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重陽》

《採桑子·重陽》

《採桑子·重陽》毛澤東  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採桑子·重陽》《採桑子·重陽》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1929年10月

詩詞譯文

《採桑子·重陽》《採桑子·重陽》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
重陽節卻年年都來到。
今天又逢重陽,
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輝。
卻勝過春天的光芒,
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

詩詞賞析

《採桑子·重陽》《採桑子·重陽》
對於九九重陽節這個民間古老的習俗,曾引起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的詠嘆,這是一個屬於秋天的時節,也是一個登臨賞菊的時節,是慨嘆、惆悵、追憶的時節;韶光易逝,人生短促,譬如朝露,明日黃花蝶也悲的時節。
就在這個時節湧現過多少離愁別緒的詩篇,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我們人人皆知的有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還有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等等不一而足。
我在羈旅南京四年時,也曾寫過一篇《蘇州記事一年》 ,以平常心寫了蘇州的民間世俗生活,其中有“九月九,效外登高;望雲望樹,望鳥;小販漫遊山下。”(這裡面有悠閒也有快樂;有風景也有商業。)
詩人毛澤東在他這首《重陽》中卻融慨嘆和飛揚為一體,他沒有一味纏綿在古代詩人的悲秋、哀秋、傷秋之中,而是從此中飛升起來。
詩篇一開始就是一句大氣磅礴的感慨,這一句的胸襟氣勢以及對具體的光陰不再的體驗唯有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可與之相較,如同一輒的感慨決非“詩家九月憐芳菊”式的感慨,毛澤東關心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整個人生或蒼天主宰都在他的注目之中。
接著他反覆吟唱,後二句,連用二個疊字疊韻,讓“重陽”二字迴蕩在耳際,縷縷不絕,令人產生一種博大的沉鬱之感。突然,畫面及音調變了,僅僅一句從前三句中異軍突起,帶來鮮明而新奇的出人意料之美,這就是詩人生活的一個側影,也是革命鬥爭中抒情的一筆。的確,芬芳的戰地黃花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里脫穎而出,它在沉鬱之氣中顫動著它嬌嫩的花瓣,恍若初春的小花在龍鐘的重陽疾速閃爍著,拂動著,因為“戰地”二字之音韻已將剛勁果敢之力鍥入前面三行所造成的濃郁畫面。這上半闋最後一行顯得英姿勃發,仿佛是一個美的亮點從隆重的氣氛中破空而出,美煥美倫。
接下來下半闋有豁然開朗及挺進之勢,好像詩人已徹底戰勝了“人生易老天難老”以及“重陽”的濃厚秋雲,秋風在剛勁有力地年年吹送。詩人再進一步以一貫的“到中流擊水”及“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大無畏的氣概說出這秋風勝過春光,同時表明他青年時代“風華正茂”的熱血必將貫注其一生。在此他改天換地之豪氣又一次控制不住地躍然紙上。
最後一行以描寫大景致結束,其中“霜”字也是毛主席極愛使用的一個字,而“不”字也是他愛使用的,這兩個字不斷表明他對風景的熱愛以及對氣吞山河抒發之偏愛。
而且當時毛主席在病中,因1929年的重陽節前後他先後在上杭、永定等縣養病,但他的吟唱也非“病中吟”,而是“壯士行”,豪氣依然雄沉爽朗。

作者簡介

《採桑子·重陽》《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字潤之,1893年出生於湘潭縣韶山沖一務農之家,後身歷農、兵、學三界。少年讀私塾,16歲入新式的東山國小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入湖南新軍當兵半年,退伍入長沙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後進京,曾在北京大學工作,後返湘,於1920年秋在長沙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赴上海參加中共“一大”,為13名代表之一。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毛澤東又擔任組織部長,黨內地位一度僅次於陳獨秀而居二把手。
在當時普遍矮小的南方人中,毛澤東身材高大,又清秀英俊。按郭沫若當年所記的見面第一印象,是“貌如婦人好女”。直至90年代初,粵港時髦小生又曾爭相佩戴一種嵌有青年毛澤東照片的像章,即那張中間分頭的英俊形象。
三湘有名的“潤之先生”,1927年又走上井岡山與“山大王”交朋友,搞武裝鬥爭,成為組織紅軍的“毛委員”。1931年在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後,他又是政府的“毛主席”。從此,他同紅軍總司令朱德一起,以“朱毛”之稱聞名天下,成為中國革命力量的象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