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課題是在了解空氣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氧氣,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和認識規律。通過學習氧氣的性質能更好的理解氧氣的用途,同時在做氧氣的性質實驗時,不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學生還能在實驗活動的過程中,練習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為氧氣的製取做好準備,也為後續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及製取做好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重點
氧氣的化學性質難點
1.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2.培養學生主動觀察、思維、動手實驗能力、語言表達的完整和準確性。
3.理解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學情分析
本課題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地學習物質,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認識物質的一般方法。因為學生對實驗探究還剛起步,他們對實驗探究的意識、信心及方法步驟,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增強、提高和掌握。同時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也剛剛開始,處於盲目階段,讓學生通過觀察對實驗現象做到系統、準確的描述,是需要老師逐步引導的。根據學生認識上的特點,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突出了實驗,讓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為增強效果;教學中,多採用了多媒體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知欲。通過實驗探索和討論交流,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啟發和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信息的分析,認識化學變化及其基本特徵,同時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學會觀察實驗和實驗探索方法,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氧氣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氧氣的化學性質較活潑。
②知道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認識硫、磷、碳與氧氣反應的現象、文字表達式。、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探究問題方法;
②通過活動和探究,體會觀察實驗現象。
③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養成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態度。
②讓學生在五彩繽紛的化學變化中體驗,並從中得到知識、能力、體驗。
教學方法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不同的活動,通過啟發引導,討論歸納,科學實驗探究方法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並在活動中團結協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務。充分利用視頻展示台、分組實驗以及課件等多種教學手段以達到教學目標。教學用品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台、燃燒匙、盛滿氧氣的集氣瓶、酒精燈、滴瓶、打火機、坩堝鉗、鑷子、燒杯;牙籤、硫、木炭、石灰水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活動一 引入課題 | ||
【問題討論】:假如你去登喜馬拉雅山,你將準備哪些用品?為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從學生了解氧氣可供給呼吸這一點導出課題。 【追問】:健康的人長時間地吸入純氧對身體是否有益? 【課件展示】:卡片資料――人吸入氧氣後,體內進行的是一種緩慢氧化過程,能夠不斷地放出能量,供給體內各個器官的需要,保持體溫恆定在36.5℃.如果長時間吸入純氧,體內氧化速度過快,放出的熱量過多,正常的生理機制發生紊亂,使體溫升高,會出現病態。 【板書】:課題2 氧氣 | 討論、交流、發言。 | 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走進課堂,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資料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氧氣的欲望。 |
活動二 氧氣的物理性質 | ||
【提出問題】:①化學主要是研究什麼的一種科學?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 ②其中最主要的是物質的性質,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那么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呢?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 【實驗探究】:每組同學前均有幾瓶氧氣,觀察氧氣的。並請同學們描述。 【思考】:①盛氧氣集氣瓶均是正放在桌面的,由此你能得出氧氣有什麼物理性質? ②氧氣難溶於水,但能否說氧氣不溶於水?你能用一個實例來說明水中存在氧氣嗎? 【思考討論】:大家都知道,常壓下水蒸氣降溫會變成液態,繼續降溫會變成固態。哪么氧氣是否有這樣的三態變化呢? 【聯繫生活】:生活中我們在什麼地方見過氧氣?儲存氧氣的鋼瓶是什麼顏色的? 【板書】:一、物理性質 1. 色、味、態: 2. 密度: 3.溶解性: 4.三態轉化: | 討論發言。 觀察、發言。並從色、態、味方面描述。 觀察、討論、交流、發言。 閱讀課本自學 學生回憶、發言 | 由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出新知識,使知識的引入自然流暢 讓學生在觀察、思考、 討論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通過類比加深對氧氣的三態變化的認識。 |
活動三 氧氣的檢驗 | ||
【提出問題】:我告訴同學們,集氣瓶中的氣體是氧氣。大家可能懷疑。哪么如何檢驗集氣瓶中的氣體是否是氧氣?(提示: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時學過。) 【實驗探究】:請學生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集氣瓶中的氣體,並仔細觀察現象。 【討論思考】:空氣中也有氧氣,為什麼帶火星的木條在空氣中不復燃,在氧氣中卻復燃呢?(對學生的發言給予評價) 【強調】:氧氣有阻燃性。氧氣的濃度越高,氧氣與可燃物接觸的機會越多,反應就越劇烈,燃燒越旺。 【套用練習】:現桌上有三瓶無色氣體,分別是氧氣、空氣、氮氣,如何區別? (對學生的發言給予評價) 【板書】:二、氧氣的檢驗 | 回憶並回答:氧氣的檢驗方法。 操作、仔細觀察、發言(請一小組代表描述) 討論、交流、發言。 思考、交流、發言。描述鑑別的操作、現象、結論。(其他小組補充) | 讓學生嘗試探究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使學生在分析比較中獲得知識,並了解濃度、接觸面對反應的影響。 |
活動四 氧氣化學性質 | ||
【實驗探究1】:碳、硫分別在空氣和氧氣的燃燒實驗。 【分組實驗】:實驗注意事項(帶學生閱讀並簡要解釋): ①仔細觀察點燃前,木炭和硫在空氣中是否有變化。點燃後,能否持續燃燒,有何現象。反應後,對生成物的進行觀察和檢驗。 ②木炭與氧氣反應時,為使集氣瓶中的氧氣能與木炭充分反應,應將木炭由上而下,緩慢插入瓶底。 ③硫與氧氣反應時,選擇瓶底有少量水的集氣瓶。硫粉取少點。 ④實驗結束後將木炭、硫插入盛水的燒杯中,使其熄滅。 【討論思考】:①硫和氧氣發生反應的條件是什麼? ②硫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燃燒現象為什麼不同? 【了解】:可見物質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支持燃燒的氧氣(空氣)、可燃物達到一定溫度。 【述】:請兩位同學將以上兩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出來。 (對學生的書寫給予評價,並強調反應條件。) 【實驗探究2】:鐵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 【提出問題】:生活中,同學們見過鐵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嗎?哪么鐵在氧氣中能否燃燒呢? 【展示課件】:鐵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視頻。(請學生仔細觀察視頻、注意操作、實驗現象) 【討論思考】:通過視頻學習思考: ①火柴的作用是什麼? ②為何將鐵絲繞成螺鏇狀? ③為何待火柴即將燃盡時再將鐵絲伸入氧氣瓶中? ④為何預先在集氣瓶中裝少量水或在瓶底鋪一薄層細沙? 【板書】三、化學性質 1.與碳的反應 2.與硫的反應 3.與鐵反應 【小結】: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可以支持燃燒,可以跟很多物質發生反應。氧氣含量越高,燃燒越劇烈。 | 學生分工協作,一位做碳燃燒的實驗,一位做硫燃燒的實驗,一位觀察、紀錄。小組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一小組代表描述實驗現象。(其他小組補充) 討論、發言 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書寫(其他同學在下面書寫) 猜想 觀察、傾聽、思考 討論、交流、思考、發言 | 讓學生在分工協作中獲得知識,體會其中的樂趣。使學生養成從實驗到分析再到結論的習慣。 培養學生觀察、對比分析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探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欲望。 通過實例讓學生掌握觀察實驗的程式,並掌握實驗探究的方法步驟。 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
活動五課堂小結、作業 | ||
【組織討論】:師生共同總結氧氣的性質。 【課件回放】: 【作業】: | 共同回憶 | 通過交流,提高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讓學生體會知識脈絡的形成過程。 |
【板書設計】
課題2 氧氣
一、物理性質1. 色、味、態: 2. 密度: 3.溶解性: 4.三態轉化:
二、氧氣的檢驗
三、化學性質
1.與碳的反應 2.與硫的反應 3.與鐵反應
小結: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可以支持燃燒,可以跟很多物質發生反應。氧氣含量越高,燃燒越劇烈。
課後反思
在本節課中,首先從氧氣用途(能供給呼吸)引入課題,通過資料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氧氣的欲望。然後從化學研究對象入手,一步步導入,讓學生熟悉研究物質一般方法和思路。為以後學習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金屬等物質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通過分組實驗和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分析、討論、合作、交流中自然獲得知識、能力、方法和體驗,而不是人為地將知識強加給學生。課上學生能夠主動的思考問題參與到學習中、小組合作充分,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實驗準備還不太充分。少數小組實驗台氧氣未收集滿,實驗現象不明顯。分組實驗前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仔細,出現學生實驗動手時存在盲目性,還有同學用鑷子代替坩堝鉗給木炭加熱。、
二、對於教學目標和重點的把握需要進一步提升。本節的重點氧氣的性質,也就是探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點是化學教學的關鍵,只有準確的把握目標、重點才能教給學生想學的知識。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需進一步提高。在設定問題時要避免無意義問題的提出,問題設定要具有梯度性,要能夠層層遞進的引導學生思維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同時,問題的提出也要面對全體學生,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從而體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