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杜甫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
水闊蒼梧野,天高白帝秋⑴。
途窮那免哭?身老不禁愁⑵。
大府才能會,諸公德業優⑶。
北歸沖雨雪,誰憫敝貂裘⑷?
作品注釋
⑴上句記地,切湖南。下句記時,切暮秋。白帝,是司秋的神,與白帝城無涉。此二句有舉目非故鄉之感。⑵此二句自敘。杜甫的愁很大,少壯時,還可以“放歌破愁絕”,“一酌散千憂”,而今都不行了,所以說“不禁愁”。
⑶此二句頌辛京杲和親友。唐時謂節度使府為“大府”,這裡指觀察使。才能會,所謂濟濟多士。
⑷暮秋從湖南出發,到秦中,已是冬季了,故曰“沖雨雪”。黃生云:“接聯(第二聯)及尾聯,口角愈傷悲,身分愈高傲,由其氣足以振之故也。”
作品簡析
這是公元七七〇年秋杜甫在長沙所作,是杜甫最後的一首五律,目的是希望親友們能送點盤川。這年夏四月八日,長沙曾發生臧玠的亂子。這個亂子到底是什麼時候、是怎樣平下來的,後人雖不十分清楚,但據《唐書·代宗紀》:“大曆五年五月,癸未,以羽林大將軍辛京杲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又《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七《辛京杲傳》:“京杲,肅宗時累遷鴻臚卿,為英武軍使。代宗立,封庸國公,遷左金吾衛大將軍,進晉昌郡王,歷湖南觀察使,後為工部尚書,致仕。”可見這位新湖南觀察使,乃是皇帝左右很重要的一員大將,這個亂子,大概就是由他來收拾的。時間,則當在六月。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杜甫為什麼忽然改變原來南下郴州的計畫,又由耒陽折回長沙的過程。杜甫無時無刻不想北歸,避亂南下,本是萬不得已,現在亂子既已平定,他自然要掉轉船頭北歸了。這是毫無足怪的。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