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入門:聰明人不可不知的167個經典故事》

《智慧入門:聰明人不可不知的167個經典故事》

《智慧之門》從中國歷史文化寶庫中擷取了167個具有代表性的有關智謀的故事,加以精闢的點評,是一本啟迪智慧、開拓思維的人生智慧哲理書。全書分為善下第一、適變第二、洞明第三、練達第四、若愚第五、就輕第六、權宜第七、識見第八等8大篇章。閱讀此書,既可領略古文裡的智慧,又可品評經典中的文采。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古文裡的智慧,經典中的文采!
讀史學做人:楚莊王為何不殺羞辱自己愛妃的大臣?
讀史學做事:韓國君主昭侯明察秋毫巧治天下官吏
讀史學謀略:郭隗五百兩黃金買死的千里馬有何用意?
讀史有感悟:王翦臨出征前為何要拚命向秦始皇請賞?
讀史長智慧:馮諼為何斥世資為孟嘗君買義?
讀史可以明智。中華五千年積澱的智慧故事,你究竟了解了多少?以史為鏡,古人曾犯過的錯誤,我們今天是否仍在重蹈覆轍?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忽略歷史中的智慧則意味著愚蠢。當你在翻閱西方名著《沉思錄》的時候,是否曾想過中國也有這樣一本篇幅短小精悍,但卻富含哲理的千年智慧奇書……

目錄

善下第一
故事1 鄭桓公設壇
故事2 楚莊王的寬容
故事3 馮諼買義
故事4 一鳴驚人
故事5 “聰明”的魏文侯
故事6 昭侯治吏
故事7 樂毅巧用“天下名”
故事8 郭隗的拋磚引玉
故事9 楚襄王的兩全其美
故事10吳起敗田和
故事11李牧守邊
故事12魯班助楚
故事13墨子救宋
故事14望梅止渴
故事15擋箭進諫
故事16以好不以新
故事17竹頭木屑
故事18折箭喻子
故事19楊津查盜
故事20打五更
故事21我為你收債
故事22“何無香火之情?”
故事23趙匡胤禁讖書
故事24胡旦妙筆
故事25陳五含青李
故事26馬皇后救宋濂
故事27劉季篪審案
故事28“可惜我弟去世了!”
故事29張松背書
適變第二
故事30子胥脫險
故事3l小白吐
故事32秦趙背約
故事33孫臏的賽馬術
故事34減灶誘敵
故事35陳平搖櫓
故事36劉邦捂腳
故事37李廣以智勇脫險
故事38轉危為安
故事39蔣濟智退孫權
故事40“臣逢唐虞之世”
故事41宋典救主
故事42誰效法誰?
故事43聰慧的元方
故事44並非臉瘦
故事45為假世隆而痛哭
故事46杖下生智
故事47聰明善辯的趙小兒
故事48辛太公
故事49彼此不得相違
故事50兩面字的錢
故事51換旗獲勝
故事52“獐邊是鹿,鹿邊是獐”
故事53司馬光破缸救人
故事54巧施惑敵計
故事55朱古民誘友出屋
故事56曹操獻刀
故事57“曹操何在?”
權宜第三
故事58婆媳之爭
故事59應寶審衣
故事60空城計
故事61將計就計
故事62焚豬驗屍
故事63王羲之裝睡
故事64“諸葛子瑜之驢”
故事65履賤踴貴
故事66“海大魚”
故事67虞詡增灶
故事68張敝治小偷
故事69“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故事70太史慈突圍
故事71鄭伯御北戎
故事72曹劌論戰
故事73雪夜失馬
故事74以筏破柵
故事75菜葉寫字
故事76“使人作何推勘?”
就輕第四
故事77真真假假
故事78“大門”變“犬門”
故事79“神童”作對
故事80張飛智取劉岱
故事8l柳慶詐盜
故事82韓褒除盜
故事83宴飲卻敵
故事84殺父與殺母
故事85李矩設伏
故事86馬未送至而先謝
故事87“士有百行,君有其幾?”
故事88諸葛亮巧拒盂達
故事89謳歌引路
故事90以綈制敵
故事9l優孟諫楚莊王
故事92孫叔敖改車
故事93蘇代與淳于髡
故事94晚出救兵
故事95智保九鼎
故事96自相矛盾
故事97宰相主臣
故事98聰明的太守
若愚第五
故事99巧釋“老頭子”
故事100審石頭
故事101打簸箕
故事102青梅煮酒論英雄
故事103五月雪臘月蛇
故事104歲發和親使
故事105劉疇吹鬍笳
故事106衣服也有鬼魂嗎?
故事107司馬懿裝病
故事108優孟敦孫叔敖之子
故事109晏子智救燭鄒
故事110溫人之周
故事111西門豹治鄴
故事112夢見灶君
故事113不死之藥
練達第六
故事114何處尋找石獸
故事115巧斷敵情
故事116遷穴與遷營
故事117雙方都對
故事118死而復生
故事119天水郡姜維破孔明
故事120高仙芝遠征勃律
故事121假運糧
故事122道旁之李樹
故事123石勒取幽州
故事124魯肅激主
故事125曹操避劍
故事126老馬識途
故事127五投大夫
故事128弦高犒秦師
故事129狐假虎威
故事130張翠擊秦
故事131王翦請田
故事132雷的秘密
故事133雞雛九斗米
故事134蔣乾盜書
故事135“吾今死矣!”
故事136“我見過秦朗!”
故事137巧逮換靴人
故事138燒紫羅香囊
故事139巧斷蜜中鼠屎
故事140不應站在亮處
故事14l先出風陽門者非盜
故事142子賤掣肘
故事143揚言墓地紮營
故事144小國求生
故事145淳于髡請罪
故事146哭而不哀
故事147圍魏救趙
故事148取信於民
故事149魏篳遇赦
識見第八
故事150鮑叔牙請用仇敵
故事151水淺可渡處必有重兵防守
故事152狡兔三窟
故事153南文子憂國
故事154漢_乾無歸心
故事155急則併力,緩則相圖
故事156國淵查謗書
故事157“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故事158“雞肋”
故事159意測伐莒之謀
故事160晏子使楚
故事161孟嘗君至楚
故事162范痤自救
故事163鄒忌諷齊王納諫
故事164薛宣割絹
故事165左雄難孝廉
故事166曹沖稱象
故事167晏子問支解

前言

在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園地里,聰明人的故事是一朵朵芳香醉人的奇葩。像“晏子使楚”“孫臏賽馬”“圍魏救趙”“鄒忌諷齊王納諫”“曹沖稱象”等故事,流傳了千百年,至今仍盛傳不衰、膾炙人口。究其原因不外兩點:其一是它用極其精煉的語言,準確地描述了一兩個吸引人的情節;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它能給人以啟發,引入思考。
一直以來,我有一個想法:從我國瑰麗的文化苑地里,把聰明人的故事採摘出來,匯集成五彩繽紛的花束獻給人們,一定會受到熱烈歡迎的。

精彩書摘

故事1 鄭桓公設壇
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問鄶之豪傑良臣辯智果敢之士,盡與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凶為設壇場郭門之外而埋之,釁之以雞豭,若盟狀。鄶君以為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鄶,遂取之。
——《韓非子·內儲說下》
西周末年,鄭桓公打算乘鄶國人不防備的時候去攻打它。發兵之前,他先探聽鄶國有哪些優秀的文臣武將,列了一張名單,揚言要把鄶國的良田分給他們,還封他們官爵等等。之後,便在城外廣場上築起祭壇,並把名單埋在下面,殺雞宰豬,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儀式,仿佛莊嚴的會盟一般。鄶國的國君知道了這些事,大吃一驚,以為自己的大臣都和鄭國有了勾結,一氣之下,把這些優秀的文臣武將都殺了。結果鄭桓公乘虛而入,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鄶國。
心靈感悟
這是一個典型的“借刀殺人”之計,鄰國國君的猜疑之心是鄭桓公戰勝鄶國的秘密武器。
生活啟蒙
生活中常能遇到鄭桓公這樣的人,他們平時是君子,所以他們的所作所為都被人們所認可,但這樣的人往往能突施殺機,在無形之中讓對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中。如果他們懲罰的是惡人,倒情有可原;但如果算計的是好人,他們就真是徹頭徹尾的偽君子了。
故事2 楚莊王的寬容
[莊王]置酒大宴群臣於漸台之上,妃嬪皆從。莊王曰:“寡人不御鐘鼓,已六年於此矣。今日叛臣授首,四境安靖,願與諸卿同一日之游,名曰‘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員,俱來設席,務要盡歡而止。”群臣皆再拜,依次就坐。庖人進食,太史奏樂。飲至日落西山,興尚未已。莊王命秉燭再酌,使所幸許姬姜氏,遍送諸大夫之酒,眾俱起席立飲。忽然一陣怪風,將堂燭盡滅,左右取火未至。席中有一人,見許姬美貌,暗中以手牽其袂。許姬左手絕袂,右手攬其冠纓,纓絕,其人驚懼放手。許姬取纓在手,循步至莊王之前,附耳奏曰:“妾奉大王命,敬百官之酒,內有一人無禮,乘燭滅,強牽妾袖。妾已攬得其纓,王可促火察之。”莊王急命掌燈者:“且莫點燈!寡人今日之會,約與諸卿盡歡,諸卿俱去纓痛飲,不絕纓者不歡。”於是百官皆去其纓,方許秉燭,竟不知牽袖者為何人也。席散回宮,許姬奏曰:“妾聞男女不瀆,況君臣乎?今大王使妾獻觴於諸臣,以示敬也。牽妾之袂,而主不加察,何以肅上下之禮,而正男女之別乎?”莊王笑曰:“此非婦人所知也!……今寡人使群臣盡歡,繼之以燭,酒後狂態,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顯婦人之節,而傷國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歡,非寡人出令之意也。”許姬嘆服。
——《東周列國志》第51回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一位賢明的君主。有一天,楚莊王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宴請滿朝的文武百官。楚莊王滿心喜悅,對大臣們說:“我這幾年忙於國事,己經六年沒在這裡娛樂了。今天我一定要和大家痛痛快快娛樂一天,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員,都要入席,一定要盡情歡樂。”
大臣們拜謝過後,都一一按次序入座。於是,侍人端上來各種山珍海昧。名酒佳肴,樂隊也奏起了歡快的樂曲。大家吃到日落西山、夜幕降臨時,可是興致還未盡。於是楚莊王叫人點上蠟燭,繼續飲酒作樂,楚莊王興致也很高,就叫自己寵愛的妃子許姬給百官依次斟酒,大家接過酒後都一飲而盡。
大家玩得正開心,忽然吹過來一陣狂風,把宴會廳里的蠟燭全都吹滅了,頓時大廳一片漆黑,侍從趕緊去取火。這個時候,酒席上有一個喝醉了的大臣趁機用手去拉許姬的袖子。許姬左手慌忙把袖子拽回來,右手乘勢一把將這個人冠上的紅纓揪了下來,那人大驚,連忙鬆手。許姬拿著手裡的紅纓,快步走到楚莊王面前,湊到莊王耳朵邊說:“我奉您的命令去給百官斟酒,可裡面有一個人對我無禮,乘蠟燭滅的時候,使勁拉我袖子。我現在已經把他冠上的紅纓揪下來了,一會兒蠟燭點起來後,您一查就知道是誰了。”楚莊王一聽,趕緊對要點蠟燭的人說:“先不要點燈。”然后庄王在黑暗中對大家說道:“我今天和大家歡聚一堂,約好要盡興歡樂。你們大家現在都把冠上的紅纓摘掉,那樣喝酒才痛快呢!不摘下冠上的紅纓就不能盡興。”於是大家都摘下了冠上的紅纓繼續飲酒,楚莊王這才讓人把蠟燭點上。直到宴會結束,也不知道拉許姬袖子的人是誰。
宴會結束後,回到宮裡,許姬問楚莊王:“我聽說男女之間不能表現出輕薄的行為,何況君臣呢?今天您讓我給百官斟酒,是表示對他們尊敬,可卻有人拉我衣服,而您又不追查,這怎么能嚴肅上下之間的關係,並使人們懂得男女之間應有的禮節呢?”楚莊王聽後笑著說:“這就是你們婦人之見了。今天我讓大家盡情歡樂,後來還點上蠟燭讓大家繼續飲酒。酒後失態這是人之常情,如果為此去追查,懲罰那個臣子,而以此來表明一個婦人的身份,那樣就會傷大家的心,使大家都不歡而散,這也不是我本來的願望啊。”許姬聽了,十分佩服楚莊王的胸懷。
心靈感悟
寬容是一種美德,而當你在受到無心的侮辱後仍舊能寬容地對待對方更是難能可貴。
生活啟蒙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起,如果楚莊王不是一個有包容心的國君,或者不是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初衷,他很可能也衝冠一怒了。倘若如此,也就不會有後來發生的事:在一次戰鬥中,楚莊王落馬,一將士冒死上前將他救下。事後得知,此人就是曾經調戲許姬的人。在生活中,我們都應有一種寬容別人的心,特別是別人無心對自己犯下的罪過,更應該寬恕。
故事3 馮諼買義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偏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雲‘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戰國策·齊策四》
孟嘗君要派人到自己的領地去收賬,便對門客說:“你們有誰懂得會計,能為我到薛地去收債?”馮諼上書說:“我能。”孟嘗君很奇怪,問:“這個人是誰?”左右告訴他:“就是以前那個彈著劍唱歌要魚吃、要車坐的那個人。”孟嘗君笑著說:“原來他真有本事,我一直瞧不出也沒有見過他。”於是召見馮諼。孟嘗君抱歉地說:“我忙於國事,思緒雜亂,而我這個人性格又十分愚弱,只顧為國事勞碌,得罪了先生。您能不計較,仍然願意為我去薛地收債嗎?”馮諼說:“願意去。”於是按期準備好車輛,置辦好行裝,帶著債券出發了。臨走時馮諼向孟嘗君告辭說:“債收完之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諼驅車來到薛地,召來那些應當還債的百姓,驗對債券。驗過之後,馮諼假借孟嘗君的命令,宣布把他們的債務全部免除,隨後便把那些債券全都燒了。老百姓高興極了,他們高呼孟嘗君萬歲。
馮諼馬不停蹄地趕回來,一早就求見孟嘗君。孟嘗君穿好衣服就召見了他,問道:“怎么回來得這么快?債收完了嗎?”馮諼答道:“債都收完了。”“那你回來買了什麼東西嗎?”孟嘗君問。馮諼答道:“君告訴臣,‘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臣私下考慮,君宮中珍寶堆積很多,美犬肥馬滿圈,後官住滿了美人,臣以為君家裡缺的就是‘義’啊!所以臣為君買了些‘義’!”孟嘗君不解,問:“買‘義’是怎么回事?”馮諼答道:“現在君有這么一個小小的薛地,不撫愛百姓、視民如子,反而向他們漁利。所以我私自假借君的命令,把債務都免除了,而且把那些債券都燒了,老百姓都高呼萬歲。這就是我給君買的義啊!”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就對馮諼說:“嗯。先生可以退下了!”
過了一年,新即位的齊王辭退了孟嘗君,並對他說:“我不敢讓先王的大臣做我的大臣。”孟嘗君只得回自己的領地。離薛地還有百里之遠,就見百姓扶老攜幼,來歡迎孟嘗君。孟嘗君於是回過頭來對馮諼說:“先生替我買的義,我今天才看見。”
心靈感悟
“義”的確是可以買來的,而代價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仁”。
生活啟蒙
人人都不希望自己的錢財受到侵害,但天有不測風雲,如果只知道死守著錢財,一旦遭遇身家性命都不保的情況,錢財是買不回性命的。最好的辦法是:在危機到來之前,能用這些錢財為自己買些“義氣”回來。古諺說的“種下什麼,則能收穫什麼”就是這個道理。
故事4 一鳴驚人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烏,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入,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史記·滑稽列傳》
淳于髡是齊威王的女婿,身材不高,聰明機智,能說善辯。他曾多次出使諸侯,從未受過屈辱。
開威王喜歡用有寓意的暗語說話,也愛聽大臣們用暗語發表意見。他剛剛即位的時候不理朝政,經常徹夜飲酒作樂,把朝政交給幾個大臣處理。由於齊國的內政很腐敗,各個諸侯國都來欺負齊國,占去齊國的不少地方,國家已經到了危險的地步。但是,齊國的大臣們誰都不敢勸說齊威王,擔心勸說不好反而惹來大禍。這時機智的淳于髡去見威王,對他說:“咱們齊國有一隻大鳥,落在您的大殿上了。這隻鳥呆在那兒已經三年了,不飛也不叫,大王知道為什麼嗎?”威王一聽,領悟過來,就回答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從此,齊威王就開始治理朝政。他親自接見了齊國的七十二個縣令,對有才能的官吏給以重賞,對貪官也加以嚴懲,還處死了一個罪大惡極的昏官。齊威王還整頓齊國的軍隊,對侵占齊國地盤的諸侯猛烈進攻。齊國的行動震驚了各國諸侯,他們都趕忙從齊國撤出軍隊,把所占的地盤全還給了齊國。
心靈感悟
如果你認為一個人還有藥可救,要么對他當頭棒喝,要么以情理打動他,終能成功。
生活啟蒙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要么不說話,要么一語中的。我們在佩服這種人的同時,更要佩服被他們勸說的人——他們能聽取好意見並在行動上加以改正,這才是生活中最大的智者,就如同文中的齊威王一樣。
故事5 “聰明”的魏文侯
(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擊。文侯問於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資治通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魏文侯是戰國時魏國的建立者,也是當時遠近聞名的霸主。有一次,他派大將樂羊討伐中山國,很快就攻滅了這個國家。但是派誰去管理這個地方呢?魏文侯把這個地方封給了他的兒子。其實按照當時的慣例,應該先封給他的弟弟。一天,文侯會見群臣百官,問大家:“你們看,我是一個怎么樣的君主?”大家都說:“大王是一個好君主。”可是在場的一個大臣任座卻說道:“大王得了中山返塊地方,不封給你的弟弟卻封給大王的兒子,哪裡算得上是好君主?”文侯一聽,十分惱怒。任座見狀,便退了出去。魏文侯接著又問其他大臣。一個叫翟璜的大臣回答說:“大王確實是個好君主。”文侯問:“你怎么知道的?”翟璜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要是做君主的十分仁智賢惠,那么做臣子的就一定正直盡忠。剛才任座能向大王進直言,由此我就知道大王一定是個好君主。”文侯一聽很高興,趕緊讓翟璜把任座叫回來。魏文侯還親自走下座位去迎接任座,把他奉為上客。
心靈感悟
每個人都有生氣發火的時候,聰明的人是在發火後能及時調整自己,並聽取正確的意見,而愚人恰好相反。
生活啟蒙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私心,但有的人卻時刻都在為自己考慮,這不但是不對的,而且是非常危險的。在生活中,我們如果能以一顆無私的心做人做事,就會得到眾人的認可與尊重。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你並非是只為自己而活。由此可見,魏文侯是一個聰明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