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一天》
講敘了一個小女孩佩佳在媽媽的“幫組”下明白了時間的珍貴,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書名
|
《失去的一天》 |
《失去的一天》
作者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文章內容
|
文章內容 |
媽媽清晨去上班,她把九歲的佩佳叫醒,對他說:“你已經放假。你今天的任務是:在農舍旁邊栽一棵樹,讀完《遠處的青山》這本書。”倆佳想再睡一會兒,媽媽上班的時候睡覺才香呢!當他醒來時,太陽已經當空,他想馬上開始幹活。不過他又想了想:還來得及呢!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綠陰如 桑樹下,他想:“我在這裡坐一會兒再開始幹活吧。”然後他跑到果園里去,吃了一些鮮果,跟蝴蝶嬉戲了約莫半個小時,爾後又在桑樹下坐了下來。傍晚,媽媽回來了,她問兒子:“說說看,孩子,你都幹了些什麼?”可佩佳什麼事也沒做,他羞愧得不敢望著母親的眼睛。“可你要知道,我的孩子,現在地球上少栽一棵樹,人們中間少了一個知道什麼叫《遠處的青山》的人。現在,無論你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丟失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走吧,我會告訴你,人們在你失去的這一天當中做了些什麼事。”媽媽把兒子領到一塊剛犁過的田地上,指著說:“昨天這裡還是一片收割後的麥茬地,今天都已全部翻耕了一遍。這是拖拉機手乾的活。”媽媽把兒子領到用磚砌成的牆跟前,說道:“這裡早晨還只有花崗石打下的基可現在已經是一堵用磚砌好的牆啦,瞧砌工幹得多么出色。”媽媽把兒子領到一座白色大樓跟前,這裡的一切──空氣也好,牆壁也好,甚至樓房前面的青草地也好──都散發出麵包的芳香。“這是麵包房。早晨,這些麵包還是麵粉,可現在令人饞涎欲滴……麵包師整天工作,汽車一開來,麵包就運到商店裡去了。”最後,母子倆走進了圖書館。圖書管理員指著一個大書架,書架上擺著很多書。“這些書是今天大家看完的,是不久前剛還來的,而且又借走了同樣這么多的新書。”“可我卻遊手好閒……”佩佳想了想,低下了頭。現在他明白了什麼叫做“失去的一天”。
作者簡介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1970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勳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勳章、1枚紅星勳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等。
|
蘇霍姆林斯基 |
中文名: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外文名: B·A·Cyxomjnhcknn
國籍: 前蘇聯
出生地: 烏克蘭
出生日期: 1918
逝世日期: 1970
職業: 教師
畢業院校: 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
主要成就: 兩枚列寧勳章1枚紅星勳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
教育意義
|
教育意義 |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從而教育學生要懂得珍惜時間。通過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樹立珍惜時間為榮,虛度光陰可恥的觀念。
蘇聯的教育作品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隨人類社會的產生、發展而產生、發展起來的(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