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府》

《宿府》

《宿府》是唐朝大詩人杜甫的著作之一,詩詞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廣為傳頌,深受後人喜愛。這首詩是依人作客,抒寫旅愁,有一種百無聊賴之情。前四句寫景,後四名抒情。首聯寫獨宿江城,環境清寒;頷聯寫“獨宿”的所聞所見;頸聯寫戰亂未息,處世艱難;末聯寫漂泊十年,如今暫且棲安。全詩表達了作者悲涼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懷才不遇的心緒。

基本信息

原文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作者】: 杜甫
【朝代】:

作者小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盛唐大詩人,號稱“ 詩聖”。原籍 湖北襄陽,生於 河南鞏縣。 初唐詩人 杜審言之孫。 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體裁】: 七言律詩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十四寒;可"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通押。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

注釋

①府: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杜甫當時在嚴武幕府中。
②井梧:梧桐。葉有黃紋如井,又稱金井梧桐。
③永夜:整夜。自語:如自言自語。中天:半空之中。
④風塵荏苒:謂戰亂已久。荏苒:指時間推移。
⑤伶俜(pīng):流離失所。十年事:杜甫飽經喪亂,從天十四年安史之亂發生至今,正是十年。強移:勉強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參謀一職。杜甫此次入幕府,出於為一家生活而勉強任職,雖是應嚴武盛情邀請,但也只是求暫時安居。

韻譯

深秋時節,幕府井邊梧桐疏寒;獨宿江城,更深人靜殘燭暗淡。
長夜裡,號角聲有如人的悲語;中天月色雖好,誰有心情仰看?
亂中四處漂泊,親朋音書皆斷,關塞零落蕭條,行路十分艱難。
忍受困苦,我顛沛流離了十年;勉強棲息一枝,暫借幕府偷安。

背景

代宗廣德二年(764)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保薦杜甫為節度使幕府的參謀。做這么個參謀,每天天剛亮就得上班,直到夜晚才能下班。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下班後來不及回家,只好長期住在府內。這首詩,就寫於這一年的秋天。所謂“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為別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獨宿”。

賞析

首聯倒裝。按順序說,第二句應在前。其中的“獨宿”二字,是一詩之眼。“獨宿”幕府,眼睜睜地看著“蠟炬殘”,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見於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則通過環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涼。未寫“獨宿”而先寫“獨宿”的氛圍、感受和心情,意在筆先,起勢峻聳。
頷聯寫“獨宿”的所聞所見,誠如方東樹所指出:“景中有情,萬古奇警”。而造句之新穎,也令人嘆服。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而這一聯卻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讀起來有三個停頓。翻譯一下,就是:“長夜的角聲啊,多悲涼!但只是自言自語地傾訴亂世的悲涼,沒有人聽;中天的明月啊,多美好!但儘管美好,在漫漫長夜裡,又有誰看她呢?!”詩人就這樣化百鍊鋼為繞指柔,以頓挫的句法,吞吐的語氣,活托出一個看月聽角、獨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現了無人共語、沉鬱悲抑的複雜心情。
前兩聯寫“獨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後兩聯則就“獨宿”之景,直抒“獨宿”之情。
“風塵”句緊承“永夜”句。“永夜角聲”,意味著戰亂未息。那悲涼的、自言自語的“永夜角聲”,引起詩人許多感慨。“風塵荏苒音書絕”,就是那許多感慨的中心內容。“風塵荏苒”者,戰亂侵尋也。詩人時常想回到故鄉洛陽,卻由於“風塵荏苒”,連故鄉的音信都得不到啊!
“關塞”句緊承“中天”句。詩人早在《恨別》一詩里寫道:“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好幾年又過去了,卻仍然流落劍外。一個人在這淒清的幕府里長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怎能不心事重重!“關塞蕭條行路難”,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憶弟之情有增無已,還是沒法子回到洛陽啊!
這一聯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時的心情很複雜,怎能用兩句詩寫完!於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給讀者留下了結合詩人的經歷去馳騁想像的空間。
尾聯照應首聯。作為幕府的參謀而感到“幕府井梧寒”,這就會聯想到《莊子·逍遙遊》中所說的那個鷦鷯鳥來。“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自己從安史之亂以來,“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那飽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經忍受過來了,如今為什麼又要到這幕府里來忍受“井梧寒”呢?用“強移”二字,表明自己並不願意來占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嚴武拉來的。用一個“安”字,不過是自我解嘲。看看這一夜徘徊徬徨、輾轉反側的景況,能算是“安”嗎?

評析

這首詩是依人作客,抒寫旅愁,有一種百無聊賴之情。前四句寫景,後四名抒情。首聯寫獨宿江城,環境清寒;頷聯寫“獨宿”的所聞所見;頸聯寫戰亂未息,處世艱難;末聯寫漂泊十年,如今暫且棲安。全詩表達了作者悲涼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懷才不遇的心緒。
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然而無數事實證明這理想難得實現,所以早在乾元二年(759),他就棄官不作,擺脫了“苦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的牢籠生活。這次作參謀,雖然並非出於自願,但為了“酬知己”,還是寫了《東西兩川說》,為嚴武出謀劃策。但到幕府不久,就受到幕僚們的嫉妒、誹謗和排擠,感到日子很不好過。因此,在《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里訴說了自己的苦況之後,就請求嚴武把他從“龜觸網”、“鳥窺籠”的困境中解放出來。讀到那首的結句“時放倚梧桐”,再回頭來讀這首的“清秋幕府井梧寒”,就會有更多的體會。詩人寧願回到草堂去“倚梧桐”,而不願“棲”那“幕府井梧”的“一枝”;因為“倚”草堂的“梧桐”,比較“安”,也不那么“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