄浮的小船被擊沉了。婆羅門用卑下的儀式、祭禮、梵咒,像枷鎖似的束縳了五印的人民。
第二個階級是剎帝利,這就是與婆羅門同樣被尊敬著的王族。這些王族,就和我國當初封建制度下群雄割據的時代類似。
自古的國王,都是世襲家的天下,國家的土地、財寶,都好象是王族的私有品,別的人民都好象為他們服勞役而生的,印度當然也不會例外。
第三階級是吠舍,這在我國就是所謂農工商的階級,他們受婆羅門和剎帝利權勢所壓迫,連受普通教育的資格都沒有,那是多么的可憐!
第四階級是首陀羅,他們是被征服者,他們被公認是為了使役奴隸而生到這世間來的。婆羅門說他們是初到人間來受生,是一種最下賤的人。在婆羅門金科玉律的《摩奴法典》里第八章第二百七十節、及二百七十二節就有這樣的記載:「初生的人就是首陀羅,假若他們以罵詈的語言侮辱再生的人,那就要斷他們的舌頭;假若他們舉再生人的名或姓出來侮辱,那就要用燒紅的鐵針插進他的口中;假若婆羅門的指示他不接受,那王者就可以命令用熱油灌入他的耳里或口中。」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首陀羅地位的低落和生活的悲慘!
這以上就是印度當時的社會狀態。農工商以及當地的土人,在婆羅門和剎帝利的支配壓制之下,心中的懷恨是不難想像的。
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階級懸殊的社會裡,他自己雖是剎帝利的王族,但他並不想用剎帝利的權威去統治人民,壓迫人民。相反的,他用慈悲平等的真理,毅然的向階級森嚴的社會宣戰。關於這個事實,後來到他成道時就有證明,他在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的時候,就發出了「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相」的平等主張,後來又有「四姓出家,同為釋氏」的四海皆兄弟的宣言,佛陀慈悲平等的主義,終於給數千年來被奴役的印度人民帶來了光明。
優波離本是一個首陀羅族中的剃頭匠,後來在佛陀的弟子中被奉為是十大弟子之一;摩登伽女是首陀羅族中的一名賤女,她為了愛戀阿難的美貌,受佛陀的感化而即刻證得阿羅漢果。由於這些事實證明,舊有的階級社會,不得不在佛陀大慈悲真平等的主義下失去統制者的力量!
第三章 佛陀住世時的印度思想界
印度是一個文化古國,因為群雄擁兵自重,在思想界方面是極其發達,要知三千年前印度的思想界,正有如我國春秋戰國時代。三千年前的印度思想界,雖是非常發達,但又陷入十分混亂的狀態。因為,婆羅門教把傳習讚頌和儀式,認做是一種專有的東西,把文句定得十分詳密,義理說得十分幽玄,形成一種繁瑣的神秘作風。他們處處稱天意做事,任何事件都含著秘密。人民的智識總是要發展的,所以很容易引起脫離神話,走向理智去探索。後來有自然派的哲學興起,就宇宙物質方面加以說明的,如地論、水論、火論等;另有一派,就宇宙抽象觀念方面加以說明的,如時論、方論、虛空論等。從此各種思潮紛紛起來,複雜到極頂,一般人民,更是給這搞得混淆不清。在這個時候,很需要宇宙的究竟真理指出人生應行的大道;在這個時候,很需要有一種圓滿的革新宗教。佛陀生在這個時候,像一粒定水珠一樣,把一塘混濁之水的印度思想界澄清,指示徘徊在岐途上的人們一條應行的大道。
因為那時的階級制度的不平,人的思想和生活極端的不自由,意志薄弱的人,在這階級制度之下,感嘆身世的不幸,多傾向消極方面;意志堅強的人,就對古宗教起了疑惑,暗地裡發生了反動的思想。加之婆羅門教徒,專橫暴戾,處處喪失人心。因此人們大都走上了兩個極端的思想,一個是順世享樂,一個是遁世苦行。順世享樂的物質樂觀主義,偏入於有;遁世苦行的精神厭世主義,傾向於空。這是當時思想界的矛盾,佛陀生當在這個時候,眼看著這思想界不正常的發展,他就盡力的排斥這兩種偏左偏右的思想。佛陀成道後對人生的說法,不偏於物質,也不偏於精神,而是發自一種緣起中道的思想。這種思想演為教說,救了當時的印度,也救了千萬年後的我們。
第四章 佛陀的家譜
起佛陀的家譜,先要知道釋迦族的來由。那還是在佛紀前二三千年的時候,居住在中亞細亞的雅利安民族,發起了一次移民運動,開始往印度和波斯移殖。起初印度當地其它的種族也曾作強烈的抵抗,因為雅利安人的體質強壯,皮膚白皙,終於征服了其中最有勢力而又體質矮小皮膚黝黑的達羅毘茶族。雅利安族因此控制了印度,在那裡建立許多國家,奠定了印度民族的基礎。這其中有名為釋迦族的征服者,就是這雅利安族的一派。釋迦族的遠祖,其最初的王名叫眾所許,同姓相承到大善生王,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七世祖。大善生王有子名師摩懿,師摩懿有子憂陀羅,憂陀羅有子瞿羅,瞿羅生有一男一女,男名師子頰,女名耶輸陀羅。師子頰王生有四子,長子淨飯大王,就是後來釋迦牟尼佛的父王。
淨飯大王在他親族中迎娶了拘利族王國天臂城阿拏釋迦王的公主摩耶和其妹摩訶波闍波提為妻,摩耶夫人就是後來出家修行成道的佛陀的母后。
第五章 淨飯大王與摩耶夫人
在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個很富裕的國家建立在此,這就是有名的迦毘羅衛國。國王淨飯大王是釋迦族中的族長。他英勇能幹,智勝德高,自從做了國王以後,把一個迦毘羅衛國治理得真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為他是一位威愛兼備的大王,所以很受臣民的擁戴。全國的人民,在他英明的領導之下,都豐衣足食,和平安樂的度著寶貴的歲月。年輕的淨飯王,少年得志,在家中是一族的首長,在政治上是一國的領袖,因此,各國的公主,名門的千金,都在暗自為自己的終身大事祝禱,都希望能嫁給這位年輕威武的國王。
終於,拘利族的天臂城主善覺大王,有一胞妹摩耶,長得端莊秀麗,儀態大方,加之她溫和賢淑的德行,更是遠近聞名。年輕的國王,美貌的公主,就這樣結了美滿的姻緣。
淨飯大王自從結婚以後,夫婦的感情,如魚得水,真似人間天上。
暑往寒來,秋去春至,日子像流水似的流著,淨飯大王和摩耶夫人,青春的年華,也隨著匆匆的歲月逝去。一向陶醉在歡樂里的國王夫婦,在他們生活圈子裡,終於投進了一團暗淡的煩悶的陰影。
因為淨飯大王和摩耶夫人結婚以來,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他們膝下還沒有生養一個嗣位的王子。
淨飯大王在處理國政之暇,回到宮中的時候,看看溫和賢慧的夫人,望望宮中寂寞的陳設,總是愁眉苦臉,怨聲嘆氣。
聰明的摩耶夫人,早就看出國王的心事。一天,賢慧的夫人就輕聲向淨飯大王說道:
『王呀!我們的年齡都漸漸的老了,至今膝下猶虛,而且你是一國之王,怎么能少了一位王太子呢?』
『唉!...』淨飯大王皺起他的眉毛。
『王呀!我說,』摩耶夫人坐了靠近淨飯大王的身邊:『你不要老是像往日的固執,我望你能接受一次我的意見。自古以來,王者的宮庭之中,都有很多的妃子,你為什麼要廢棄這個慣例呢?你看,宮中除了我以外,其它的妃子就沒有一個。你趕快再多尋幾個如花的美人,她們說不定會為你生下一個可愛的王子。』
『不!』淨飯大王堅決的回答:『命運如果注定我沒有王嗣的話,就算我得到天下所有的女人,也是一樣。』
飯大王口頭是這樣說了,但心中的憂慮卻是與日俱增。
摩耶夫人,她是迦毘羅衛國的國母,她的相貌如同秋天圓滿的月亮,她的心靈如同池塘中清淨的蓮華。然而她不能為迦毘羅衛國生下王子,她不能為淨飯大王生下一位國家未來的主人,心中更是常常的感到煩悶與不安。
那是在摩耶夫人四十歲的時候,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夜中,夫人舒適平和的睡在床上,她朦朧的睡夢之中,忽然見到有一位長得堂堂一表的人物,乘坐一頭白色大象,從虛空中慢慢走來,當走近夫人的時候,就從她的右協而進入了腹中,夫人一驚,從夢中醒來,方才知道剛才是做了南柯一夢。
夫人醒來以後,把這個夢告訴睡在身旁的淨飯大王,淨飯大王聽後,和夫人一樣,他們都感到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夢。
夫人自從做了這個夢之後,就和通常的女人兩樣。她每天幸福安樂的過著日子,沒有憂患,沒有苦惱,更沒有瞋怒、貪慾、和虛偽的心生起來。她不喜歡喧鬧的地方,每天只喜歡在空閒幽靜的林旁或水邊遊樂。
沒有過了多久,夫人把懷妊的喜訊告訴國王,淨飯大王這一聽之下,喜得真是心花怒放,他得悉了這個希望二十餘年的喜訊,把往日積鬱在心中的憂悶,完全掃除。
第六章 藍毘尼園中太子降誕
日子在歡樂中過去,王妃摩耶夫人十月懷胎漸漸的滿足,但她還是照樣的喜歡到寂靜的郊野去散步。青枝綠葉的草木,潺潺有聲的流泉,夫人認為這都有助於人生的修養。一天,正在春末夏初的月圓之日,這是一個風和日暖天朗氣清的好日子,夫人向淨飯大王說明要到迦毘羅衛國的國都郊外的藍毘尼花園中去郊遊,並且也打算遊園後依著風俗應回母家去生產,淨飯大王聽後,想到夫人懷妊已經足月,回到母家生育,這是不可違背的風俗,但夫人為什麼還有這遊園的奇特的興趣和請求,他考慮一會,即刻命令更多的侍女,並親自護送夫人經過藍毘尼花園到她母家天臂城去。國王和夫人到達藍毘尼花園後不久,夫人在一棵正長得蓊鬱蔥蘢的無憂樹下誕生了王子。剛生產的夫人,沒有感到一點苦惱;初降誕的太子也非常安祥。
這時,天空的太陽分外的光明,萬花展放著分外的美麗,百鳥唱著歡樂的歌聲。這一切都是在慶賀太子誕生於人間。
實在說來,太子的降誕,是有著種種殊勝稀有的瑞相。他在誕生後不久時,自動的行走七步,舉目眺望著四方,口中呱呱似的說道:『這是我在人間最後的受生,我是為了成佛,才生在人間。我是人中最偉大尊貴的覺者,我要廣度救濟一切眾生。』太子說後,天空直瀉下兩條銀煉似的淨水,一是溫暖的,一是清涼的,太子沐浴以後,身心感到加倍的爽快。
空中來了很多的天王和梵神,天王舉起琉璃床的四足,梵神恭敬的捧著珍貴的傘蓋,無數的天人都出現在空中,他們都來讚美這位現在的太子,未來的佛陀的降誕。
太子和夫人舒服的臥在床上,淨飯大王歡喜驚奇的站立在旁邊。就在這當兒,天衣從空中飄覆在太子的身上,世間上燃盡了的薪又熾盛起來,溷濁的流水都變成了清淨可愛,各色的花兒開得比前更美妙芬芳,兇惡的人一時也生起慈悲的心來,呻吟著的病者不要醫藥就自然痊癒,很多亂鳴著的禽獸都忽然靜止下來,虐待國民的暴君都轉為賢明,世間上的一切都得到了安穩。即使深居在幽靜偏僻地方的人民,都知道這稀有的瑞相,成千上萬的人民,都爭先恐後的聚集到藍毘尼花園而來。
第七章 相者的預言
淨飯大王在夫人與太子的身旁,見到世間上都在變動的情形,一面歡喜,一面又在憂懼。
這時有一位在藍毘尼花園左近的婆羅門相者,博學多聞,高才善辯,他帶著歡喜踴躍的心情跑來,口口聲聲說要為太子相命,而淨飯大王正在驚疑不決的時候,就允許他的請求。他先看看安祥而臥的太子,然後又望望且驚且怖的淨飯大王。他開始滔滔不絕的說道:
『大王!人生在世上,第一是希望生一個出類拔萃的兒子,大王今天生下這一位像滿月似的太子,真是可慶賀得很!這位王子的長成,必定是釋迦族中的光榮。王呀!你心中不要驚疑,我告訴你,實在沒有一點掛念的必要。』
『學者!你說得不錯,我心中真是驚疑憂懼得很!』
『大王!你不但不要憂懼,並且你此刻就可以下令,讓全國的臣民都來慶祝。從現在起,將是我們全國的殊榮。我們國家出生這么一位賢明的王子,必定能成為世間上的救世主。我拜望王子的尊容,決不是世間上那些智者或學者可以比擬,他將來定可以開啟眾生解脫的大道。他若繼承王嗣,不但可以做我國的君主,而且他將是統領四天下的一位稀有的聖君,廣布善政,廣行王法,使五印的諸王,都望風屈膝的乞盟於他。他能夠賜給世界之光!』
『是真的嗎?學者!他能夠統領四天下,那真是太好了。』淨飯大王露出歡喜的笑容。
『不過,』學者莊重的說道:『假若他厭惡這塵世的喧囂,愛居在寂靜的山林,必定能求得最高的解決大道,必能成就真實的智慧型,為一最尊最貴的佛陀。佛陀,是世間上最偉大最尊貴的覺者,佛陀在人間,好比須彌山是山中之王,一切眾寶中是以黃金第一,萬川是以海洋最為闊大,無數的星宿中是以月亮最為光明,一切光明中又以太陽為最勝,佛陀是人天的導師,沒有一樣可以和他比擬。』
『學者!你又怎么知道他將來會喜愛寂靜而且會出家呢?』淨飯大王懷疑的問。
學者指著太子說道:
『你看,王子的尊顏,明淨的眼睛廣而又整,上下的睫毛長而又勻;紺青色的眼珠,高修而直的鼻樑,像這樣的相貌,決非和尋常的人一樣,他一定能成就佛陀的功行,願大王速離驚怖趕快忙慶賀吧!』
婆羅門的相者說到這裡,淨飯大王不免又驚又怪起來,他就向這位婆羅門的相者問道:
『我最敬重的學者!假若你所說的都是真實的話,可是像如此奇特的相,為什麼不生給我賢明的先王做嗣子,卻生給我這個不肖的做嗣子呢?』
『大王!不是像你這樣說法哩!』婆羅門相者搖了搖他的頭:『凡是世上的人,即使他是同一個家族同一個父母所生的兄弟,都有各個不同的命運。有智慧型超勝的,聲譽遠播的,博學多能的,事業隆盛的;也就有淺知淺識的,愚昧笨拙的,惡名四傳的,事業無成的。這些賢與不肖,決不可以看做與父子生養的前後有關。你現在應該見到如此奇特的相後,生起歡喜的心,永離這些多餘的疑惑!』
淨飯大王聽後非常歡喜的說道:
『我今世得生這么一位殊勝的王子,真是幸運得很!我的年齡已經一天一天走向衰老,希望他早日長成,繼承我的王位,那時我願到深山中去出家,積聚一些靜寂的梵行,以便得到後世的安樂,決不能讓我這位太子舍俗出家,斷絕我的王嗣。』
淨飯大王說後,隨即賞賜婆羅門相者很多的財寶,等到他告辭去後,淨飯大王就命令侍從小心慎重的護送夫人和太子一同回宮。
當大王正命令宮女們把夫人和太子在王宮裡安置好了以後,大王的侍衛官又跑來稟告說宮門外有一位苦行仙人求見。這位苦行仙人名叫阿私陀仙,在婆羅門苦行的學者中,是一位最具有權威的智者,遠離愛著,常入禪定。淨飯大王是一位禮賢下士的君主,聽說來者是有名的阿私陀仙,就趕快命令侍衛官請他進來。
阿私陀仙人進宮後,淨飯大王對他非常恭敬,當即向阿私陀仙請教道:
『我最敬畏的大仙!我現在是人間最幸福的國王,我得到無價的寶貝,我生下奇特的太子,唯願你為我占個吉凶吧!』
阿私陀仙人聽後,非常高興的說:
『真實慈和的大王!你仁智兼備,國運昌隆,你廣布王法,撫愛人民。昔日種下好的種子,現在才能結出好的果實來。王呀!我此刻前來王宮拜見,也就是為著這個重大的原因,請你聽取我的說話。我今天入在禪定中,見到天人對我說:「淨飯大王降誕了一位太子,實在是未來的佛陀;他將來能宣說和過去諸佛一樣的大法,教化人間最高的真理。」大王!幸運的大王!我今日前來王宮,非為別事,我是來拜謁這位未來宇宙的大覺者!』
淨飯大王聽完阿私陀仙的話,急忙命令宮女抱出太子來給阿私陀仙看。
阿私陀仙恭敬虔誠的端詳著相好圓滿的太子,這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之相,一點缺點也沒有。阿私陀仙從未看到過如此殊勝的相好。他看得只是吐舌翻眼,晶瑩的淚珠不覺一滴一滴的從他眼眶中掉下來,他老是不停的唏噓嘆息。
淨飯大王見到阿私陀仙,起初是帶著歡喜的心情走來,此刻轉而又變為如此悲哀的樣子。他以為愛子將有什麼不幸,忽然戰慄起來!胸口鬱積,幾乎透不上氣來。他驚悸不安,即刻從座位上站起,向阿私陀仙說道:
『大仙!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你起初來時不是說我的太子有種種奇特的相好,是人中最尊最勝的嗎?怎么你現在親自見到太子之後又這么憂愁悲哀呢?難道我的太子是短命之相惹起你的悲哀嗎?還是你以為我是久渴的人得到甘露而又將失去嗎?抑或這位王子的降生將要亡國喪家失去財寶嗎?我現在可以告訴大仙,我的太子假若能夠長成,即使我的國家成為別人的屬國,我的財寶散失得精光,我也都是心甘情願。大仙!請你說,你究竟為什麼要落淚呢?為什麼要嘆息呢?請你趕快教示,讓我心中能夠安定吧!』
淨飯大王老年得子,這種至情的流露是難免的。阿私陀仙見到淨飯大王如此的憂懼就向他誠懇恭敬的說道:
『大王!請你心中不要如此的傷感,我此刻拜見太子的尊相,與我當初說的沒有絲毫的差異。我今天能親自見到太子的相好,真是我莫大的幸運。但想到我現在已是風中殘燭的年華,留在世間的生命不久,不能得受太子將來成為佛陀的教化,所以我就不覺嘆息和流淚了。』
『太子真的會出家成就佛陀嗎?』淨飯大王有些放心不下了。
『大王!這位太子的降誕,是人間最後的受生,人間生有這樣的人,好比世上出現稀有的優曇缽羅華。大王得生如此太子,不但是大王的幸福,也將是全人類的幸福;不但是大王獲得無價的至寶,也將是全人類獲得的救星!他一定會出家成就佛陀功行的!』阿私陀仙肯定的回答。
『那怎么可以呢?我的王位交由何人繼承呢?』
『大王!你的太子是不會執著眼前五欲的境界,他是會舍王位而去修行,去求真實的覺悟。世間上唯有他,才能使愚痴的眾生消除煩惱和業障,他實在是世間上長久不滅的智慧型之光!大王!可憐我的年齡衰老了,不能親耳聽聞佛陀的大道,我現在雖得到禪定,但未聞佛陀的正法,畢竟不知道真正解脫的大道。我一旦身壞命終,必定要墮入三難天,唉!』
阿私陀仙說到最後,又深深的嘆息一口長氣,淨飯大王和王親國戚以及宮中的宮女,聽了仙人嘆息流淚的原委,一方面增加了憂慮,一方面又感到安心。
在淨飯大王的內心之中,想到阿私陀仙說的話,太子不能繼承王位而要去出家學道的事,覺得深深的苦惱,臉上現出滿面的憂愁,阿私陀仙見了又再繼續說道:
『大王!我真實的告訴你,正是和你心中憂慮的一樣,太子是會出家成就佛陀正覺之道的!』
阿私陀仙說後,對太子恭敬作禮就告辭而去。
淨飯大王此時心中雖然生起失望空虛的感覺,但他對太子卻更生有一種敬重之心。他即刻命令全國,把牢獄開放,大赦所有的囚犯:勞動的苦役,也特別給假休息;供養婆羅門的上等食品,祭祀一切祠宇里的善神,賞賜大臣們珍貴的物品,國中貧乏乞食的丐者都施以飲食,侍從宮女都分有牛馬象等與金銀,整個迦毘羅衛國中的上上下下的人民,都狂歡鼓舞起來,全國的人民都為國家降誕了太子而慶祝歡呼!
第八章 太子少年時的教育
迦毘羅衛國中淨飯大王生下稀有的太子,宗族王親,都呈獻無數的象馬寶車;鄰國的國王,也贈送很多七寶的器具,這表示祝賀王家及太子萬歲之忱。這時,迦毘羅衛國的都城中,地下自然湧出無量的寶物,喜馬拉雅山中的巨象群一呼而來,難以馴伏的馬此刻也馴若羔羊,雜色微妙的禽鳥從野外飛來城中鳴叫,天空白色的瑞雲輕輕的飄遊,地上爛漫的百花在微笑著開放。
慣於怨憎的人,心中忽而轉為平和;知心的好友,加多深厚的情感;篤實的益友,更有親密的交往;叛逆者的心,頓時消滅;陰險者的惡念,立即驅除;風,微微的吹;雨,及時的灑;雷霆沒有災害,五榖豐收如山;飯食容易消化,懷胎的身體平安;這都是因為太子的誕生,一切世人才得見這吉祥的瑞相。
神宇園林,都增加莊嚴美觀;井泉池沼,都澄清得比如明鏡;各國免除了饑饉,世界停止了戰亂,天下沒有橫生惡疾之難,世間沒有訴訟不平之爭,各國親如近鄰,人人均如兄弟,這世間上一時吉祥的現象,都是為了慶賀太子的誕生。
那是太子降誕的第五天,命名典禮很隆重的舉行,全印所有權威的婆羅門學者,受了國王的恭請,為要選擇最最好的名字而商量著。商量的結果,因為太子降誕時具備一切祥瑞之相,所以就命名悉達多。悉達多,那是「一切義成」的意思,是再好沒有的名字。
迦毘羅衛國中,像這樣一日復一日的歡樂,持續到第七天上,不幸的變故發生了,那便是聖母摩耶夫人的辭世。
在不幸之中,所好的是夫人有一個最小的胞妹名叫摩訶波闍波提,姐姐去世以後,她就自願代姐姐撫養幼年的太子。她的容貌端麗,性情慈和,後來,她雖然生了難陀,但對姐姐生下的東宮太子,照樣是慈愛的撫育。
太子雖然有了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的撫育,但是,淨飯大王還是很不放心,他又選取三十二名宮女相助,八名宮女抱持,八名宮女洗浴,八名宮女餵乳,八名宮女陪著遊戲。太子的嬰兒期,仍然是再安樂不過的。
光陰似箭,太子已長得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幼童了。
這時在太子的周圍,堆積了很多兒童的玩具,但太子的秉性高超,雖是幼童,而其態度卻非常莊重,尤其性情,更是異乎尋常的安靜。
太子的心,寄托在另外一個高勝的境地,再玲瓏巧妙的兒童玩具,也絲毫不能勾引起他的興趣和歡樂。
太子從七歲的時候起,就延請名師課讀,當時印度最高的學術是五明和四吠陀。五明即是:
一、語文學的聲明。
二、工藝學的工巧明。
三、醫藥學的醫方明。
四、論理學的因明。
五、宗教學的內明。
四吠陀即是:
一、養生之法的梨俱吠陀。
二、祭祀祝詞的傞馬吠陀。
三、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
四、咒術文獻的阿闥吠陀。
太子從七歲到十二歲的這幾年間,在文事方面,把這科學知識的五明,哲學知識的四吠陀,都學得精通爛熟。
假若說,世界上有聞一而知百的人,那便是唯有這位悉達多太子。
淨飯大王見到太子的穎悟,心中非常歡喜,他把國中有名的權威學者,都請來教授,不上幾天,他們就給太子的智慧型所折服,都是自動的辭職。
太子在文事方面打好基礎後,從十二歲的那一年起,他又開始練習武術。
太子生來就有很大的膂力,一切兵戎法式,百般武器,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太子很快的都一一純熟通達。
淨飯大王一心一意的要把太子學成文武雙全的英明君主,因為他很了解當時印度的國情,五天竺中的諸國分立爭霸,迦毘羅衛國的釋迦族,在國際間的地位雖然是很高,但在他的南方,出現了憍薩彌羅與摩竭陀兩大強國,迦毘羅衛國,常受到他們的威脅,所以他無時不在盼望著,盼望未來全印度民族理想中統一的聖君,乃是屬於自己賢明無比的太子。
有一次,淨飯大王為了提倡武術,下令諸釋種童子,舉辦一次武藝競賽大會。在競賽的時候,太子的堂弟提婆達多一箭射穿三鼓,太子的親弟難陀也是一箭射穿三鼓,贏得觀眾無數的掌聲,輪到太子的時候,他嫌弓力太弱,令到武庫里取來祖用的良弓,牽挽平胸,一箭射去,穿過七個鐵鼓,四周的觀眾,歡呼喝彩,鼓掌若雷,他們看到太子的武藝,大家共慶未來的國王一定能統一印度。
淨飯大王看看太子,望望觀眾,驕傲的微笑了。
第九章 美麗的耶輸陀羅妃
年輕的太子,長得是儀表堂堂,因此,常有很多貴門的少女,王族的千金,想博得他的寵愛。豪華的宴會,歡狂的歌舞,一日都不停息的煩擾著太子。淨飯大王的心中也是這樣的打算,他以為唯有這樣才可以使太子不致生起出家的念頭,使阿私陀仙的預言不至於成為事實。
然而太子為這些歌舞宴會,反而增添不少的憂鬱與厭惡。
淨飯大王見到如此情形,更是憂愁萬分!
他想:太子的品性,高尚忠厚,是國民崇拜敬仰的;太子的武藝,超群英勇,是鄰國聞名而畏懼的。想不到這么一位賢德的太子,竟把榮華富貴看得那么沒有價值。
淨飯大王想改變太子這鬱鬱不樂的性情,除了用財寶女色之外,又想不出其它的辦法。
他命令集合全國有名的建築工程專家營造四時宮殿,讓太子沒有春去秋來的感覺,裡面終日不是管弦樂聲,就是豪華歌舞,但是,這一切的一切,仍然不能增加太子的歡心!
這不是沒有原因,聰明的太子,雖然深居在內宮之中,但他已體察到當時印度社會階級懸殊的情形。他懷疑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那樣的不平等?勞苦的大眾為什麼不能獲得美滿的生活和自由?如何改造這不平等的社會?這個問題早已盤鏇在悉達多太子的心中。
而且,他猶記得幼時被父王帶去視察農村社會的情形。在農村里,見到人人都是流著汗珠在辛勤的勞動,烈日當空,也得不到休息。而父王和自己卻傘蓋車馬,任意的逍遙,這是多么的不公平!
還有,他見到那些農田被掘翻的土內,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昆蟲,正當他們要往土裡攢的時候,卻被群鳥飛來爭先恐後的啄食。弱肉強食,這是多么的殘酷和無情!這是多么的恐怖和痛苦!
在這時候的太子,他並不是厭惡這世間,也不是憂愁自己沒有快樂,而是目睹社會的不平,眾生的痛苦,所以鬱積在心頭的愁思,始終不能釋去。
淨飯大王見到他鍾愛的太子沉思默想,心中增加無限的憂愁。所以,在太子十七歲的時候,就替他選了美麗的耶輸陀羅為妃。他以為太子若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可能使他轉憂為喜。
耶輸陀羅公主,是迦毘羅衛鄰國天臂城主善覺王的長女,窈窕的姿態,像仲春季節的柳絮;美好的嬌容,像初降人間的仙子;淨飯大王以為用女人、醇酒、音樂三者,總可以縛住太子出塵的心。
然而,太子難免這種人性的要求,但他認為這種快樂總不是長久滿足的人生,表面上看來,太子有時候也會浮現出微笑,而他的內心深處卻是益感空虛和孤獨。
淨飯大王看到太子間或露出笑容,他心中是異常高興。他發願從此要靜修德行,垂布仁慈,廣行德政,親近聖賢,遠離惡友,對臣民要慈顏愛語;日常的生活,要戒除輕舉妄動。他不但自己一人如此,他更命令大臣及全國的婆羅門,廢棄謀權術數,學習治國濟世之法,祭祀一切諸天善神,祈禱萬民平和安樂,以這一切,來至誠的為太子祝福。淨飯大王此時的心,和原始純樸的人心一樣。
就這樣,聰明的悉達多和美麗的耶輸陀羅妃,在幸福歡樂的王宮之中,生下一個王孫羅侯羅。
淨飯大王心中高興的想著:「我愛我的太子悉達多,悉達多一定愛子如我愛他,那么他當然不會生起出家的思想,這是我唯一的希望。」
世間上無論那一個國王對他的太子,都怕將來生性流於放縱,沉迷情慾,容易染著聲色的快樂。可是淨飯大王卻和這種念頭相反,自從悉達多太子長成以後,他的心中就無時不在希望太子能恣情縱慾,愛名好利,千萬不能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悠閒的思想。其它的聖者修行得到金剛的大道,都是他享盡現實世間的快樂以後才去修行。現在是應該自己來讓位給太子而去山林深處修行,因為這時太子正該享受人間福樂的時候。太子的一切,一定要特別的注意與關懷。
第十章 太子出城去郊遊
王城的歡樂,一日復一日,然而太子卻又漸漸的厭煩起喧騷的煩囂來了。那些芸芸受苦的眾生,他們的影子清楚的印在太子的心中。美麗的耶輸陀羅,初生的羅侯羅,在太子的心中,實在沒有占到重要的地位。因為除了這些,他心中還有一個更高的理想,還有更多的眾生。太子雖住在聲色俱娛的宮中,但他卻歡喜散步在幽靜的地方,或者是在寂靜的環境中沉思默想。好比一頭大象,雖然給人系縛在美好的房中,但是他的心還是回憶著在青草繁茂的曠野遨遊。
一天,太子忽然向父王稟白,他要到城外的園林中去暢遊。淨飯大王聽後,即刻命令臣下預備美觀的馬車,打掃街道的左右,除去一圾,在路的二邊,淨飯大王嚴命不準有龍鐘的老者,呻吟的病人,死亡的屍骸,貧苦的窮人,以及饑寒的丐者,因為怕這些給太子看到以後,難免要給太子生起厭惡的心來。
淨飯大王又命令很多的大臣,侍從太子去遊玩,並且暗暗的觀察太子的顏色,無論是一喜一悲,回來都要報告。
就是在這一天,迦毘羅衛國都城的街心,用綢緞寶縵裝飾起來,駕車的御者車匿,駕著乘載太子的馬車,迅速的行走在路上,路旁站立著城中的老少男女,大家都向經過在路上的太子揮手敬禮,口中並高呼太子萬歲。
且說太子出了都城,舉目遠眺,忽見路旁有一個異樣的老人,形相非常衰弱,太子看了很恐怖又很奇怪,他就向駕車的御者車匿問道:
『車匿!那是一個老人吧!你看他頭白背僂,目瞑身栗,為什麼他要柱杖走路呢?車匿!他還是此刻變成這樣的現相呢?還是命運生來就是如此呢?』
駕車的御者車匿,給太子這一問,實在感到回答的困難,假若照事實的話來回答,必定引起太子的悲哀;如果不照事實來回答,又不敢欺騙賢明的太子。
車匿躊躇著沒有辦法。
『車匿!他為什麼會這樣呢?是現在忽然轉變的呢?還是他生來的命運就是如此呢?』太子知道衰老是人生的過程,但他仍然感慨的發問。
太子又催促著車匿,車匿只得忠實的答道:
『太子!我想你知道他是一位老人!請你看看他的面相,到了老來的時候,顏色就衰褪了,記憶力也缺乏了,憂愁增多而快樂減少。眼耳鼻舌都不復再有年輕時候的活力。這個衰老之相,不是生下來就會如此,當他初生下來的時候,一樣是吃乳的嬰兒,然後他懂得童子的嬉戲,再然後長成,做著欲望的僕役,現在,他因為強壯的年華消逝,所以才漸漸的變成老人,再不久,他就會為老毀滅他的身體。』
太子聽了車匿的話後,嘆息了一口氣,又像考試似的問車匿道:
『車匿!世界上的人很多,你說,是他一個人會衰老呢?還是連我們也要經過這個老患呢?』
車匿很恭敬的回答道:
『太子!人生在世,老,是誰也不能免的。這個老患,不分貧富貴賤,不論國王長者,必定都要有這個結束。我們此時,都是一刻一刻的逐漸走近老的階段。太子!少年人也好,壯年人也好,陷於衰老,畢竟不是人間任何一人可以免的!』
太子的耳中聽完車匿的這些話,想到一個御者,還懂得這樣的道理,所謂無常之理,好象雷霆霹靂一聲響起,不覺身體也戰慄顫抖起來!
太子長噓短嘆著,心下想道:「這個老患,能壞我們這色相的身體,一切眾生,健壯的身體,雄厚的力量,好比是一瞬的夢境而已。世間上什麼都是在變遷著,別人是如此,我也是如此,眼看如此的老患,怎不使我生起悲傷厭懼的心呢?」
太子在一聲長嘆後,就向車匿命令道:
『車匿!回車歸城吧!我現在想起人生的衰老即將來到,那有閒情去遊玩園林尋求歡樂呢?』
太子心中存著老之將至的念頭,深深的感覺到人生的寂寞空虛與苦惱。雖然是居住在王城裡,但好象走進了墳墓一樣。沒有歡喜,沒有快樂,他的心,簡直一刻也不能安定。整潔、雄偉的宮殿,在太子看來,就好比是一個牢籠關閉著他,使他苦悶。
太子回宮的原因,除了御者車匿以外,是沒有第三者可以知道。
淨飯大王見太子終日沉於憂愁之中,心裡很感到不安。因此,他就勸太子再到城外去郊遊,更命令隨從的車馬行列要勝過前次,必經的道路要鋪得平坦,街道要打掃清淨。
太子出得城來,行走不遠,忽見路旁有一個垂死的病者,睡倒在那裡,身瘦腹大,呼吸急促,手足如枯木,眼裡流著淚水,口裡不住的呻吟,太子生起同情的心,就問車匿,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車匿思索了一下,不敢隱瞞的回答道:
『太子!這是一個病人,身體裡各部機構,如果缺乏調和,就會生起這病難的痛苦。』
太子感觸很深,像是自語,又像是問人:
『世間上的病人,就是他一個人呢?還是人人都不免要生病呢?』
『太子!這一個世間上,有身體就會有疾病的。』聽到太子的自語,車匿小心的這么說。
太子想到人生的病苦,不覺恐怖戰慄起來,好似一葉扁舟,航行在驚濤駭浪中,他的心,時刻都感到忐忑不安,他不覺悲嘆道:
『哎唷!人生實在是個苦的東西啊!怎樣才能安然的過去呢?唉!世間上的一切眾生,都被愚痴闇惑障住了,大家不知道疾病隨時都會降臨,反而顛倒的追尋那不實的五欲之樂。』
太子在城外轉了一個圈子,就命令車匿駕車回城。他一想起病苦之情,就會感覺好象被人捆縛起來,任意打擲一樣的痛苦。
淨飯大王見到太子急忙的回城,不知為了什麼,他就再三的詰問跟隨太子左右的人,問到車匿,車匿老實的以見到老人病人稟告。淨飯大王聽了非常震驚,嚴厲的譴責護衛,他又在王宮中更增添美女音樂,極盡人間歡樂之情,希望能以此令太子離開憂愁的深淵,可是,這並不能收到一點效果。
因此,淨飯大王這一次親自出城去巡查了一趟,尋找一個繁茂的園林,重修街路,掃除不淨,派了更多的姿顏秀麗的侍女,和更多才智計謀的隨從,催促太子再去出遊。
太子見父王一番苦心,不忍過拂慈意,也就出遊了。車馬尚未行至父王為他選擇遊樂的園林,忽然看見四個人抬著一個棺材迎面走來,棺材的上面蒙覆著幡蓋,跟隨著的人都憂愁滿面,頭髮散亂,更有的嚎啕大哭,太子看後,知道這又是誰家的生命死亡了,太子搖頭嘆息著,車匿從旁稟告道:
『太子!這裡面是一個死人!』
『人為什麼要死呢?』太子不禁感慨萬千。
車匿好象對於死亡,也有很大的感觸,就殷勤的解釋道:
『死人就是人的身體機構壞了,一切感覺意識都沒有了,魂魄離開身體,筋肉也都乾燥,失去在世時活著的屈曲自在,像一段枯木似的,六親眷屬不能代替,朋友知交不能調換,再有恩愛情感的夫妻,也唯有把死者孤獨的放在荒郊野外的墳墓間而不能不分別。太子!死後的形骸埋進土裡的日子一久,屍骸也都要毀滅的!』
太子知道死亡是悽慘的,所以悲痛欲絕的向車匿道:
『車匿!死是人生的結局,人凡是有生,最終必定有死,男女老少,這是誰也不能免的!』
太子過去感觸到衰老的痛苦,疾病的痛苦,已經驚怖不已,現在再看到死亡的悲慘,不覺伏在車上不絕的悲嘆起來:『唉!世人的確誤會了,死亡是靠近了我們,我們怎能放逸的生活著呢?人非草木,亦非土石,怎么都不憂慮世間的無常,還在那裡天天縱慾和遊戲呢?我想到死是人生不能免除的,我怎能放逸的目送著生命悄悄的過去呢?』
太子即刻命令御者車匿返城,車匿這次是奉王命不能早歸的,他很畏怖的不敢轉車,馬奔走得很快,太子的馬車終於到達遊玩的園林。
馬車走進園林,太子注意一看,這裡是水清樹茂,靈禽飛鳴,其幽美好似那天上的樂園。
第十一章 最大的誘惑
悉達多太子走進園林,許多被國王選派來的宮女,都出來迎接。她們競向太子獻媚,極盡妖艷之姿,努力想要博得太子的歡心。原來,淨飯大王事先派了一個謀臣名叫優陀夷的,他聳恿和鼓勵那些宮女們說道:
『美麗聰明技藝佳勝的宮女們,你們的才藝容色是世間稀有的,你們真是一點缺陷都沒有,就算什麼天人見了你們,他也要和他的妃後離婚而來討娶你們為妻;無論什麼神仙見到你們的容貌,他也不能不動心。因此,人間最寶貴的是甚么東西呢?那就是被人一見會生起歡喜感情的姿容。宮女!我告訴你們,我們太子現在的心,實在是很清淨的,像金剛似的堅固,不會為女色所動。可是不管怎樣,以你們嬌美的身體,艷麗的容貌,一定非得要打動太子的心不可。憑你們的鳳眼含情,蛾眉帶秀,腰如弱柳臨風,面似嬌花佛水,一定能征服太子的心!往昔有一個美人孫陀利,她依靠她的容貌之美,言詞似蜜,終於惑動那通力自在大仙人,通力自在大仙人從此為色慾所囚,孫陀利的足放在他的頭頂上,他也認為最美最快樂不過。還有一個長年累月的瞿曇仙人,只為一個美女對他的一笑,弄得他夢魂顛倒,廢棄長年累月的苦行之功。
『更有一個勝渠仙人子,為了女人,也陷進無底的愛欲深淵。毘屍婆仙人積有一萬年的苦行之功,為一個天女,祇在一天的時間之內,就完全喪失他的定力。宮女!這樣看起來,女人的力量,實在是要勝過梵行!像你們有天仙似的美麗,以這樣優勝的條件,一定能夠導致太子愛執的心。假若妳們不能惑動太子,那妳們也要設法努力尋求方便,不要給太子厭離豪華的王宮,斷絕繼位的王嗣!』
優陀夷的一席話,說得一些宮女們的心躍躍欲試,她們的心中都想在太子的面前,儘量博取他的歡心。
充滿喜悅和自信的宮女,此時見到太子一來,很快的像蜜蜂見到芬芳的花朵一樣,飛也似的一擁向前。妖艷媚態,或歌或舞,微笑似的斜著眼睛送媚,揚著眉露出白齒來撒嬌,穿著薄薄的衣衫現出白淨的皮肉靠近太子,甜蜜的言詞,迷人的嬌態,她們為了努力引起太子喜好愛欲的心,簡直忘記了人間的慚愧與羞恥!
雖然這些宮女們是竭盡最大的努力,但太子如金剛似的心還是一點沒被動搖。太子的心,一絲雜念妄想都沒有,他雖被這一群鶯啼燕語的女人所包圍,但他還是逍遙在寂靜的境界裡一樣。好比帝釋天,在他的四周,終日都有環繞如雲的美女,而帝釋天並未因貪愛而為那些天女所動心。
太子走進園林,這些宮女仍不斷的誘惑著他,有的牽著他的手,有的為他洗足,有的以香華塗在他的身上,有的用瓔珞裝飾在他的頭頂,有的和他細語,有的橫臥在他的腿上,有的和他作世俗的調戲,有的說些風流的話,想打動他的愛情,有的作著愛欲的淫態,總之,這些宮女們,為了要引動太子愛情的慾念,不論什麼再可恥的方法,她們也都搬演出來。
但是,太子的心,好象一朵清淨的白蓮華,雖然有很多的污泥,怎樣也不能染污他。
太子為這些宮女所包圍,她們誘惑的百態,撒嬌的情話,他好象完全沒有看到也沒有聽到,他的心裡還是想著別的問題,面對這些美麗的宮女,他竟一點沒有憂怨也沒有歡喜!
過了一會,太子的心思注意到這眼前的境界,他才對這些宮女們生起厭惡之心和憐愍之念。他不覺出聲自言自語的嘆息道:
『唉!我到今天才知道女子愛欲的心是這么的強烈,她們沒有想到短暫的青春,不久就會面對衰老與死亡。她們只知道眼前不實的快樂,給愚痴迷覆了她們的心。她們應該想到老死的悲哀,好象銳利的寶劍架在頸上,應該刻不容緩的去尋求解救才對。世人為什麼好象在睡覺一樣,見到別人的老病死,仍不知道自己的老病死也將來到。她們與泥土木石又有什麼差別呢?好似曠野里生長了兩棵青枝綠葉而又茂盛的大樹,有一棵已被人砍倒,但第二棵還不知道恐怖。呵!多么可憐的世人!
『我再仔細的思維,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著芸芸無數的勞苦眾生,他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受著很大的痛苦。再加之政治上和宗教上種種的壓迫,唉!他們太苦了,我怎能不設法去解救他們呢?我還有什麼閒情去享受那些不真實的、短暫的、庸俗的、自私的快樂呢?』
太子這樣一聲一聲的嘆息,給站在很遠地方的優陀夷聽到了,他想到淨飯大王交給他的任務,他即刻很恭敬的走上前來對太子說道:
『太子!我奉了大王的聖旨,叫我做你的一個良友,我現在以你良友的資格,向你講幾句話。太子!凡是稱做朋友有三個條件,第一不做與朋友沒有利益的事,第二做與朋友有利益的事,第三要與朋友同甘共苦,不論遭遇如何艱難困苦的事,都不遣棄朋友。太子!我現在既是你的良友,我當然應該盡我的朋友之情,我現在訴說不盡我的衷懷,唯有誠懇的請你來聽取我的話。
『太子!人生在青年的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有異性之愛,如果男子不懂得女性的情愛,實在是極大的恥辱。太子!世間上第一的歡樂,無論什麼再沒有超過女子的愛情。現在,即使喜愛女性,是違背你的心愿,但為了你現在的地位,為了你更高貴的名譽,你也應方便順從的去做。你能方便順從接近女子,一定能增加你的快樂。方便順從,這才是世間上為人處世的根本之道。假使有人要否定這些快樂,就好象這棵樹上雖然開滿了花朵,但他沒有果實,這人生有什麼意味和情趣呢?
『我最敬愛的太子!你現在正是青年的時候,你是迦毘羅衛國未來的國王,你已具備一切眾德,所以一切福樂才會往你的身上集聚而來。世間上很多人,想盡種種的方法,要求獲得女子的歡心和愛情,都不容易得到,而你為什麼無緣無故的要遠離這些呢?太子!在這個世間上,是沒有什麼再超過愛情能令人幸福和陶醉的,就算是天人,他們也不過都是為求得這些果報。請你看!太子!帝釋天尚且私通女人,阿私陀仙人所以長年苦行,也是為了想求得天女的愛情,但結果並未能滿足他的願望。此外還有婆羅墮仙人、月天子、加賓闍羅等,他們都集聚修行的功德,可是還不免為求女人之愛而亡身。人若想占有女性的愛情,說來真是非常的困難。因此,在人間的世界,想要得到女人的娛樂,實在是很不容易,這都要前世積聚很多的功德,今生才能感有這樣的果報。說到女人的情愛,這是世人共同爭逐追求的對象,而你現在要捨棄愛情,真是十分的不合情理!太子!我希望你不要失去這些難有的珍寶吧!』
優陀夷這番論調,真是說盡世間人情之理,太子聽他說完這番話以後,也就很莊重慈和的說道:
『優陀夷!謝謝你!你說你是我的好友,你誠心誠意的話,我已完全的了解。但是,我再三思考的結果,心中自有我的看法,請你也就留心的聽我說吧:
『你說人生在世,愛欲是最大的快樂,可是,優陀夷!你知道我的苦悶正是因為人生是無常之相嗎?你知道我心中的不安是因為受苦的眾生都還在無法求得解脫嗎?你所說的女色之樂,我也不必來為你否認,不過,假若在這些快樂之中,沒有老病死的痛苦,不是無常短暫而是永恆不變的,我也就願意去追求這種快樂而不求厭離了。
『那塗著香粉穿著麗服的宮女,假若她們不會衰老,愛欲雖是過失,但在人情上尚可說得過去。無如她們此刻還在一步一步的接近衰老和死亡!
『實在說來,人間就是老病死積聚起來,她們假若自己都能懂得這個道理,對於自己尚要厭惡恐怖,何況對別人的老相、病苦、死患的身體,怎能生起愛著的心呢?反過來說,祇知道自己的健康,忘記死亡的可怕,終日沉迷在五欲的境界裡追求愛欲之樂,這樣不懂事的人,與無知的禽獸又有什麼不同呢?優陀夷!你剛才所舉出的那些仙人,就是不知道五欲的可厭和危險,所以被五欲的洪流沖沒了。五欲實在是滅身的根源啊!
『比方說,那些強壯的青年,青春的少女,假若他們執著五欲的境界,不體會行將衰老死亡的身體,自以為自己是勝利者,可是,優陀夷!勝利者畢竟是老病死與無常哩!
『假若方便順從女子的愛情,而來接受五欲的快樂,這是叫做執著,不叫做方便。順從、習近,這都是虛偽欺騙的,我一定不願這樣做!凡是世間上的事情,你對他太熱心了,你就會對他生起執著來,太執著了,就會產生出過猶不及的後果。你現在要我接受那些我所不愛的欲樂,而叫我來方便順從,這豈不是很大的虛偽嗎?違背我的心而去從事女人之愛,還要說,這就是「人間根本的道理」,我實在不懂這樣的道理和見解!
『世間是老病死的大苦海,是一切眾苦的積聚地,若有人要我墮落到裡面去,這絕不是我的良友給我的忠告!唉!優陀夷!生老病死的大患,實在是可怖可畏!你看,一切都在無常變化,我們一天一天的走向墳墓,誰還有心去追求暫時的愛樂呢?
『優陀夷!這是我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我的心,一刻都不停的在戰慄著,我想到我的身體在不久的未來要毀滅,我夜間睡覺都不能入眠,誰還忍心閉著眼睛去沉溺在五欲之樂的苦海之中呢?優陀夷!無常之火已經燒近我們的身體,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假若有人叫我對這些虛假的愛情,不要生起憂戚的心來,那不是要我做一個木石的人嗎?』
太子為優陀夷用種種的方便說了五欲是可厭之法,聽得這專愛尋花問柳的大臣優陀夷都羞慚的低下頭來。
太子和優陀夷的這一席長談,不覺已到了將近黃昏的時候,太陽漸漸的往西山下落去,飛鳥也在忙著尋找他們的歸巢,這些眾多的宮女,悅耳的樂器,終於沒有用武之地,她們只得帶著樂器很慚愧的回城。
人去園靜,靜靜的樹林,靜靜的花草,靜靜的遠山,靜靜的池水,太子獨自一人靜靜的在園中徘徊了一會,又坐在閰浮樹下沉思宇宙和人生種種的問題以後,他才孤單的返回城中的宮殿。
優陀夷把今日的情形照實的稟告淨飯大王,淨飯大王聽後,知道太子決心不染五欲,認清世間的無常,心中生起極大的憂愁和悲苦,像一把利刃插進他的心房,他感覺傷心到極頂!他立刻召集一個緊急的群臣會議,大家商討計畫應該用什麼方法才能使太子改變他的厭世之心?
諸大臣都異口同聲的回答:
『除了增加五欲之樂能夠改變太子的心外,再也找不出其它更好的方法!』
第十二章 太子立志去出家
從此,淨飯大王又在太子的宮中,增添更多的財寶、美女,他想用這些來不分晝夜的娛樂太子的心,但是,太子對這些一點留戀的心情都沒有,每天他都為老病死而憂患而煩惱!他好象是銳箭射中的獅子,在高山茂密的林中著急。淨飯大王除此以外,又選擇很多年齡很輕,容貌端正,聰明伶俐的貴族少年,日夜的侍候在太子之側,進退都有一定的禮儀。淨飯大王真是費盡苦心,他想以這樣來使太子感到王者的權威。可是,在太子的心中,對這一切人為的排場,一點榮耀驕傲的念頭都沒有。
有一次,太子又啟稟父王,他要和貴族子弟們到城外的園林中去玩,父王只要他高興去玩的,從來沒有不準許。當太子在園林中玩的時候,他總歡喜一個人獨坐在樹下思索冥想,他叫那些貴族的青年,各人自由的去遊樂,只要不驚擾到他。
他靜靜的端坐的閰浮樹下,生死、起滅、無常轉變的道理,像海潮一樣的在太子的心中起伏,他想:「世間實在是一個苦的地方,人之一生是有限的時間,可是一般人都不明白這無常轉變的道理,終日拼著命來營求生活,這真是最大的悲哀!見到別人的老病死也知道可怖,但不了知自己生命的短暫而驚懼。呵!這就是人生的大患!我不能像世間的常人一樣,我要戰勝這騙人的青春健壯,我要征服恐怖的老病死,我更不讓世間上的人,永遠這樣受苦,現在我急需要的是求得解脫這些的道理。」
太子正在思惟的時候,忽見前面有一個沙門向他走來,太子趕快的站起來迎接,並很恭敬的問道:
『請問你,你是甚么人?你為甚么要穿與眾不同的服裝呢?』
『呵!你要問我這個嗎?我告訴你,我是離開家庭束縛的沙門。我厭離老病死的苦惱,我為了要求得自由解脫的大道。眾生,沒有人能免除老病死,沒有人能逃脫瞬息萬變的無常,因此,我才出家來做沙門。我沒有甚么可以憂愁,也沒有甚么可以歡喜。我的希望只是能夠獲得不生也不滅,達到冤親平等的境地!
『我,沒有財欲也沒有色慾,終日隱居在山林寂靜的地方,斷絕世間名利的關係,沒有「我」的觀念,也沒有「我所有」的東西,沒有淨穢的選擇,也沒有好醜的分別,在市鎮或村莊上乞食,滋養這假合的色身。
『遇到別人有苦難的時候,我就設法為他解救,我沒有希望別人報酬的心理,更沒有求功德的念頭。我只覺得眾生的苦惱都應該讓我一個人承受,我不努力去解救生死大海中的眾生還有誰呢?』
太子聽沙門的話後,滿心歡喜的說道:
『我也是和你一樣的思想,遠離一切慾念,尋求解脫的境界。同時,我也有救度眾生的願力,只是我還沒有懂得怎樣去作,今天幸而遇到你,我彷佛見到黑暗的世間上一盞明亮的燈光!』
太子說罷,再看沙門,沙門忽然不知跑到那兒去了!
太子以為這是過去諸佛來點化他的,他即刻立定堅決的志願,非要去出家不可!他收斂起一切恩愛之情,和那些貴族子弟,默默的回城。
太子入城進得宮來,先向父王問安,然後說明生死的可畏,懇求父王允許他出家。太子鼓著勇氣說道:
『父王!在這個世間上,不論男女,不分貴賤,有會合的歡喜就有別離的悲哀!所以,我現在就要去出家,求得真正的解脫之道,希望慈愛的父王允許我的祈求!』
淨飯大王一向所憂慮的問題終於聽進他的耳朵,像霹靂一聲,驚得淨飯大王戰慄顫抖起來,他向前一步,撫摸著太子的手,流淚滿面的說道:
『悉達多!請你中止你的這種思想,你是無論如何不能這樣想的,你的年紀很輕,青年人的思想是會變動的,也是最容易招致錯誤的!世間不是如你想得那樣可怕,人生也不是像你想的那樣可厭,你要出家修行,一定不會達到究竟的境界。
『學道的人,都歡喜到寂靜曠野的森林裡去居住,但他們的心,並不能完全寂滅。悉達多!你要去出家學道,至少你到我這樣的年齡才可以,不然,你是絕難如願,甚至會懊悔。
『你,現在將要統領這個國家,繼我來管理國家的政務,讓我先去出家,你是絕對不能的。你舍了父親,忘記了嗣國的重任,這是很不合理的。你趕快打消這個念頭,順從世間之法,繼承王位,等到你治理國家數十年後,你對國家盡過義務,那時候你才可以去出家。』
太子聽了父王的話後,很恭敬的向父王稟白道:
『父王!你說的這些話,早就在我的心中想過,如果現在父王能保證滿足我的四個願望,我也可以考慮不去出家。這四個願望就是:第一、沒有衰老的現象,第二、沒有疾病的痛苦,第三、沒有死亡的恐怖,第四、所有的東西不損不滅!』
淨飯大王連連的搖頭道:
『悉達多!你絕不可以說這樣的話,這四個願望,誰也不能保證的。悉達多!如果你要求別人保證你這四點願望,給人知道了,一定要嘲笑你這無智的要求。你現在立刻停止要求出家的心,我在最近就要你繼承我的王位!』
太子很有禮貌而又沉重的說道:
『這四點願望如果沒有人保證,請父王還是聽許我的出家吧!讓我自己去成就這四點願望。
『我此刻,好象住在一個被火燒起來的房子裡,我必須要走出這個房子,尋求一個安穩的地方。聚必有散,會必有離,這是最普通的道理。世界上無論什麼人,用合理的方法生活也得要死,用不合理的方法生活也是要死。死,人生畢竟是不能免的。那又為甚么不在合理的生活中去尋求解脫呢?』
淨飯大王已經知道太子的心是不可迴轉,他只有盡力的想出種種的方法來留他。他想,這個時候跟他講話是無益的,只有再增加更多嬌美的宮女,添置更多悅耳的樂器,引誘太子情慾的心。除此,他又令人日夜防衛,阻止太子的出家;國中諸大臣,也常到太子的宮中,勸他接受父王之命,預備嗣位的大典。
太子在宮中辟了一間靜室,很少去看望耶輸陀羅和羅侯羅,而耶輸陀羅也因為初生愛子,所以她的時間和樂趣,大都集中在羅侯羅的身上,總以為夫君忙著國事,無暇進入她的宮門。
太子每次見到父王的時候,都看到他在愁眉苦臉,太子心中更覺得王宮像鳥籠一樣的關閉著他,使他苦惱!
宮中的宮女,奉國王的命令,一時一刻都不肯離開太子的周圍,一顰一笑,都竭盡媚力要去拉轉太子的心,像深秋森林裡的鹿,獵夫的一舉手一投足,牠們都絲毫不敢懈怠的在細心注意。
然而,太子並不要獵取這些自作多情的鹿,他並未把她們看在眼中。她們穿著盛裝,鼓著精神,在深夜裡,還奏著美妙的音樂。音樂是令人陶醉的,但太子的心,卻是遠遠的,遠遠的,空無一物。
宮女們長時間的演奏,終於是疲倦了。有一天夜中,她們因為整日辛勞,不覺都昏迷的睡去,容顏上的脂粉塗得已不均勻,身體上呈現出種種的醜態,有的是仰天而臥,有的是捲曲睡眠,樂器散亂在她們的身旁,瓔珞像鎖煉似的掉了下來,和著裝飾的衣裳而眠的像捆縛在她們身體上的繩索,抱著琴瑟而臥的像剛被處決的囚犯,有的依著牆睡去的像殺人的弓箭掛在牆上,有的伏在桌上而眠的像是上了絞刑,有的流著涕涎,有的發出鼾鼻,有的合眼開口,有的磨著牙齒,千姿萬態,實在是極盡了醜陋!
太子本來是睡在床上,聽到煩擾的音樂和歌聲停止下來,窗外照進銀輝似的明月,太子此刻再也不能入眠,他即披衣而起,看看睡在床上披頭散髮的耶輸陀羅,懷中抱著羅侯羅,他沒有驚動她們就走出來,當他經過宮女們歌舞的地方,太子舉目一看,不禁驚訝萬分!這些宮女起初都是很妖艷的姿容,而此刻都變成如此的醜態,太子沉默的看了一會,只是感嘆不置!他的心中不覺油然的生起一個念頭:
「這一切世事是這樣的虛假,我不能再有一刻的躊躇,我要趕快離開這裡去尋求解脫的地方!」
太子實時下了堅定的決心,他望了睡著的耶輸陀羅及羅侯羅最後的一眼,就經過沉睡著的宮女身旁,輕輕的走向車匿住的地方。
『車匿!把白馬犍陟帶來!』
『這樣的深夜,你要到甚么地方去呢?』車匿低聲的問。
『我要出城飲甘露的泉水,你快點把馬牽來,那個泉水的地方有不死之鄉!』
車匿已經知道太子的本意,囁嚅著說:
『太子!夜深了,這時候出城,對於貴體的有妨礙的,還是懇求你明天的早晨再去吧!』
『車匿!你沒有聽到我叫你把犍陟帶來!』
這樣低低而又有權威的聲音,使車匿感到非常的畏縮而驚怖,車匿以為太子深夜出城,應該要稟告大王,得到大王的旨意才行。然而威嚴的太子看著他,使他不得不把太子愛用的白淨的駿馬犍陟牽出,太子摸撫著馬的頭,好象對人講話似的對犍陟說道:
『犍陟!父王當初騎了你,往來在千軍萬馬之中,終能獲得勝利。我現在也要仗你往昔的英勇,帶我到有甘露的不死之鄉!戰鬥的時候,有眾多的軍旅;遊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陪伴;商人去求寶,樂從的人也很多;但是,苦樂相共的難友,真實為道的良朋,那就很稀少了!這二者如果都能獲得,實是人生極大的幸運。犍陟!我現在出城,為了解脫生死的大事,為了傳播救世的聖音,為了救拔苦海中的眾生,你!犍陟!假若你要救濟你自己的將來,那你就要應該先分一點幸福給其它的眾生,竭盡你的力量,走在漫長的旅途之中,萬萬不可疲倦!』
太子說罷,跨上了馬,馬鞭一揚,命令車匿一同出城了。
人,像天上靜靜滿輪的明月;馬,像上空迅速飄浮的白雲;沒有喘息,沒有嘶聲,城內的萬象都寂寂的在睡眠,唯有太子和馬的心很銳,賓士如流星一般,東方還未白,已經行程數十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