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45年8月2日,波茲坦會議結束時簽署了波茨坦協定(Potsdam Agreement),在條款中規定,同盟國將占領和管理德國,並劃定臨時性的德波邊界為奧德河-尼斯河線。根據波茲坦協定 1.3.1款之規定:該協定將是臨時性的,一個對德和約將最終取代該協定,當一個足夠能達成此目的的德國政府建立後。“德國問題”隨後變成了冷戰的標誌之一,直到80年代後期,在建立一個統一的德國政府以便於簽署條約最終解決德國問題上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小的進展。意義
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和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的人民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民主的,擁有完全主權的德國的願望變得明朗。德國人願意接受波茨坦協定,這使得相關的各方談判一個最終解決的方案變得可能。1990年9月12日。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在莫斯科簽署。也為同年10月3日的德國統一鋪平了道路。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規定,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四國放棄在德國原先擁有的特權,包括柏林。因此,1991年3月15日,統一的德國擁有了完全主權。蘇軍在1994年底撤出德國。德國同意限制軍隊數量不超過370,000人,其中陸軍和空軍不超過345,000人。德國也承諾不擁有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尤其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仍然適用於統一後的德國,而且,任何其他的國家也禁止將核武器和運載工具駐紮或部署在前東德,東德將成為一個無核區域。
條約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德國確認和波蘭的國際邊界,以及1945年戰敗後所被割讓的領土。以防止德國在未來對於奧德河-尼斯河線以東領土的任何主張,德國也同意簽署一個於波蘭的單獨條約以確認他們之間的現有邊界,德波邊界條約於1990年11月14日簽署。
雖然西德和東德分別作為兩個實體簽署了德波邊界條約,但德波邊界條約也被統一後的德國逐條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