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望皖公山》

《江上望皖公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詞之一。

作品原文

《江上望皖公山》①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②,巉絕稱人意③。
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④。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⑤,投跡歸此地。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唐書·地理志》,舒州潛山縣有皖山。《太平御覽》:《漢書·地理志》曰:皖山在灊山,與天柱峰相連,其山三峰鼎峙,疊嶂重巒,拒雲概日,登陟無由。《山經》曰:皖山東面有激水,冬夏懸流,狀如瀑布,下有九泉井,有一石床,可容百人。其井莫知深淺,若天時亢旱,殺一犬投其中,即降雷雨,犬亦流出。《方輿勝覽》:皖山在安慶府淮寧縣西十里,皖伯始封之地。《江南通志》:皖山,一名皖公山,在安慶府潛山縣,與潛山天柱山相連,三峰鼎峙,為長、淮之扞蔽。空青積翠,萬仞如翔,仰摩層霄,俯瞰廣野,瑰奇秀麗,不可名狀。上有天池峰,峰上有試心橋、天印石。瓮岩狀如瓮,人不可到。有石樓峰,勢若樓觀。
②揚雄《校獵賦》:於是天清日晏,顏師古註:晏,無雲也。陸游《入蜀記》:北望,正見皖山。
③太白《江上望皖公山》詩:“巉絕稱人意。”“巉絕”二字,不刊之妙也。
④《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⑤甄鸞《笑道論》:《神仙金液經》雲,金液還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燒水銀,還復為丹,服之得仙,白日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

作品譯文

奇特的山峰,奇特的雲,相映成趣,滿山的秀木鬱鬱蔥蔥,秀色無邊。
清爽無雲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嶺,特別中我心意!
獨自一人在滄江上遊玩,整天都提不起興趣。
但是由於鍾愛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徑?
皖公山,我已經對你傾心,但是,還不是流我在這裡的時候。我們簽個約定:
等我丹藥煉成,我將在此地歸隱,陪你,永遠陪你!

作品評析

此詩當作於安史之亂以前,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曾經一度迷戀於煉丹。
此詩一路平平道來,好像和老朋友嘮嗑一樣,情緒也是一波三折,味道濃郁。一開篇既是兩好句:“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可以看出李白真的很喜歡此地。
“巉絕稱人意”這句曾經被親臨此地的陸游倍加讚賞,認為是絕佳的詩句。“默然遙相許”,更是把李白喜愛此地的心情表露無遺。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