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平復帖》為晉代陸機的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9行84字。手卷,縱23.7cm,橫20.6cm,是傳世年代最早的西晉名家法帖。作者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墨色微綠。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型為草隸書。《平復帖》內容是寫給友人的一個信札,其中有病體“恐難平復”字樣,故名。上有宋徽宗趙佶泥金題簽和“宣和”、“政和”二印。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釋文
彥先贏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男、幸乃復失前憂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愛之邁前、勢所恆有、宜□稱之。夏□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釋文說明
《平復帖》內容涉及三個人物,賀循,字彥先,是陸機的朋友,身體多病,難以痊癒。陸機說他能夠維持現狀,已經可慶,又有子侍奉,可以無憂了。吳子楊,以前曾到過陸家,但未受到重視。如今將西行,復來相見,其威儀舉動,自有一種較前不同的氣宇軒昂之美。最後說到夏伯榮,他因寇亂阻隔,沒有訊息。
收藏
根據尾紙董其昌、溥偉、傅增湘、趙椿年題跋,可得知《平復帖》歷代遞藏情況。此帖宋代入宣和內府,明萬曆間歸韓世能、韓逢禧父子,再歸張醜。清初遞經葛君常、王濟、馮銓、梁清標、安岐等人之手歸入乾隆內府,再賜給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光緒年間為恭親王奕所有,並由其孫溥偉、溥儒繼承。後溥儒為籌集親喪費用,將此帖待價而沽,經傅增湘從中斡鏇,最終由張伯駒以4萬大洋巨金購得。1956年,張伯駒夫婦把這件流傳1700年的無價之寶及自己所藏的古代字畫全部無償地獻給了國家,當時的文化部部長茅盾親筆為他簽發了褒揚狀。清吳其貞《吳氏書畫記》、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等書著錄。
特點
《平復帖》共9行84字,是草書演變過程中的典型書作。表現出濃厚的隸草風意,但又沒有隸書那樣波磔分明,字型介與章草、今草之間。細觀此帖,書風古拙,剛勁質樸,字間雖不連屬,卻洋洋灑灑,令人賞心悅目。《平復帖》從文詞到草法都有點古幻難識。用筆則使用禿筆、燥墨,有如有些書畫家所追求的“萬歲枯藤”的味道,與甜俗一路大異其趣,可見禿筆枯鋒的獨特面貌。
《平復帖》為紙本,縱23.8厘米,橫20.5厘米。乍看此帖,書法起筆大多圓渾,豎、撇往往斜側出鋒;字型左高右低,既無蠶頭鳳尾,也無銀鉤蠆尾之狀,然而全文形散而神不散,筆劃使轉自如,帶有隸書的波磔筆法;線條短小豐腴,筆劃簡練樸實,字與字之間不像今草那樣連綿不斷,但也不完全獨立,筆意緊緊相連,上下呼應貫通。這幅作品融合了章草與今草兩種字型的特徵,結構自然而輕鬆,具有樸質雄厚、古雅自然的風格,大概是當時吳國一帶的地域書風,它在漢字發展史上有著特殊地位,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作者高深的書法藝術修養。
評價
歷來評述甚多。宋陳繹曾云:“士衡《平復帖》,章草奇古”。《大觀錄》里說:《平復帖》為“草書、若篆若隸,筆法奇崛”。《平復帖》對後世也產生過較大影響。清人顧復稱“古意斑駁而字奇幻不可讀,乃知懷素《千字文》、《苦筍帖》,楊凝式《神仙起居法》,諸草聖鹹從此得筆。”這些評論或許有牽強附會之感,但若是懷素、楊凝式當真見到,也確會為之動情。董其昌贊雲“右軍以前,元常之後,唯存數行,為希代寶”。
作者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一說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他出生於一個世代顯臣的家庭,祖父陸遜、父親陸抗都是三國時東吳的名將。是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後死於“八王之亂”,被夷三族。與弟陸雲俱為我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 吳亡後入晉,官至平原內史、前將軍。後為司馬穎所殺。“少有異才,文章冠世”(《晉書·陸機傳》),同時也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系統完整的言論《文賦》的作者。他的書法,在書壇有一定地位,王僧虔、庾肩吾等都曾有記述。
地位
《平復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餘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該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2011年4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古代書法·草書》特種郵票1套4枚。其中之一為陸機章草書《平復帖》。
北京故宮十大鎮館之寶
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