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義與教育》
正文
全書共26章。前7章在論述了教育為生活所必需、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兩種教育之間的關係以及教育的社會機能以後,提出一個基本論點:“教育即生活”。杜威認為,在教育上並沒有一個使其他任何事物從屬於它的目的或目標,最接近於一個無所不包的教育目的是生長本身的原則。他說,生長的理想與以下兩種教育思想不同:一種主張教育就是從內部將潛在的能力展開;另一種主張教育從外部進行塑造工作。在他看來,教育是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組和改造。
關於教育上的“民主”概念,杜威認為“它首先是一種聯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種共同交流經驗的方式”,是"個人各種能力的自由發展"。為了實現民主主義的“美好的聯合生活”,就必須教育社會成員,發展個人的首創精神和適應的能力,必須把生長作為一切成員的理想標準。他認為,1899年他在《學校與社會》里所描述的“一個更有價值的、可愛的、和諧的”新社會,就是民主主義的具體體現。在這裡,杜威顯然把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秩序理想化了。
第 8~23章根據上述觀點,分析教育上的目的、興趣與訓練、經驗與思維、教學法和教材、課程、教育的價值、教育和職業方面等問題。杜威特彆強調目的(結果)與過程是一件事,“教育的目的在過程之中,而不在過程之外”。如果目的是在過程之中的,即從屬於活動中的目的,那么活動的自身便成為達到目的的手段,這樣的活動便是生動的,有目的的,而且有無窮的變異,具有真正的教育意義。反之,如果目的是在過程之外,即外部強加的目的,那么活動自身便不能成為達到目的的手段,這樣的活動便不能在特定的情況下激發智慧,是盲目的、機械的和有害的。杜威如此強調活動的目的性,是與他所主張的生活教育概念相聯繫,同時也是對傳統的形式主義教育的一種批判。

本書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影響很大。
配圖
相關連線
蘇聯的教育作品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隨人類社會的產生、發展而產生、發展起來的(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