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重在到位》

《工作重在到位》

《工作重在到位》,作者是 吳甘霖 , 鄧小蘭 。由新華出版社於2010年1月1日出版。這本書最適合三種人閱讀:希望得到最快發展的員工;希望創造最佳業績的各界人士 ;希望團隊最具實戰力的領導。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
.

作者:吳甘霖鄧小蘭

叢書名:甘霖智慧培訓文庫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01190751
出版時間:2010-01-01
版次:1
頁數:216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所屬分類:圖書>勵志與成功>人在職場
印刷時間:2010-01-01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正文語種:中文
定價:¥26.00

編輯推薦

《細節決定成敗》《關鍵在於落實》之後,新華出版社重磅推出! 向職場浮躁病猛下殺手,讓工作打折扣無處立足,超級暢銷書《方法總比問題多》《執行重在到位》作者吳甘霖鄧小蘭最新力作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61折超低價搶購>>·《愛在左,管教在右:金韻蓉的親子書》

內容簡介

工作到位為什麼如此重要:這是一流員工最優秀的素養這是中國職業化的需要每個人工作差一點,團隊的業績就會差幾倍為什麼這本書值得你格外重視: 這是新華出版社繼《細節決定成敗》《關鍵在於落實》之後又一重磅著作!這是超級暢銷書作家吳甘霖繼《方法總比問題多》《執行重在到位》之後最新力作!作者享譽國內的同名課程,也充分說明了本書受歡迎的程度

目錄

序言:向最損害工作業績的“浮躁病宣戰第一單元到位不到位,相差一百倍要想發展快,工作先到位破譯“唐駿們”的發展密碼工作越到位,越有超級機會到位的力度與發展的速度成正比要想沒問題,工作先到位每個事故的背後,都有工作不到位的陰影要想“不誤事”,避免“想當然”以“3不要”遠離問題要想效益高,工作先到位工作不到位,煮熟的鴨子都會飛行動差一寸,效果差一丈工作一到位,加倍提升生產力第二單元工作到位的3大要點確定最佳工作標準要么“第一”,要么“唯一”標準往上比,待遇往下比不僅滿足要求,更要超乎期望完成任務不打折扣接受任務不走樣緊咬目標不鬆勁求真務實不“忽悠”細節務必做到完美小事放光就是大事不僅要無可挑剔,更要人永久難忘將細節打造為“最佳行為準則”第三單元確保工作到位的5大心態責任心態:改“自己為重”為“工作為重”絕不推諉,從管好自己開始只要心中有責任,“分外事”也是“分內事”“負責”不夠,還得“負責到底”稱職心態:改“一定努力”為“一定得力”“努力”不夠,“得力”才行只有一流的挑戰,才有一流的稱職稱職不稱職,考驗見分曉主動心態:改“要我到位”為?“我要到位”充分認識到、“主動到位”對自己發展的重要性主動以“到位”的最高標準要求自己絕不因他人不到位而降低自我的要求專業心態:改“差不多”為“零缺陷”要想工作“零缺陷”,多用“找錯”放大鏡要想圓滿,多想“萬一”向海爾的“絕不放過”精神學習空杯心態:改“自大自滿”為“時刻歸零”止步者難以勝利,勝利者決不止步只有徹底放得下,才會完全拿得起把抱怨當提升工具,把批評當成長補品第四單元確保工作到位的4大思維結果思維:做好了,才算做了到手的才是真實的“做了”未必“做完”,“做完”未必“做好”從結果倒逼流程與方式到位“刨根思維打破沙鍋問到底問透才有大效益透過表象找本質讓“正反合”思考幫你把關係統思維:以有機性達到最最佳化秒鐘走得準不準,決定分鐘走得好不好養成統籌兼顧的好習慣高度重視“連鎖反應”換位思維:假如我是他,我該會怎樣?“要想公道,打個顛倒”站在使用者位置去體驗效果站在感受者角度去體驗心情第五單元確保工作到位的5大行為準則最好的時機是“馬上”現在不做等於永遠不做日清日畢日清日高準備是勝利之母,總結是成功之父一日之計在於昨天晚上做好“多層防火牆”在總結中不斷提升聰明人更要下笨工夫信聰明信自覺不如信流程“管理的要點是規范聰明人”讓“火爐定律”說話寫下來,問清楚,說明白“複述”避免“白忙乎”,“確認”保證“不走樣”多些“手寫備忘錄”,少些“腦寫備忘錄”把握“說明白”的三大要點培養工作的透徹性與其四處“蜻蜓點水”,不如一處徹底做透拒絕浮躁,學會“深耕放棄唯一失敗

前言

如果說什麼是一個單位里最損害業績的“病症”,那毫無疑問是遍布中國職場的“浮躁病”以及與此相關的“工作打折扣”現象。這正是作者要告訴讀者的最深感受,也是我們寫作此書的初衷。多年以前,我們在《讀者》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昂貴的中國人力資源”,作者是東方希望總裁,也是和他的幾個兄弟共同名列中國首富榜的著名企業家劉永行。這篇文章很使我們好奇,因為在大家也包括我們的印象中,中國人向來是以廉價勞動力打造自己優勢的。但是,看完劉先生此文,我們恍然大悟,他講的觀點絕非危言聳聽。他說自己參觀韓國的一家飼料企業時,發現其生產力竟然是國內同類企業的10倍。在談到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差距時,韓國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人做事不到位。”劉永行先生還是不解:同類的企業,每個韓國人在比中國人在“到位”的方面,也只超過一點點,怎么也不至於總體超過10倍啊。但仔細一分析,原來和團體的生產力有關係,這不是簡單的加法關係,而是一個乘積關係。

精彩書摘

據了解,早在2006年,成都市的媒體就報導過公車上沒有安全錘的問題。當時還有乘客開玩笑說:“我今後得自己隨身攜帶一個鐵錘!”可是這些問題並沒有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很多人都覺得公車就是在城裡開開,萬一有什麼事也還有119可以救援,可是事故真的發生時,那短短几分鐘就已造成過百人的傷亡,等119趕到,慘劇也已經無可挽回了。事後,成都公交集團公司總經理引咎辭職,有關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行補救和預防,如在車內增加配置用來砸開窗戶的安全錘,空調車分批對車窗進行改裝,提高應急狀態車門開啟的可靠性,增加能作為應急出口的活動側窗,對公交司乘人員進行安全應急培訓等等。而很多城市也在這次災難中吸取了教訓,對本市的公車的安全採取系列措施。能夠重視已經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這固然也是好事。可仔細想想,為什麼非要等到災難發生了才開始重視?難道這些並不複雜的安全措施,非要用近百人的傷亡才能換回?不說別的,就拿配備安全錘來說,這可以說是最簡單也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儘管有人說,以前公車上也曾配備過安全錘,但老有一些乘客不守規矩,偷偷拿走。但這並不能成為不配備安全錘的理由。哪怕在司機的旁邊或座位底下放上幾把也行,雖然幾把安全錘或許不能讓所有的乘客逃離火海,但起碼能讓不少人在災難中逃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