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的藝術》

《捨得的藝術》

捨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人世,存於心間,在存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才能達至和諧,達到統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於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複。

基本信息

看點

星雲大師《捨得的藝術》帶您領略心安的智慧。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心安,東南西北都好;心安,粗茶淡飯有味;心安,方丈陋室便是三千大千世界。

人生既然是一場又一場的約會,如果每一次約會,都能抱持禪門中“一期一會”的稀有心情,這一會是唯一珍貴,是稍縱即逝,猶如夜半的曇花一現,那么,每一場遇合都能心嚮往之,像趕著三月花季,歡欣踴躍,不敢錯過。

纖毫微善,盡力奉行,芥末小惡,不敢違反。一顆有主的心,東南西北都好,無主的心像遊魂野鬼,四處飄泊不安。為我們的心找到好的主人,充滿著慈悲仁和,口出柔軟善言,身行清白正道。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12歲禮志開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學院畢業;1949年赴台,擔任《人生雜誌》主編、“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1953年任宜蘭念佛會導師;1957年於台北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1962年建設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並融古會今,手擬規章制度,印行“佛光山徒眾手冊”,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