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視界18·創意心理學:喚醒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潛能》

《心視界18·創意心理學:喚醒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潛能》

本書為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和陸伯特的經典作品之一,它實現了學術性和可讀性的完美結合。作者全面梳理了有關創造力的各項研究證據,並據此提出自己的創見,使從事心理學專業的讀者對創造力研究溫故知新的同時產生啟發性的思考,作者在書中援引了大量趣聞軼事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例,深入淺出地揭示了創造力的本質,使本書成為各類讀者均可暢享讀書之樂,並深受啟迪的著作。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
.

作者:(美)斯騰伯格,(美)陸伯特曾盼盼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12497
出版時間:2009-09-01
版次:1
頁數:226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勵志與成功>成功學
印刷時間:2009-09-01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正文語種:中文
定價:¥39.80

編輯推薦

創造力≠少數人的天賦異稟≠少數職業的特殊需求,人人都是創意人!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創造力研究權威羅伯特·斯騰伯格系統揭秘創造力背後的心理運作機制,讓你從此不同凡想!本書在關注創造力如何作用於“偉人”的同時,更關注它與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關係。我們將在書中探討創造力的含義,應該怎樣理解它,應該如何測量它,以及我們應該如何促進它。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61折超低價搶購>>·《愛在左,管教在右:金韻蓉的親子書》

內容簡介

重要的是,作者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種理念,即創造力不是少數天才獨有的稟賦,而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能力。創造力並不神秘,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隨處可見。本書通過發生自各行各業的故事,證明了創造的普遍性,並啟示人們,每個人都可以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使生活變得更為精彩。在我們看來,這是本書最大的價值

作者簡介

羅伯特·斯騰伯格,曾任美國心理學主席、IBM公司的客座心理學教授,並在耶魯大學心理學系從事研究工作。他是當今研究創造力的權威,在國際學術界上享有盛名。他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人類智力的三元理論。他還致力於人類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等領域的研究,提出了大量富有創造性的理論。陶德·陸伯特,耶魯大學博士,目前在法國笛卡爾大學研究兒童的創造力發展

目錄

前言人人都是創意大師第一部分:創意從何而來第1章創造力的六大心理資源第2章什麼是創意,誰需要它第二部分:像經營財富一樣經營你的創意第3章什麼樣的創意值得投資第4章創意投資的“低買高賣”第三部分:創意運作機制的探秘第5章智力是創意的基礎第6章知識是創意的翅膀第7章思維風格決定創意方式第8章創意必需的人格特質第9章動機是創意的驅動力第10章影響創意的環境變數第四部分:創意資源的整台第11章創意大師十步譯者後記

前言

人們常常把創造力看做是只屬於少數人的天賦。但在我們看來,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對此,心理學家要負主要責任,因為許多擁有創造力的人可能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創造力絕不可能出現在他們身上。我們發現心理學家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研究普通人創造力的提議一經提出,就被這些學者以傑出天才(如畢卡索、愛因斯坦等)更值得研究而駁回。我們反對這種看法,並相信創造力智力一樣,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能力。而且,創造力不是固定不變的,和任何才能一樣,人的創造力水平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不斷地發展。本書試圖向讀者呈現一個有關創造力的完整論述。儘管這不是一本指南類書籍,但是它還是可以為人們提供一些可以幫助他們開發自身及孩子創造力的建議和方法。創造力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當人們在工作過程中找到了完成任務的新方法時,當人們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聯繫在一起時,當人們努力想要脫離困境時。這種創造力是我們所有人都擁有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像梵谷彌爾頓貝多芬這樣的名人雖然做出的貢獻無與倫比,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創造力的研究應該與每個人密切相關,這也是我們撰寫這本書的目的。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僅僅著眼於智力已然遠遠不夠。聰明人遍布我們周圍,但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卻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標,因為他們跟不上迅速變革的社會步伐

精彩書摘

“他們根本不想聽。”這是一個沮喪高科技公司前雇員直接而簡單的解釋,他在提出了一個針對該公司產品用戶的消費者權益保護計畫後被解僱或者,他不過是在給自己找理由?幾年前,作者之一曾在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擔任顧問,這個公司正面臨來自競爭對手們的巨大壓力,由於業務不斷下滑,急需有助於提高其產品競爭力的建議。專家提出了一個有助於管理層獲利的計畫,並且反過來尋求顧問們的認同,希望他們提出改進的建議,甚至是全新的計畫。從評估的角度看,這個計畫不具備創新性也缺乏競爭力,可顧問相信了他們的話,提出了一個更具革命性和前瞻性的計畫。然而很快,顧問們的契約被終止了。他們根本不想聽。公司員工和學生經常被告知上層歡迎創新性的想法,然而,當他們真提出這樣的建議時卻只會被上級、導師以及同伴所忽視,甚至被批評,那些人其實並不想聽。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創造力?絕對不是這樣的!創造力常常會帶來積極的變化。但是,新生事物往往有不同尋常的地方,而這有可能造成可怕、甚至是危險的後果——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想聽的原因所在。但這種不想聽的行為往往是不明智的,因為富於創造力的想法常常有助於社會文化環境的改善,使之更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