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飽嘗了愛情的折磨》

哈菲茲是14世紀波斯著名詩人,在波斯文學史上被譽為抒情詩大師,與弗爾多西、莫拉維(魯米)、薩迪並列為波斯詩壇四大柱石。他的詩雅俗共賞,悲喜皆宜,各個階層、各種境地都有這隻夜鶯婉轉動人的歌聲。神聖的宗教“打依爾”圈子,粗俗的狂歡豪飲場面,熱戀的情侶,思鄉的遊子,都即興吟詠他的詩,激發內心的情感,撫慰“悽苦的心田”。

譯文

我飽嘗了愛情的折磨
——哈菲茲

我飽嘗了愛情的折磨,
君莫問為什麼!
我嘗到了離別的苦汁呦,
請君莫問為什麼!
我週遊了整個世界,
去尋找情人的足跡,
我終於找到了她,
請君莫問在哪裡!
心呵,我是多么渴望,
用我滾滾的熱淚,
沖洗她門前的泥土-----
請君莫問為何故!
昨夜晚從她的嘴裡,
我親耳聽到她的話語,
她說了些什麼呢?
請君莫要尋根究底!
當我把她的紅唇親吻,
她怒顏不語不動心,
她緊緊咬住嘴唇,
為什麼-----請君莫問!
由於沒有你的相伴,
在我這行乞者的茅舍,
我忍受了多少折磨----
請君莫問我!
如同哈菲茲一樣,
儘管敵手們嫉妒,
我卻遊歷了愛情的國度,
請君莫問是何處!

作者資料

哈菲茲(1320—1389),全名舍姆斯丁·穆罕默德·哈菲茲。“哈菲茲”的意思是熟背《古蘭經》的人,就像埃及現代著名作家塔哈·候賽因在童年就能背誦《古蘭經》一樣,這在阿拉伯世界來說不算什麼稀奇之事。哈菲茲生於伊斯法罕一個商人家庭,後遷居設拉子。設拉子是被譽為“詩聖”的薩迪的故鄉,哈菲茲在此長大,終生居留在這座美麗的文化名城。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生活十分艱辛,他一邊打零工,一邊在當地一所學校讀書。聰穎好學的哈菲茲,自幼就開始學習寫詩,20歲便在詩壇嶄露頭角,成為一名抒情詩領域的年輕詩人,曾被邀為宮廷詩人。在伊朗,人人皆知哈菲茲不惟是詩壇泰斗,而且還是一位造詣不淺的宗教學者,他寫下了大量闡述《古蘭經》的著作。但使他斐聲國內外的不是宗教著述,而是他的抒情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