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勝院沃洲亭》

《會勝院沃洲亭》

對於這樣一位大文學家、大詩人、大名人,且在建德為官時又為民愛民,用詩歌這一形式表達民間百姓的怨憤,人民自然崇敬他、熱愛他。所以梅公的德政、仁政在時隔九百多年後的今天仍在東至人民中傳誦。梅公雖然在仕途上極不得意,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他懷著無限的悲憤、苦悶、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寫出了大量的激動人心的詩篇。梅堯臣任建德縣令的五年間,為人誠厚,清高自持,頗能體察民間疾苦,儘自己的力量做了許多惠政於民的事情。

作品信息

【名稱】《會勝院沃洲亭
【年代】宋
【作者】梅堯臣
【體裁】詩詞

作者

梅堯臣

詩詞正文

前溪夾洲後溪闊,風吹細浪龍鱗活。

梅堯臣梅堯臣

孤亭一入野氣深,松上藤蘿籬上葛。
葛花葛蔓無斷時,女蘿莫翦連古枝。
當年吾叔讀書處,夜夜濕螢來復去。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詩人。梅堯臣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皇祐三年(1051)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世稱梅都官。早年詩作受西體影響,後詩風轉變,提出與西派針鋒相對的主張。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摒棄浮艷空洞的詩風。在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
意境含蓄等特點,提倡“平淡”的藝術境界,要求詩寫景形象,意於言外。他的《田家四時》、《田家語》、《汝墳貧女》、《襄城對雪》、《魯山山行》、《晚泊觀雞斗》、《東溪》、《夢後寄歐陽永叔》等詩都體現了這種造語平淡而意在言外的作詩主張。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蘇梅”。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稱之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為《孫子兵法》作著,梅著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本。詞存二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