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夫》

《殺夫》

《殺夫》寫的是日據時代的農業社會生活,“在農業文明之下,社會表情是封閉、落後與暴力的,貧窮是其本質特徵。”“吃不飽”的女性被人殘害欺凌,“性”成了她們為維持生存而不得已換取的“飯票”。

基本信息

簡介

《殺夫》《殺夫》

《殺夫》是李昂最重要的代表作,曾經喚起了她明確的女性意識和書寫自覺。
《殺夫》寫的是日據時代的農業社會生活,“在農業文明之下,社會表情是封閉、落後與暴力的,貧窮是其本質特徵。”“吃不飽”的女性被人殘害欺凌,“性”成了她們為維持生存而不得已換取的“飯票”。

創作背景

1976年李昂赴美,住在白先勇加州的家中,偶爾在桌上翻到一本《春申舊聞》(陳靜山著),這本小冊子中記載的都是上海灘十里洋場的奇聞軼事,李昂本是作消遣,不料被其中一篇《詹周氏殺夫》吸引住了。詹周氏是個信佛的女人,其夫是屠夫,以殺豬為生,那個男人以殺豬為樂趣,還常常戲弄信佛的老婆,強迫詹周氏看他殺豬,從不殺生的詹周氏嚇得閉住眼睛。但丈夫不放過她,把妻子當作取樂與施虐的工具。日久天長,詹周氏有點瘋了,她趁丈夫熟睡,把他斬成8塊,放在床下。不料那屋子的地板有縫,血就流到樓下二房東家中,那房東以為是豬血,也不當一回事。但她藉口污血弄髒了她屋子,要賠一條豬腿,詹周氏這時已經不知所措。二房東上來敲竹槓,結果從床下拖出一條人腿。案發後,詹周氏被判了死刑,但未到槍斃日,抗戰勝利了,詹周氏也不知去向。
李昂說:“這段史料很有價值,我把殺夫的背景搬到了台灣鹿港,寫出屠夫殘忍背後的東西。”《殺夫》發表後,在海峽兩岸引起轟動。

文學鑑賞

《殺夫》對封建勢力摧殘女性的罪惡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痛擊。從林市母親的命運來看,作為被封建家族勢力掃地出門的寡婦,她帶著年幼的女兒,住在破廟裡乞討度日。在許多天吃不飽飯的時候,一個軍人以兩個飯糰為誘餌,強姦了林市的母親。得知此事,林市的叔叔便動用封建族權的力量,將林市的母親毒打後墜石投河。而在林市的命運主線描述中,從叔叔的家庭奴隸,到丈夫陳江水的性奴隸;從孤苦無依中對鬼魂的敬畏,到忍無可忍殺夫而遭遇的極刑,林市的一生成為父權制巨型語碼下舊時代婦女非人境遇的悲劇性寫照。
《殺夫》的世界裡,一方面是林市的叔叔為代表的兇惡、無恥、虛偽的封建家族勢力;另一方面是野屠戶陳江水為標誌的獸性與血腥的夫權統治,弱女子林市為了生存的輾轉掙扎,無論是在暴力、侮辱下的馴服、哀求、拜禱,還是嘗試經濟自救、企圖逃離家庭的“突圍”,都無法改變她受人宰割的絕境。林市被逐步非人化、最終走向精神崩潰的過程,赤裸裸地見證了傳統架構下男性權力的猙獰面目。在這個男性權力統治的世界裡,叔叔為了換取長期吃肉不要錢的“肉票”,可以把孤女林市賣給野屠戶陳江水為妻;陳江水因為掌握家庭經濟權力和男性役使權力,可以任意對妻子進行原始獸性的性虐待和性掠奪,並屢屢以食物作為充滿病態快感的獎懲工具。而林市這個弱女子,為求免於飢餓,惟有默默地忍受男性施加給自己的性暴力。情慾、暴力和食慾這些人類原始本能在男權社會中的交織,把女性變成了可以任意買賣的物品,供人洩慾的工具,服侍男性的奴隸。林市在父權統治下經濟不能自立的生存淒涼和自我被物化的悲哀,寫盡了舊時代里“生為女人不是人”的女性悲劇。
後來,在陳江水再次施暴後的酣睡中,林市變得精神恍惚,一氣之下將陳江水斬成肉塊。這種忍無可忍的“性反抗”和以弱殺強的原始性突圍,蘊含的正是對男權秩序的顛覆精神。“在象徵意義上,可說是代表了對於女性遭受物化的反抗與控訴,將女性分崩離析、飽受切割的自我主體,投射到男性的肉體上。”
《殺夫》令人深思的場景還在於,陳江水對林市長期的性暴力壓迫,周圍環境可以置若罔聞;而林市在精神恍惚、忍無可忍之中殺了陳江水,卻不僅要被判決槍斃,還要應所謂“社會輿論、民俗國情,在送大牢前特將林市綁在送貨卡車上,有八名刑警監押,另一人打鑼遊街。”在這裡,“‘示眾’無疑象徵著被逐出歷史的女性,連同他們對歷史發言的權利,也一道被驅逐了。”

相關評價

著名作家白先勇曾給予《殺夫》以很高的評價。他說:“《殺夫》這篇小說非常複雜,寫人性的不可捉摸,人獸之間剃刀邊緣的情形,寫得相當大膽,相當的不留情面。寫沒有開放的農業社會中,中國人的陰暗面,把故事架構在原始性的社會裡來研究人獸之間的一線之隔。這是一篇突破性的作品,打破了中國小說的很多禁忌,不留情地把人性最深處挖掘出來了。”

作者簡介

李昂李昂
李昂是台灣當代著名女作家。1952年生於台灣彰化的小鎮鹿港,原名施淑端,筆名李昂、李晉等。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獲美國奧勒岡大學戲劇碩士,後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在其作家姐姐施淑、施叔青的薰陶下,喜愛寫作。1980年末(17歲)開始發表作品,當時她還在中學上學。高一時(1968年)即以處女作《花季》發表報刊而登上文壇。曾獲獎項:1988年《愛情試驗》獲聯合報文學佳作獎;1981年《誤解》獲時報文學佳作獎;同年《別可憐我,請教育我》獲時報報導文學獎;1983年獲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1991年《鹿窟紀事》獲時報文學優等獎;2002年賴和文學獎。
1983年以中篇小說《殺夫》獲《聯合報》中篇小說獎第一名,引起台灣文壇的轟動。其後,《暗夜》再度引起反響。其作品繼承了近現代台灣文學懇切內求的風格。深刻揭露了台灣社會的陰暗面。對無辜受害者寄予深切同情,反映了作者彷徨抑鬱的心態。而後期作品,筆鋒敏銳,書中角色留給讀者深刻印象。王德威在《北港香爐人人插》一書中形容她像個舞文弄墨的巫者,召喚讀者進入一個曲折詭媚、瀰漫蠱惑邪祟的世界——那不可言說的性的世界:她代替了讀者口吐狂言或穢言,坐實了別人羞於啟齒的戒懼及幻想。
她結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混聲合唱》(1975年中華文藝月刊)、《人間世》(1976年大漢出版社)、《愛情試驗》(1982年洪範書店)、《她們的眼淚》(1984年洪範書店)、中篇小說《殺夫》(1983年聯經出版公司),作家訪問記《群像》(1976年大漢出版社)等。李昂對台灣現實社會出現的種種現象十分關注,細心觀察,並在自己的作品裡加以反映。小說《生活試驗:愛情》、《有曲線的娃娃》、《人間世》、《莫春》、《迷園》、《禁色的愛》、《走過情色時光》都以兩性關係入手。通過女性命運的波折,折射出社會某些特徵等。
李昂善於運用尖銳敏感的筆觸,打破社會的制約和禁忌,以剖析人物心理來展現時代群象、探討社會問題。小說主題大多環繞著現代人的情愛和性愛問題上,她對青年男女在社會轉型期所碰到的性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有相當的了解。除了小說創作外,她也有節奏輕快、筆調浪漫的散文出現,如《貓咪與情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