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欣賞
農村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個家家邀飲春酒的節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里,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裡,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住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麼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撒開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裡還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說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來的金絲蜜棗、朱古力糖都吃過,對於花生、桂圓、松糖等等,已經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麼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於指頭伸在杯子裡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八寶酒,順名思義,是八樣東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裡,酒卻傘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為裡面沒有八寶,不甜呀。”母親聽了很高興。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裡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春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裡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裡叫來的,和鄉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就是八個冷盤,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不同,城裡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新春喜氣。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這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嘗嘗助興。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於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裡面泡的是什麼寶貝。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足滴酒不沾唇的。
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人家問她每種材料要放多少,她總是笑眯眯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麼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說:“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今年,我也如法炮製,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後,倒一杯給兒子,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自己釀的酒呀。” 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作者簡介
琦君,1918年生,台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後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
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台灣,在法務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包括《煙愁》《細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課文研討
一、整體感知
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但這不是單純的回憶。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經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輝,已是達到“真善美”和諧統一的人生境界。兒童聖潔的心靈,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寧說是一種對人性的謳歌和嚮往,尤其在齷齪現實的映襯之下,琦君筆下的童心童趣更幾乎是人生永難企及的樂園,令人嚮往,令人悵惘。在琦君50多本文學作品中,童年、故鄉、親人、師友占據了她創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的溫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溫婉的筆致,營造了一個只屬於她的藝術世界。她曾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琦君用自己的文筆為讀者營構了一方心靈的“理想國”。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與兒時的印象疊印在一起,輝映成一片快樂而感傷的迷。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瀰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這樣美好的快樂之鄉,如今還有嗎?或許這是思念生養自己的故鄉,或許這又是嚮往心靈的故鄉。
《春酒》當作如此讀,我們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那逝去的一切是那么清晰而美好地在記憶深處招搖,撩惹起我們多少或感傷或甜美的心緒呀。
優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構思的結果,琦君散文構思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設,卻又不露痕跡。具體到《春酒》一文,琦君就把許多有關的片斷匯集於“思鄉”這個焦點上:農曆新年裡的種種風俗與禁忌,“我”一馬當先地作為母親的代表前往家家戶戶喝春酒,鄉親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的融洽,“我”在多年之後按母親的辦法“如法炮製”的“八寶酒”……這一切都圍繞著“家鄉的味道”展開。文末那句從心底發出的深深的感嘆足以讓所有的遊子動心動容:“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裡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這些內容使這篇散文凝練、濃烈,並以它思想的光輝而使讀者受到啟迪。琦君的多數散文,都以類似的清新文字和素淡筆調,將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一件件普通的事物,舒徐自如地寫出來,讓讀者得到豐富的感受。
琦君寫人的散文,都小說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個個生動形象,形神畢肖。本文對母親的描寫尤其出色。事實上,琦君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可以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作泉源。琦君筆下的母親是一位相當典型的賢妻良母,充滿了“母心、佛心”,這位母親,沒有文化、儉樸勤勞、靈性很強,她善良大度、充滿美德、性格堅強。母親的諄諄教誨、關愛呵護、勞心勞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寫作的題材。有時,簡單的幾筆,人物就立起來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裡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在這裡,母親的慈愛溫柔,孩子的活潑調皮,真是歷歷如在目前。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飾,文筆如行雲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雋永。她駕馭文字得心應手,善於營造雋永溫馨的氛圍。琦君的文字是經過千錘百鍊之後成就出的精粹與平和,她寫人物、抒情懷,就有了鮮明的寬厚從容和溫柔蘊藉。
琦君認為:好的文章必須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而要做到這一步,必須做到:1.平易;2.淨化;3.蘊藉;4.真摯。我們在《春酒》一文中即可以看到這些特徵。琦君善於使用抒情與敘事並用的方式,在娓娓敘事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感情自然流淌;琦君描繪人物鮮明細膩,親友、長工、母親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尤其是母親的寬容、善良、勤儉,在琦君溫婉流暢款款細敘的筆下,得到了極為傳神的刻畫。
琦君就是用這樣一種洗淨鉛華的筆調,絮絮地說著自己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
二、問題研究
1.本文其實只記敘了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這樣簡單的內容有何意義呢?
這些內容至少讓人品味到以下幾種美:
民風之美:新年迎神拜佛,有諸多禁忌;元宵節後,換下的供品堆得“滿滿一大缸”,孩子們的興奮、快樂,家長的緊張、繁忙,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中國傳統風俗畫卷。
人情之美:家家戶戶輪流邀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歸”之景象;村子裡有人需錢急用,要起個會……正月里,會首總要置酒表示酬謝,而母親很樂意把花廳“供人請客”,並捧出自己泡的“八寶酒”為人助興;此時燈火明亮,人人興高采烈,母親因別人的讚美高興得“兩頰紅紅”。笑眯眯的母親,本本分分的村民,令人難忘。
2.本文語言生動傳神,試舉幾例加以說明。
設喻奇特形象:“我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裡還捧一大包回家。”
善於運用細節:“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裡好幾回,已經不知舔過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吃會酒,得了“兩條”印花手帕,於是“開心得要命”。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幾個細節中得到充分的刻畫,這樣活潑、天真的小女孩立刻在紙上活動起來,還微微歪著腦袋沖讀者笑著……
練習說明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可以默讀,體會文中深情;然後再帶感情朗讀,力爭讀出文中情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體驗情感。作者在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二、課文中有許多細節寫得很有情趣,表現出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濃濃的感情。找出來,讀一讀,議一議。
細節是文章鮮活的花朵。除“課文研討”所舉之例外,本文尚有如下細節:1.花匠阿標叔“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早擦的亮晶晶的”,他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的性格就鮮明地體現出來了。2.“我就在每個人懷裡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
這看似十分隨意的幾筆細節描寫,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愛這小姑娘,在故鄉,鄰里之間是如此親密隨和、融洽溫馨。這種家人般的氛圍,這種溫馨的人際關係讓人嚮往不已,而這一切都只包蘊在文中極不起眼的一兩處細節中。
閱讀文學作品,就必須細細品味文中的細節,通過對細節的品析體會文中的感情和意旨。
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這些古詩名句都表達了遊子的思鄉之情。現代也有許多遊子思鄉的文學作品,你讀過這些作品嗎?把你所讀過作品的內容說給同學們聽一聽。思鄉是文學重要的主題。古今中外寫思鄉的作品不計其數。本題意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教學建議
本課文字淺顯但意蘊深厚,教師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切忌一帶而過,架空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可參照以下方式:
一、激發學生生活經驗,創設閱讀氛圍孩子們對於新年總是有著許多豐富的感受。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這一環節當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不必為保證教學進度而刻意控制。事實上,學生生活經驗的充分調動,對於文章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不妨藉此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學生自讀
在充分調動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認真研讀文章,細細品味文章關鍵字語句子,並要求學生在文中圈點勾畫。也可以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進行配樂朗誦,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如下內容:
學習文中詞語:1.家醅、一馬當先、挑剔、炮製、顧名思義、興高采烈。2.品味素彩語言。3.關注細節描寫。
三、領悟文章意蘊
這是本文的難點所在。學生對於新年的快樂是有體驗的,也是易於感受理解的。但是,對於本文中所含的思念故鄉、追思親人的情感卻由於生活閱歷所限而不易感受。教師此時應該介紹琦君其人的身世和經歷,或者給學生介紹琦君的其他幾篇類似的文章,使學生可以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達到對作品較為深刻的理解。
文學特色
琦君的作品多以兒童故事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鄉──浙江溫州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風土人物勾畫出了一幅中國農村社會的樸實生活圖景,小朋友可以和現在的生活做一個比較。她寫的故事不但好看,而且從中可以知道許多故事的來源,還會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2001年,琦君把她過去寫的26篇兒童故事整理起來,付梓出版。書名就叫“琦君說童年”。從這些童年故事,可以看到琦君生長的那個時代的生活情形,知道他們是怎么頑皮玩樂的,他們的長輩和老師是怎么帶領他們長大,教導他們做人的。《琦君說童年》不但小朋友樂意看,和她年齡相似的許多中老年朋友也愛看。正如琦君所說的,大家一起來說童年,樂童年。……琦君的散文以理性小品和情趣小品居多,在作品中,突出濃郁的個性色彩,結構上採取閒話家常的方式,談自然,談社會,談人生,且多取溫馨的回憶題材,不離親情人倫之美。語言也講究文白交融,藝術境界上則追求自然天成,從平淡中見出膏腴醇厚。琦君絕少採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筆致細膩柔婉,善於精心篩選出典型的生活細節,她擅長捕捉人物心理活動的微妙之處,尤能抓住見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動。是故,琦君儘管說不上是氣魄宏大的散文作家,但她卻是一位擁有深邃的愛心,在一個不大的題材領域裡挖了一口深井的卓異不凡的藝術家。
白先勇論琦君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閱一本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江南。琦君在為逝去的一個時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訴說著基調相同的古老故事:溫馨中透著幽幽的愴痛。1949年的大遷徙、大分裂,使得渡海來台的大陸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樂園”的痛楚,思鄉懷舊便很自然地成為他們主要的寫作題材了。林海音寫活了老北京的“城南舊事”,而琦君筆下的杭州,也處處洋溢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讀琦君作品的讀者都會感覺到琦君的母親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寫得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可以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親意象是一位舊社會中相當典型的賢妻良母,充滿了“母心、佛心”。──但這並不是琦君文章著力之處,而是琦君寫到她母親因父親納妾,夫妻恩情中斷,而遭受到種種的不幸與委屈,這才是琦君寫得刻骨銘心、令人難以忘懷的片斷。看過琦君膾炙人口的名篇《髻》的讀者,我想沒有人會忘記二媽頭上耀武揚威的髮髻是如何刺痛著琦君母親的心的。琦君替她母親鳴不平,為她母親立碑作傳,忠實地記錄下一位菩薩心腸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拋棄後,是如何默默地承受著非人的痛苦與屈辱。當然,琦君母親的故事,只有在從前舊中國社會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會發生。
八寶酒席
八寶酒,順名思義,是八樣東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
凡是村子裡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酒席是從城裡叫來的,和鄉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就是八個冷盤,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不同,城裡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凍醪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傳】:春酒,凍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經》寫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當代女作家琦君曾寫過一篇文章名曰《春酒》,表達對兒時喝春酒習俗的懷念,從而追憶童年時光。
熙春酒方熙春酒方
【來源】《隨息居飲食譜》
【原料】枸杞子、龍眼肉、女貞子、生地、仙靈牌、綠豆各100 克,柿餅 500克, 燒酒10公斤。
【製作】1. 將女貞子於冬至一日九蒸九曬;生地洗淨曬乾;仙靈牌去皮毛;綠豆洗淨曬乾。
2. 將上述藥物裝入布袋內,紮緊,備用。
3. 將瓷壇裝燒酒,再放入藥袋。嚴密封口,浸制一日即成。
【用法】早晚各服1 次,根據酒量酌飲,但每次不得超過30克。
【功效】溫腎補肺,澤肌膚,美毛髮。適用於老年久咳。平時服用可使容顏少壯 ,毛髮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