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數風流人物:先行者的探索與追求》:
陳獨秀:率先擂起了新文化運動的隆隆戰鼓。
李大釗: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
蔡元培:20世紀中國教育革命第一人,毛澤東譽其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晏陽初:平民教育之父,1955年被美國《LOOK》雜誌評選為“當前世界最重要百名人物之一”。
顧準:中國最早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第一人,李慎之稱其“拆骨為燭,用以照亮黑暗”。
……
他們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他們是中國教育改革的先驅,他們是工農運動的猛將,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忠勇,他們在大時代創造了恢弘的歷史,他們用智慧與信念照亮了我們未來的路……
摘要
中國近現代歷史因一些人物而風起雲湧,如新文化運動旗手陳獨秀,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李大釗,北大之父蔡元培,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市場經濟第一人顧準等,他們在思想、教育、經濟等領域積極創新,勇於探索,終因巨大成就被載入史冊。《數風流人物:先行者的探索與追求》講述了他們在困難中跋涉、在孤獨中前行的探索歷程,其深刻思想與堅定信念透過歷史的煙塵,依舊光芒四射……
試讀章節
正在陳獨秀苦悶不堪、度日如年之際,他在日本留學時的好友鄧仲純從報紙上得知了陳獨秀到重慶的訊息。鄧仲純家住江津,特地趕到重慶來看他。目睹陳獨秀這般情景,便力邀他到江津居住。鄧仲純說,江津比重慶要涼快些,並且敵機空襲也少;國民黨的不少大機關都遷到了江津上游的白沙鎮;安徽公學也遷到了江津縣城的對岸。鄧仲純向陳獨秀表示,他在江津開了家醫院(鄧是留德醫生,在重慶開了一家延年醫院),一般的小病小災他都能對付。陳獨秀聽完朋友的勸說,考慮到重慶的暑熱和自己的身體狀況,也為了擺脫國民黨特務的監視,便下決心離開重慶前往江津。(蔡佑祥:《陳獨秀的最後歲月》,《龍門陣》2006年第10期)隨後,陳獨秀和妻子潘蘭珍乘船溯江而上,到達四川江津縣城。在江津碼頭,早已等候在此的好友鄧仲純、鄧季宣、方孝遠等人,一見陳獨秀到來,即上前迎接握手。相互寒暄之後,陳獨秀將潘蘭珍一一介紹給諸位好友。緊接著,一行人即前往鄧家。這樣多的人走在一起,尤其是潘蘭珍還攙扶著陳獨秀,年齡懸殊,難免引來路人的目光和議論。而這一切,卻偏偏讓迎候在門前的鄧仲純之妻看在眼裡,使得她陡生厭惡之情。她認為老夫娶少妻乃是傷風敗俗之事,所以不願讓他們住進家門。因此,就在陳獨秀夫婦在鄧仲純陪同下,有說有笑地走到家門口時,鄧妻卻給了一個大大的閉門羹。這令善良樸實的鄧仲純十分尷尬,但他又是個懼內之人,一時也沒有辦法。(胡飛:《魯迅評“一目了然用不著提防”》,《濟南時報》2010年5月10日)面對如此境遇,陳獨秀只覺得特別難堪和羞辱。潘蘭珍也忍氣吞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奈之下,陳獨秀只好在舊友方孝遠的幫助之下,到江津名流曹茂池的“郭家公館”住下。過了幾天,鄧仲純和他的北大同學黃鵬基(黃時任江津縣長)去看陳獨秀。郭家公館,是兩間西屋。屋子不大,感到有點悶熱。靠窗的書桌上,擺著幾張《時事新報》,一疊原稿紙,幾本線裝書,和別的什物一樣顯得凌亂,說明這是一個流亡者的家庭。從表面看,他有些不像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
社會各界人物書籍大盤點(二)
風雲變幻,宕盪起伏,更為眾多的人物提供了指點江山,各領風騷的歷史舞台。所以,在近代史研究中,人物的研究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