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未來》

《歐洲的未來》

《歐洲的未來》是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學作品。

這是一本對剛剛進入21世紀的歐洲及其未來發展進行全方位探討評估的書。該書準確描述了現在的歐洲所面臨的巨大而複雜的挑戰。通過對歐洲歷史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現實的政治經濟軍事因素分析、作者為新歐洲提供了三種可能的模式,並進而對轉型中的國際關係格局、一個強大的歐洲應該如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以及在一個多極化的未來中與美國霸權的關係模式進行了前瞻性的分析。

基本信息

《歐洲的未來》《歐洲的未來》
作 者: 帕羅海墨
出 版 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I S B N: 7564100761
頁 數: 296
開 本: 16開
封面形式: 簡裝本
定 價: 59元
出版日期: 2005-8-1

內容簡介

本書從生態與環境、城市規劃和人類生活的現狀出發,預測和探討關於歐洲未來的發展。作者對歐洲工業已開發國家大批量生產和過度消費所造成的環境負擔表現出深切的關注,並充滿智慧地對未來的人口土地能源交通生態城市等重大問題解決的技術性方案進行了探討和描述,並明確地指出必須從工業生產方式和人類生活方式、從社會管理和城市協調功能方面進行徹底的改革。本書論及的許多問題充滿了對人類未來生存的許多創新理念、理論構思和智慧預言,這正是在中國今天或在不久的未來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或將要面對的而且必須加以克服的問題,因此本書對政府決策部門和管理部門、高等院校和相關科研機構的領導、科技工作者、設計師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均具有啟迪和參考價值

特色及評論

本書提出了這樣的構想:事實上,人類歷史已經積累了在地緣政治僵局中擺脫困境的實踐經驗。二戰結束之後,在形成新的歐洲共同體的過程中,歐洲的政治家並沒有把一個往昔的對手德國摒棄在外,相反是把它緊緊地包容在煤鋼聯營體中。在而後的經濟整合中,德國在一個共享、互利和有著共同奮鬥目標的歐洲框架中得到發展;而歐洲則得益於這樣一個昔日仇敵的能量、智慧與資源,也日益取得了繁榮與進步。能否把這樣的經驗運用於今日之世界呢?作者認為完全可以,也即美國、歐盟與俄羅斯之間可以不以那種傳統地緣政治的零和式博弈的方式處理各自相互關係,而是形成一個以歐美合作為基礎,同時也與昔日的對手俄羅斯,甚至包括中國建立協同發展的歐亞均衡體系。在作者來看,這是一個多邊合作但各施所長的國際結構模式

本書中強調的一個核心思想是,當代歐洲和歐洲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是李斯特馬克思凱恩斯哈耶克等思想家的精神遺產交融貫通發生作用的結果。李斯特是歐盟一體化進程中起引擎作用”法德同盟”的倡導者,馬克思有關資本主義是不穩定的理念對歐洲產生重要影響,凱恩斯則樂觀地預計新重商主義國家將在新的合作機制下共處,而哈耶克的限制國家權利的主張對歐盟的貨幣一體化提供了重要啟迪。他最後得出結論認為,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大國間的合作與協調是應優先考慮的問題。《歐洲的未來》一書,不僅深刻地揭示了當前國際關係和國際合作機制的困境,使我們意識到,以“現實主義”或“理想主義”、“單邊主義”或“多邊主義”等概念很難把握複雜的國際圖景;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該書從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的角度為我們理解諸如美歐關係、中國外交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誠然,我們不能期望該著作指引我們進行具體的外交操作,但它的確為我們更好地把握未來大國關係走向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