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小說坊八講:香港浸會大學授課錄》是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
《小說坊八講:香港浸會大學授課錄》內容簡介:為什麼理解人性是寫作者基本的能力?為什麼他人的文字能夠深深觸動我們的心靈?為什麼每一句成功的修改就是一次巨大的享受?為什麼作家創造的世界會擁有它自己的生命?五堂主講,講語言故事,講人物主題,講修改的每一個環節;三次班訪,談閱讀體驗,談藝術技法,談道德勇氣與人生哲學。
二十餘個課時的講座,是作者張煒對自己寫作理念的系統論述,更是對當代寫作教學的反思。
作者簡介
張煒,1956年11月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原籍山東省棲霞縣。現任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表詩歌,1980年開始發表小說、散文、文論等。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家族》《柏慧》《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中篇小說《瀛洲思絮錄》《秋天的憤怒》《蘑菇七種》,短篇小說《冬景》《聲音》《一潭清水》《海邊的雪》,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羞澀和溫柔》,長詩《皈依之路》《松林》等。出版有《張煒文庫》(1—10卷)。作品在海內外獲獎30餘次。《古船》獲得莊重文文學獎、人民文學獎,被評為海外“華語文學百年百強”及國內“華語文學百年百優”。《九月寓言》獲得“90年代最具影響力圖書”、台灣好書獎及金石堂“年度最受歡迎圖書獎”。《外省書》獲“首屆齊魯文學獎”。《醜行或浪漫》獲得“年度暢銷書”及“中國最美的書”獎。
作品看點
《小說坊八講》的作者張煒是一名作家,其長篇小說《你在高原》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3月至6月,受邀任香港浸會大學駐校作家,主持“小說坊”講授小說寫作(該大學每年聘一位作家任駐校作家,主講小說坊,之前有陳映真、亞痃等五位作家受邀),以不同於一般的教學方式和角度,緊密結合自身的寫作經驗,講述了小說創作的幾個主要環節。為什麼理解人性是寫作者的基本能力?為什麼他人的文字能深深觸動我們的心靈?為什麼作家創作的世界會擁有它自己的生命?
作品目錄
序
第一講:語言
文字的表象
虛構從語言開始
造句和自尊
方言是真正的語言
韻律、起勢及其他
關於語言的討論
第二講:故事
傳統和現代
同時呈現的故事
講述方式和小說邊界
小說的兩種節奏
被一再壓縮的“故事”
關於故事的討論
第三講:人物
人物是小說的核心
給人物說話的機會
寫意的藝術和寫實的藝術
人物的疏朗或擁擠
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
關於人物的討論
第四講:主題
主題在哪裡
對世界的總體看法
奮不顧身的人
圖解和遊戲
原來它無處不在
關於主題的討論
第五講:修改
修改的第一個環節
修改的第二個環節
修改的第三個環節
修改的其他環節
關於修改的討論
第六講:文學的性別奧秘(班訪一)
關於張愛玲
女性作家
文學的門
身份的複雜性
討論
第七講:寫作訓練隨談(班訪二)
注意語言的板塊
文學語言的虛擬性
語言從細部入手
寫作密度的要求
討論
第八講:文學初步及其他(班訪三)
國中的《山花》
散文和小說的區別
中國小說的繼承
寫作不能過於勤奮
我們需要“大學習”
討論
在文學的綠地上(代後記)