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政治的著眼點往往不在問題本身,而在問題的聯繫,尤其著眼於結果。也就是說,政治上採取哪種表述方式,很大程度上直接根據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就事論事。因而,相當典型地表現為這樣一個問題:科學從屬於政治。同時,由於政治又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因此,相關的政治表述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地而異”。
但是,科學則不同,就性質而論,科學只能著眼於問題本身,只能就事論事,無須顧及其他,也不能從屬於其他。一句話,科學是不能隨地而異的。
這裡所說的科學,具體指學術。政治與學術,分屬兩種不同的類別和範疇,因此,兩者在性質上都具有各自的獨立性。既然性質不同,那么,在一定的條件下,在某個具體的問題上,有的時候兩者肯定不能統一。
編輯推薦
關於民國政治的邏輯,作者解釋道:“民國政治的基本特徵在於,政治與武力高度統一,政黨作為政治集團的同時,又是一個武裝集團,武力是政治的出發點和最終依據。這一點構成了民國政治的基本邏輯。”
圍繞“中國之命運”這道命題,中國產生了兩個口號:其一,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其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兩個口號的提出,意味著國共在繼續保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同時,又進一步澄清了彼此之間的階級關係。
國共兩黨尚未經過戰場上的決定性較量,卻在政治協商會議上達成了變更國家政體並改組政府的協定,從這個意義上講,和平革命並不符合武力決定國家權力的民國政治的邏輯。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所爆發出的強烈的不滿情緒,從根本上講,正是民國政治邏輯的反彈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