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輯錄了“近代以來最重要的話語錄”,它談到了大學應該有的樣子,應該具備的基本特徵,應該葆有的傳統。講述了一百年前的大學校長如何當職,過去大學裡的教授和教授、教授與學生怎么相處,那時的傳道,那時的問學,那時的書香,跟今天有什麼不同。由這個基本出發點往下,也透析了那時的文學、哲學、戲劇、那時的國粹、純儒的典型、那時的學人、詩人,乃至軍閥刺客又給我們留下過的寶貴遺產。《非常道》出版之後,引來眾數讀家和媒介側目。讀史有方法,玩索有興味。作者自身經驗:遍觀近代正史野史,爬梳剔挾之餘,每成一則,不獨欣然成誦,輾轉反側,更可以反覆徵引,和其他無數的歷史細則,相與溝通並互見發明。此中之苦樂砥礪自知,心中塊壘或為之高築,或為之澆析,曼殊上人和紺弩散人都曾為此“無端狂笑無端哭”。吾人以史為教,西人更有所謂讀史使人明哲、在此跳舞等說,歷史既為材料,又為形式質地,跟人心相遇,有感即通,確鑿可以成全有質地之新人。是以教化教育教學革新之道,莫過於回向歷史:《非常道》出版後,跟風不斷,可謂明證。余既始作其俑,難免龍種之望,而打扮歷史無知歷史之投機取巧人格,仍充斥市場,感慨系之,因再秉雜糅並舉之餘緒,更出機杼,作《常言道》一書,體例翻新,條陳細察,涓滴申說。
特色及評論
為吾人近代史再三復意。讀家或可哂察。通者,有不可言言則非常之道,則必有老生常言言則平易悠遠之道。道可常言者,則可以致精微,可以通廣大。小德川流,大德軟化(馮友蘭語)。此本書所以用心者也,存鑒攬照,目擊心悟,所謂證道,無處不在。通之體,可以為經,為史,為傳統;道之用,則惟務在人。國人向來視大等為大人成人君子之教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現代教育之關鍵,同樣利在大學,利在大學之人格校長,利在傳道,利在為學,利在博通,利在獨立,利在自由。一以貫之,則任持絕學,人格高標,如何做人,如何警君子,如何做學問,歷歷在目。又,或則培育現代識見及訓練(蔡元培語),或則助學生走路(梁漱溟語)。要之,則又如竺可楨所倡通才教育,惟有通中國語文,通此隨處流衍之人文精神,方可接續煙火,方可拯危難於既頹,方可於非常之時,有以“一死而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陳寅恪語)。讀書治史,感同身悟,見不及此,實乃蠹蟲。
作者介紹
余世存,1969年2月生於湖北隨州,199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做過中學教師、報社編輯、國家官員、志願者。曾任《戰略與管理》執行主編,《科學時報》助理總編輯。自2001年起,主持“當代漢語貢獻獎”。出版有《黃昏的繽紛》、《重建生活》、《我看見了野菊花》、《非常道》、《類人孩》等多種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